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娟,耿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我院规划

单 娟,耿 琰

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单 娟,耿 琰

当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目标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各高校纷纷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却普遍存在 “教育进行太晚”的问题。我院从新生中推行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尊重个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社会实践结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目标缺失;发展规划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的仅仅几步”。作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无疑充当着大学生引路人的角色。90后逐渐进入大学校园,审时度势,密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前奏,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如何引导他们进入新的角色,及早规划个人发展成为新时期辅导员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的实践

(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目标缺失

90后大学生入学后,很多学生出现诸如迷恋网络、过度“谈情说爱”、无所事事等情况,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不适应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目标缺失所造成的。具体来讲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放松起来,开始放纵自己,面对着社会和网络等诱惑不能自拔;第二种,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或进入大学受到一点挫折不能适应的学生,离家后的孤独或不适应让他们陷入迷茫,不知如何是好。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大学生目标的缺失,从深层次来探究,这和他们缺乏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有关,也与学生家长、基础教育及社会上的观念狭隘有关。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始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却普遍存在着“教育进行太晚”(一般从大三、大四开始)的问题。随着对这些90后大学生的逐渐认识和了解,我们意识到从新生入学开始即进行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我院在2009级新生入学后开始推行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2009级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将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紧密结合,在新生教育阶段就开始注重使用就业指挥棒来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实实在在为学生最终实现人生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院大学生发展规划实践

大学生发展规划工作横跨整个大学全过程,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制定规划书、参与指导设计、实施与反馈、积极评价等。

1.制定规划书阶段。通过前期大量的资料查询和调查了解,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一份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规划书,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四年发展规划建议、努力目标设计等,其余主体部分留给学生,包括每学期的个人规划、努力目标及自我鉴定,另外,还设计了辅导员评价的环节。

2.参与指导设计阶段。除了规划书中提纲式的建议外,我们还邀请了就业指导专家、资深教授进行指导,并通过视频资料、交流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3.实施与反馈和积极评价阶段。在完成一定的组织指导后,具体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院229名2009级新生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了对大一发展规划的设计,从学生的规划设计中,我们既掌握了一些广大学生共性的特点,也从中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点,为日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院绝大多数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性格外向比例较高,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有进行发展规划的主动性,想通过一段时间对个人兴趣爱好更好的了解来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普遍有锻炼、提高自我的欲望,在努力目标上想创业的比例非常高。通过以上了解,我们有重点地对部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截止目前,我们正积极组织反馈,主要采取个人实施情况反馈与辅导员反馈相结合的模式。

二、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实践的经验分析

虽然这项工作我们仍处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但总结经验,我们认为从理论层面上讲,大学生发展规划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运用,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关于大学生发展的新思考、新实践。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主动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改变“由上而下”的教育模式为“由下而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大学生对个人成长、成才的积极意识。

(一)引入各类有效因素的参与,学校主动引导与学生主观能动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成功与否都与参与者的主观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参与心态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成长规划工作与效果。因此,我们注重从多方面加强引导,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全院营造浓厚的氛围,艺术类学生和专业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多、时间较长,因此,在全院教师中广泛动员,引导广大教师在课堂教育、课下辅导及外出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尤其是发展规划意识教育。其次,通过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举办优秀学生交流会等形式,指导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另外,入学阶段全面掌握学生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家长。

(二)切实为学生着想,发展规划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进行发展规划教育的同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一方面,我院积极组织每个专业学生的外出写生,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实践和假期社会实践,通过接触社会不断地锻炼和丰富自己,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为自身发展规划提供实践的机会并找出差距。社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作为辅导员及时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展规划。

(三)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追求创造性是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90后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张扬,艺术类的学生尤为明显。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偶然性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认为“教育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暗示,它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具有‘同一性’,而是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启发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性、独特性,使以往“追求同一,关注同一”的学生观转变为“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的新型学生观。

三、大学生发展规划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自身认识的不足及个人思路转变的困难

虽然我院几位辅导员都有多年学生管理经验,但普遍存在对艺术类学生了解不足,对发展规划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短短几年间学生的思想、思维等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渠道,增强教育工作的可实施性,强化自身学习、转变工作思路。

(二)各方面交流不足的限制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学生、学校、辅导员、专业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但同时各个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别甚至矛盾,诸如现在非常突出的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不畅的问题,当然,其他有效因素也存在类似情况。因此,在广泛宣传学生发展规划意义的基础上,要积极拓宽沟通渠道,以期整合出更为强大的推进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大学生引路人的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教育方法,开拓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学发展规划教育,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新一代接班人。

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 “春蕾计划”项目 (2010AZZ188)

[1]魏卫.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3.

[2]仲雯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13.

[3]李宝国.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大学生发展规划[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4-56.

[4]察凤娥.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创建科学育人新模式[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5):46-48.

[5]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J].科技文汇,2007,(3):44.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2)02-0087-02

单娟/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主任科员,助教,硕士(山东青岛 266590);耿琰/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主任科员,讲师,硕士(山东青岛 266590)。

猜你喜欢

辅导员我院规划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