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 品牌 平台
——谈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定位与发展
2012-08-15叶键
叶 键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合肥 230039)
资源 品牌 平台
——谈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定位与发展
叶 键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合肥 230039)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音乐专业的新现象、新情况,就其如何定位与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构想,分别从利用资源、打造品牌、平台作用这几方面展开多层次的论述。综合性大学利用自身特长和外界良性因素办好音乐专业有助于国内音乐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注意在发展中兼顾共性、发扬个性,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将使得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未来国内专业音乐教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定位;发展策略
在党的十七大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指引下,为满足国内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适应高等教育自身的壮大发展。近年来,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了音乐专业。相较于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音乐系,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目标定位似乎不够明确,发展方向也不尽清晰。这是因为它们有的源于师范院校的转型、升格,有的来自几所院校的合并、重组,也有从零开始、全新创建的。基点不同,造成了目标与方向的差异性。事实上,这也正是综合性大学发展专业音乐教育的特色所在,即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文拟从利用资源、打造品牌、平台作用这几方面来探讨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定位与发展。
一、利用资源
(一)既有资源
综合性大学的“综合性”为音乐专业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便利,各学科之间类似于一种共生、共享的亲缘关系,特别对于身处其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而言,更具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在艺术学院内和学校内广泛开设选修课程,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引导学生宜时宜地地选择。如音乐史可以和美术史比较学习,舞台实践可以向戏剧表演借鉴学习,唱歌剧可以去外语系学语言、去中文系听古典文学,等等。
利用其它院系的教学资源开设系列讲座,如与经济院系合作开设音乐市场营销,与计算机院系合作开设电脑音乐制作,与文史院系合作开设音乐文献学,与新闻院系合作开设音乐传播学,与教育科研院所合作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等。交叉、边缘性系列讲座的开设既帮助了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又为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中课程设置的下一步发展探寻了道路。
综合性大学一般以科研见长,有着较丰厚的科研资源。对其经验和力量的充分利用,不仅在于音乐专业师资水平的促进,也可以适量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带领学生组成科研团队,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经历确立恰当的选题,如网络音乐的变革、街头音乐的形式、音乐高考生的群体状况等等,深入实地搞调研,学习写调查报告。
(二)地方资源
民间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对所属地区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地开挖利用,使其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科发展增添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
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交流形式。一方面,组织学生去周边地区采风,搜集、整理音乐素材。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周边地区有——著名的巢湖民歌(秧歌)、大别山民歌(山歌)、凤阳花鼓等;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民间音乐,如流行于皖中、皖东、皖西一带的门歌;各小戏种或古老戏种的戏曲音乐,如徽州目连戏、泗州戏、岳西高腔、青阳腔,以及徽剧、黄梅调等;以及只在当地盛行的小调(如合肥的倒七戏)、仪式音乐(如肥东县的洋蛇)等。民间文化体现着各地区、民族的历史传承和精神风貌,走进乡土、走入民间是专业音乐工作者、学习者的艺术寻根之旅,也是学院式音乐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源泉。
另一方面,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演员并有关专家一起请入校园作表演和讲解,与学生互动,现场采访、答疑。如讲授中国音乐史中“徽班进京”时,邀请民间或专业剧团的徽剧演员与研究人员演绎徽剧的变迁、分析其曲牌与调式等。民间艺术登入大雅之堂符合大学教育平等、共融的现代精神,为以传导书本经验为主的专业音乐教育注入鲜活的原生血液。
(三)社会资源
借助社会资源,是综合性大学发展音乐专业的必需条件。近十年来大力发展的大学教育使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已不再是社会顶层的“象牙塔”,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称号业已一去不复返。本着务实的原则,综合性大学发展音乐专业必须要向社会寻求支援与能量。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共建,积极参入地方经济建设,在时代的发展中寻找机遇,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主要在于两方面,经济效益和社会实践。音乐是表演艺术,有着很强的观赏性,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商贸活动的繁荣和新型企业文化的提升,文艺演出的层次与品味会越来越高,可以主动出击、广泛联络这样的文化商机为学生安排艺术实践的机会;对于一些财政拨款不足的音乐院系来说,酬劳资金的输入也为学科的发展部分解决了经济缺口。
此外,也可以与用人单位达成定向培养的意向,根据对方的用人要求调整专业课程,增设专门课程,按照协议实现定点实习、定向就业。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发展与社会资源的利用应实现共荣与双赢,在获取社会力量支持的同时,高雅艺术的普及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打造品牌
现代社会的“立体构成”离不开品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品牌”的含义并非哗众之举,它不同于惊鸿一瞥的眼球经济,而是仿佛历尽多年、苦心经营的老字号或基因优异、值得信赖的后起之秀。品牌的拉动力是巨大的,所形成的品牌效应有着不可思议的渗透力和扩张力。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打造品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优势专业
即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充实、提高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的教研水平,造就“主打”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此带动其它专业方向的发展,在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整体发展中拧成一股合力。如原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可以音乐教育为主要方向,设置介绍国内外教学法、学前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注重学生“唱、弹、舞、指’的音乐教师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使得相关的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课程受到更多的欢迎和重视;从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所分离出来的音乐专业,可整合、巩固原有的人文性方向课程,加重、扩展音乐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课程作业资料的需求将引发学生对于本学科的专业英语、古汉语的兴趣。优势专业的形成有助于突出品牌形象,并围绕它形成良性循回的品牌圈。
(二)新建专业
即在充分考虑到师资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对其可行性和未来专业走向的预计进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立新专业。它可以是顺应就业市场的热门专业,也可以是短期或一段时间内非热门,但极具发展潜力、前景看好,应用或学术价值高的新型专业方向。为提高成功几率,可采用预先尝试的方法,做好各项观测记录,如前述的系列讲座、选修课都是很好的形式。新建专业应成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中的品牌“潜力股”,或行业内的研究基地。
(三)特色教育
无论是优势专业或新建专业,及至常规的专业方向,都应及时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方式,使之务必讲求实效、与时俱进,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这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发展中品牌策略的亮点。如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一次性的定时定点考试(考查)转化为多次率的实时实地考试(考查);在教育实习中增设求职、创业单元,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相关程序,并将其在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写入个人实习报告。
三、平台作用
平台作用应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基本定位。鉴于以上分析与构想的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发展策略,为学生的下一步乃至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性,培养、锻炼其意志品格和专业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教育平台作用,可由以下三个标式说明。
(一)人文教育+人格培养
学科有划分,知识无界限。即使是表面关联不大的课程,其核心机理与学科辐射性使得课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前述的建议大量开设的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外,通识课程也是人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许多高等学子在父母的羽翼和高考的压力下,已逐渐淡忘了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生存的本能和基本知识。专注知识,留意常识,人文教育才得以获得现实意义。
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文教育在引导追求“真善美”的同时,更应锻造出学子们优良的品格。这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必须要遵守的教育原则。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可以化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如器乐和舞蹈学习中需要日复一日坚持的练习、基训,对于意志力的考验;在排练、实践活动时与合作伙伴的协作、互助等等。
(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教学中应坚持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重组和再创造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它包括了舞台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是一种全面的学以致用的展示。
在各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如音乐美学课可经由课前预习(前期调研或查阅资料等),课堂讨论(主题讨论或自由讨论等),课后总结(资料跟踪或论题拓展等)的流程形式;键盘和声课可对声乐教材上优秀的钢琴伴奏谱进行拆解与提炼,让学生以此模仿配写歌曲伴奏;对于专业技术课的观摩,可采用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的评分方法,重在分析演奏(唱)的优点与不足。
所有的实践学习中都应贯穿对学生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如演出中包括装台、节目单制作、舞台监督、现场调配、甚至灯光摄录都可由学生尝试完成。实践学习是为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预热,实践能力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其今后发展的动势。因此,在深入生活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强调踏实、进取的行事作风,同时要督促学生对遇到的难题及新问题进行及时总结。总之,实践能力考察的是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知识构成和全面素质修养,是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活动着”的课堂。
(三)自主选择+成才指导
未来要走一条怎样的路,这是每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甚至刚刚进入校园的学子们都会反复思索的问题。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通过上述的种种教学措施,在经历了四年从人文教育到人格培养,从专业技能到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教育和培养后,学子们的未来之路可具有层叠选择的余地,无论是从事科研、继续深造,还是专注表演、立驻舞台,或者进入文化事业部门,做行政事务,及至经营文化产业、走创业之路,等等,在大学阶段的所学所为,都将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养分。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平台定位,对于学生四年的专业和素质教育而言,它像一个配餐齐全、风格多样的“大厨房”,未来的职业与道路取决于学生们的自主选择。同时,针对各个学生专业状况和品格特点的成才指导也必不可少,其“营养师”可以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可以是教授集体课课程的任课老师,也可以是进行个别课教学的主课教师,这是音乐专业教学形式的特点。对于担任“营养师”一职,主课教师可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跟学生有着更多亲密的接触、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应大力倡导主课教师参与学生的成才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规划未来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这一点上同样不可忽视。
四、结束语
以上探讨的是综合性大学如何定位并发展音乐专业的问题,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一切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强调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并重,培养出一批整体素质高、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基于各校的基础性原态与教研侧重点不同,在发展中兼顾共性、发扬个性是本文论述的基本思路;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把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发展看作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立足实际、不断创新,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使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未来成为与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共同繁荣、相映生辉的“三原色”,开创21世纪国内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新局面,这是本文论述的主旨和目的所在。
本文获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二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8)
[1]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 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美]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Resource,Brand,Platform——on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 Major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Ye Jian
Based on the new phenomenon that most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recently have established music major,this paper analyzes its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use of resources,brand-making,and platform function.It is helpful for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outside positive factors to improve the music education.Simultaneously,focusing on common features and individuality and keeping on innovating will help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o occupy a more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sic major in futur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music major;posi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J602
A
1673-1794(2012)03-0114-03
叶 键(1974-),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YJC760002)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