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2012-08-15陈衣卿余绎华
王 萍,陈衣卿,余绎华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王 萍,陈衣卿,余绎华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通过对在杭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状况、认知状况以及对学校社会实践的满意度状况,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由此从大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促使大学生真正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
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活动。本文以在杭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在杭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问卷调查
1.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动机。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社会实践类型主要是社会兼职(58%)、社会调查(53%)、志愿服务(50%)和学生工作(47%)。而大学生中参与自主创业和发明创造的人不多,只占5%。对参与动机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增强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基础(84%);了解社会,扩大知识面(74%);丰富假期生活(65%);个人兴趣,满足个性需求(63%)。
2.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评价均值为2.75,59.4%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一般。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学科(sig=0.026)和年级 (sig=0.012)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的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比其他学科的学生高,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高。
3.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68%的学生认为是对相关信息的掌握度不够;59%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9%的学生认为自我培养的意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对于学校支持的总体评价。大学生对于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支持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1.94,满意度较低。推动作用最大的分别为“学校各种专业性课程的设置(3.89)”、“实践性课程的设置(3.84)”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3.83)”;而“学校各种基础性通识课程的设置”和“非竞赛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因素的推动作用最小,均值只有3.31。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方面。(1)社会实践类型单一。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社会实践类型主要集中在社会兼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几乎很少有人参与自主创业和发明创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面比较狭窄。这和大学生的兴趣差异有关,同时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发明创造提供的机会也不多。(2)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培养意识,但还是认为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是自身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由于学校的安排或受同学的影响,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或缺乏一定的经验,而不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并不高,虽然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没有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行动补充知识和技能。
2.学校方面。(1)专业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专业性和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比基础性课程大,但是这些课程还是偏少,而且课程内容与实践的结合度低。目前高校社会实践还处于课程化和非课程化并存的阶段,并没有将社会实践进行系统分类,并据此构建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2)学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帮助不充分。许多学校对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组织计划,但是由于没有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而且教师的指导力度也不大,师生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这一推动作用并不明显。(3)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和投入不够。首先,对校外社会实践信息的宣传度不够,使学生缺乏对相关社会实践信息的了解,也没有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形式,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其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监控,这导致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仅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开展;最后,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这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1.对大学生的建议。(1)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多方面认识社会实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单一模式的实践活动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实践需求。因此,社会实践要因人而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特点参与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由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比较适合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和市场调查性质的实践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就业上,所以可以结合专业参与一些以专业实习、创业设计和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之,大学生要明确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各类实践信息,积极主动参与实践。首先,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和实践课程,为参与社会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媒介主动关注学校及各类招聘网站发布的信息来增加自身社会实践的机会。此外,大学生也可以自发组成团队,在形成可行性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并实施实践活动。最后,还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提升。
2.对高校社会实践管理工作的建议。(1)加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增加实践性课程,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首先,在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方面,应注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其次,在课程结构上,应增加专业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适量减少基础性课程,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以此增加实践性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再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更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重视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开发和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计划地提供更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指导并激励社会实践。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多自主创业和发明创造的平台。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学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承担责任、体验社会角色为导向,重点组织开展各种社会体验活动;而对高年级的学生以培养专业素质、发展职业能力为导向,重点开展专业实习、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其次,要加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如导师指导制度、经费扶持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等。对实践环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指导教师和优秀实践单位要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激励。(3)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信息,注重校企合作。学校应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橱窗、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来增加校外实践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企业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赞助和实践基地的资源。
[参 考 文 献]
[1]罗二鹏.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3):293.
[2]孟鹏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2(3):80-81.
[3]李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市高校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1,5(1):77-81.
[4]李帅英,曹秀芬,李玉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1):7-9.
[5]石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8(2):45-47.
G641
A
1008-178X(2012)11-0139-02
2012-08-12
王 萍(1969-),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