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妇女青少年

沈 远

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沈 远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不仅能反映民族的特色,还能将文化特色融入社会教育活动中,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本传统文化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本文主要从融合东西方文化构筑属于日本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教育活动、对日本传统文化思考三个方面,对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渗透进行论述。

日本;传统文化;社会教育活动;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化的文明及文化研究也进入了高潮。要想使文化及文明更好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应该对其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更优秀的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文化。日本传统文化作为当今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日本传统文化是通过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交织和融合形成的特有文化,其主要成就反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日本传统文化不仅促进了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一、融合东西方文化构筑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是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外国文化而形成的。日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极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日本四面环海、自然灾害频繁、资源贫乏,这使日本人有一种忧患意识,其集体精神,即“集团主义”精神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生命一体感意识,是日本现在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这种精神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精神。儒家文化对日本有重要的影响,日本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其融入儒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文化不仅促进了日本教育活动的发展,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之所以能取得经济上的飞跃,其原因离不开日本融合后的儒家理论和战后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经济民主主义,日本将二者巧妙地融合成儒家商业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资本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日本将外来文化的精髓融会到本国文化中是极具影响力的,这种融会能力是值得他国学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能始终将外来文化融进本国文化圈内,并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取舍,使融合后的文化能够在本国的体制下顺利地为本国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来文化的融合能力是极强的,对外来文化的不合时宜的一面是具有强大的抵抗力的。不管日本对吸取精华或是去其糟粕的能力有多强,与其文化主体是分不开的。日本能始终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这就是日本为什么能在多次变动中,仍能保存实力的主要原因。

二、日本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教育活动

集体主义组织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日本特色传统文化之一。由于日本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四面临海,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使得日本民族具备很强的忧患意识,为了能更好地生存,他们逐渐形成团结在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的传统,在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集体主义在岛国日本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增加了日本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使其在几次危机中都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其发展、继而经济腾飞之路。这种集体意识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也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当然社会教育活动领域也在其中。集体主义对中小学德育教育、青少年教育、妇女及老年人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战结束后,日本教育在法律上获得完全不受行政、军队、宗教信仰束缚的独立权利,使得集体主义意识的教育正面地、积极地扩展到中小学德育教育、妇女及老年人教育中,为日本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为日本60年代经济腾飞培养了大批具有严格服从精神、吃苦耐劳的员工和管理人才。

(一)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影响

日本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育上。日本在其中小教育中,比较重视人伦关系、重视国家主义、强调集体主义等方面内容。现在日本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仍然沿用原来的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方法相结合的道德教育体制。日本的文化部及学术界仍对中小学德育教育进行研究,并在不断地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此外,这些学校还与家庭、社会进行合作,以期使德育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众多的表现形式中,最有成就的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其不仅有融合西方的理论,还有日本本身具有的道德理念。西方理论的本土化主要以价值澄清理论、关心理论、道德两难教学法等理论在日本的本土化为代表。日本土生土长的道德教学理论主要以综合单元的道德学习、结构化方式、综合计划和再现构成法等理论为代表。对道德领域新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原有道德领域不易解决的难题,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发展。日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不仅加强了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也为中小学教育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活动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发现小家庭化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关心有所减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日本强调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比较大。而这里的青少年主要是指学龄期的儿童及成年之前的青少年,要想使青少年更好地发展,仅进行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让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上接受教育。这一教育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计划地让其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了解风俗人情、参加社会劳动、公益服务,使其在实践中能够明白生活真谛。日本为了满足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野外和国际交流等活动,还为青少年建立了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国立纪念奥运会青少年等活动中心。这些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三)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成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融合后的儒家文化对日本成年教育特别是妇女及老年人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妇女和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首先是对成年人进行教育,由于成年人已经参加工作,并在不同领域从事着各自的活动。要想满足不同成年人的需求,日本政府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在不同的政府机构和企业设置讲习班,并在不同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为日本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成年人进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正是由于妇女地位的改变及其思想的变化,一些妇女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为了适应妇女的这一要求,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日本政府组织了妇女义务服务活动及国际交流活动,丰富了妇女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妇女教育工作者,为妇女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援助。此外,日本政府为了丰富妇女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妇女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随着高龄化人口的到来,日本为了满足高龄人口的需求,为了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政府为这些高龄者创造了更多学习和参观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近年来,日本又为这一群体创设了一些补习班,以便更好地满足高龄者的多种需求,一些地方为了能更好地满足高龄者的需求,为这些高龄者开设了老年人大学及开展了专题讲座。

三、对日本传统文化思考

日本传统文化是在借鉴和传承中形成的。日本在以本民族特色为基础的条件下,不断汲取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来满足本民族现代化发展要求,使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具时代性、发展性。在汲取和借鉴中国儒家文化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地照抄照搬,而是对儒家文化进行仔细分析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形成新的思想,日本能做到汲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日本汲取他国文化精华的成功之处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汲取外来文化的时候,必须以本国文化为主,不能将外来文化完全地建立在本国文化之上,而是有选择地汲取,将外来文化中最精粹的地方用在完善本国文化之上,在将外来文化与别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之前,应该对其进行认真地分析,看是否符合本国的国情或是其他方面。只有通过多角度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完善本国文化;不能拒绝外国先进文化,闭门造车,妄自尊大,如果这样就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要想更好地将文化发扬光大,还需要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日本对儒学的汲取和借鉴是有一定的兼容性的,由于日本对中国文化并未信仰到一定程度,在吸收借鉴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日本并没有一味地排斥或是全盘照搬,而是在思考、分析自己现有的文化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也正是由于这种善于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性吸收,并将其恰当地植入本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使其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发出新芽、并逐渐成长,形成即具有传统根基又有异文化特质、特色的文化,这样使本国文化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日本能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日本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综合自身国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的文化不仅使它的文化得以丰富,也深刻影响日本的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进而培养适合本国经济发展、助力其经济腾飞的各种人才。这是一个国家除经济硬实力以外,强大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也为我国日后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秀社会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进一步探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等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

[4]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

[5]王映哲.教育改革中的日本道德教育演进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6]杨淑媛.民族性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王国辉,杨红.21世纪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9.(07).

[8]薛国凤.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J].日本问题研究.2006.(01).

[9]赵建民.日本的社会教育与历史认识述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10]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传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1]王国辉,杨红.21世纪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9.(07).

[12]薛国凤.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J].日本问题研究.2006.(01).

[13]刘嘉,罗娜娜.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6.(05).

责任编辑:何 岩

D81

A

1671-6531(2012)02-0092-02

沈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江苏无锡214153)。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妇女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当代妇女的工作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