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浮士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2012-08-15白永红
白永红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 037400)
论《浮士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白永红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 037400)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精力创造出的融诗的巨大力量与哲学思想的无限深度为一体的杰作,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它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及鲜明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部灵魂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浮士德;梅菲斯特;浮士德精神
哲学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它取材于16世纪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全剧共分两部,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5幕,27场。歌德以诗人的灵感发现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喜欢探求知识,探求宇宙的无穷智慧,暗合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点,所以用他做原型,刻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家、人道主义者的形象。
一、思想价值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历程对欧洲进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不满现实而对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进行探索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艺术概括,这种探索精神的描述也反映了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浮士德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批判和否定了封建的经院教育、经院哲学和封建意识,也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和教学方法;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描写是对德国社会现实和封建观念的批判,同时也是对那种脱离政治斗争,单纯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官场的失败,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幻想和对封建统治的妥协;与海伦的不幸结合,否定了资产阶级试图以古典美来改造人和社会的唯心思想;最后,浮士德发动大众改造自然,通过悲剧结束反映出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追求的理性王国的虚幻性。从这五幕悲剧——书斋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以及事业悲剧中可以看出,在德国当时的庸俗环境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情理想的。浮士德的每一阶段的活动,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影射,都具有现实的依据和时代精神发展根据,每一阶段都是对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精神发展的真实反映。
歌德运用了艺术象征的方式,通过魔鬼梅菲斯特和博士浮士德之间的赌赛,表现了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同时也给魔鬼与博士这两个形象赋予了特殊的内涵。
1.梅菲斯特形象
身为魔鬼,梅菲斯特并不是中世纪传统意义上的魔鬼,而是丰富、复杂的形象:从社会道德层面上来看,它代表着“恶”与“消极”,是资产阶级恶势力的代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玩世不恭、厚颜无耻的特性,与上帝的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从哲学层面上来看,他又是否定精神的代表,是上帝所代表的至极肯定的对立面,也是浮士德所代表的具体肯定的对立面。从历史学层面来看,他是虚无主义的代表,代表社会历史观上的“虚无”态度,是消极与停滞的集合体。他与上帝打赌,要证明人的追求是毫无价值的,人必然堕落,到头来一切努力都将成为虚妄之举。所以,梅菲斯特身上所体现的是至恶与具体的恶的统一。从作恶造善的角度来看,他是亦恶亦善、非恶非善。他是浮士德的对立面,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使这部剧作贯穿着辩证精神。他的两次赌赛是为了证明人类必然堕落,但也正是这种邪恶的刺激,才将浮士德推出了书斋,开始了理想的追求。当浮士德享受生活、事业、爱情所带来的快乐时,是梅菲斯特的“恶”使他永不满足、继续探索。所以说,魔鬼的“恶”并不等于需要被全盘否定,他本身虽对世间的丑恶现象具有一种讽刺和揭露的作用,但也起到了让人明是非、近真理的功用,揭示了人类在矛盾的斗争中以辩证的形式向前发展的道理。
2.浮士德形象
由于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精神,浮士德这一形象的内涵极为丰富:从社会道德层面上来看,他是善的代表,是天地至善的具体体现。从哲学层面看,他是肯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梅菲斯特的对立面,不断追求理想的社会与人生,不断向更高的灵的境界奔驰。从社会学层面看,他是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不满现实,否定、批判一切旧的势力,不断追求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会。从思想世界观层面看,他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追求的起点和归属是永恒的爱,是崇高的灵的境界,这种灵的境界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反映了奉行人道主义思想的启蒙思想家理想和要求。从个性发展来看,他是一个不断探索,永远自强不息的典型形象。当然,他的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克服内在的弱点、不断与外界的阻力和客观的恶势力作斗争中前进的,这正是浮士德形象更高的哲学涵义。
3.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
浮士德与魔鬼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浮士德追求人生意义、探索真理、探索理想社会的历程就是他不断与恶魔作斗争,同时也是他不断克服内在弱点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矛盾的斗争中以辩证形式向前发展而最终战胜魔鬼,关键在于浮士德精神中勇于进取、不断追求的精神总是占主导,这是他灵魂得救而没有沉沦的关键所在。歌德通过这两个人物表达了他对个性发展辩证式的看法,即人类只有在矛盾中才能战胜客观恶势力,战胜自己的弱点,这也是这部诗剧被称为哲学诗剧的原因所在。
二、艺术成就
《浮士德》作为一部哲学悲剧,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对比手法和多种艺术手段,用中世纪传说人物浮士德的人生经历象征性地反映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追求理想人生、理想社会的探索历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特色,使得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歌德将他笔下的人物塑造的既形象化,又富于哲理。所谓形象化,就是能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好像就是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比如浮士德的苦闷、热恋、享受、追求等情感变化,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并无二致,描写十分逼真,特色鲜明。
诗剧描写的歌德所经历的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法国革命、拿破仑时代等等,都是客观真实的缩影,都有现实基础,而全篇的构思又是虚幻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具体描写看,现实的场景、人物与非现实的奇思妙想总是交织在一起。
2.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构造场面
现实与非现实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整齐与混乱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大我与小我、崇高与卑下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性格特征更为突出。
3.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容
作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段,把叙事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哲理剧和民歌等融为一体,塑造玛甘泪的形象多运用抒情诗的形式,描写海伦采用古希腊悲剧的艺术手段,浮士德充满矛盾的内心独白多采用哲理性的议论;开头玛甘泪口中唱出的“城门之前”一场,则是一曲轻松欢快的民歌。
《浮士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以及鲜明的艺术特征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被为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表达出来的新世界观、人生观是歌德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参 考 文 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浮士德[M].董问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
[3]郭沫若.《浮士德》简论[C]∥浮士德: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褚丽娟.论《浮士德》的象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7).
I106
A
1008-178X(2012)11-0122-02
2012-07-19
白永红(1979-),女,山西大同人,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助理讲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