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2-08-15王桂林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教育

王桂林,陈 苹

(1.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0047;2.重庆市铜梁大川中学,重庆 铜梁 )

1 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重要性

1.1 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由“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教育绝不仅仅等同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它应当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的表层的教育环节。它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来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和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持,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对现代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未来教育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大学,理所当然要积极准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效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小型企业家,这既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1.2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2.1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中国很早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但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6%—8%,而发达国家则达50%左右,中国教育的缺陷是重要原因[1]。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入世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进行创业教育,创新思维,通过创业过程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2.2 促就业、保稳定的需要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方针,这既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指明了新方向,也对我国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按比例相应地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这种形势,只有使创业社会化,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变政府主导创业为民众自主创业,把以政府提供岗位、安置就业为主,转变为“自造饭碗”、自我就业,这将会更好地化解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2.3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已成为学生及其家长选择高校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和创造工作岗位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就业率低,则生源会相对减少,就会影响高校从政府、社会和个人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从而制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必须树立创业教育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成为一个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这代表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2]。

1.2.4 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

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做好创业准备。创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度来学习,在他们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破天荒地把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创业教育能激发人的求知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人的能力,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中进行创业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国外创业教育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起始于欧美,目前在发达国家最为活跃,而美国为先锋代表。百森商学院于1978年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致力于创业教育研究、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现在美国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并纳入国内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甚至从儿童和少年开始,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都积极支持发展创业教育,扶持国民创业,创业教育趋于成熟。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也都重视发展创业教育。

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开展较晚,直到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才正式起步。据统计,我国只有5%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而美国大学毕业生中走向创业的有25%,日本有15%。相比之下,我国创业教育与国外的差距是巨大的。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有步骤、有层次地在这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这些高校都独立设立了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为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其他高校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组织。

受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影响,一些国际组织对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提出了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的概念。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的政策》,指出在“学位不等于工作”的时代,社会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是现有职位的求职者,更应该是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大会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更进一步强调:“为了21世纪的挑战,必须变革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

2.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教育理论如何转变成高校的教育实践,使大学生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一方面,中国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很多高校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大学办学宗旨的高度。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模糊,观念滞后。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经营活动”、社会实践,还有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3]。

2.2.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刚刚起步,师资还很缺乏。此课程虽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难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具有创业或投资经历和背景,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例,仅专门从事创业学研究的教授就有十几位,全美创业领域的首席教授就有200多人,而我国的创业授课教师大都是学术型出身或是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兼任,教师多是在书本上“自学成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不仅质量上亟待提高,数量上差距更大[4]。所以,需要培训更多的师资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2.2.3 创业教育课程未成体系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素质的个人,是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开创事业、生存发展。而在我国现阶段,即使是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也只是沿用职业指导教材,或粗略地开发几本校本教材,甚至是请一些专家或成功的创业者定期搞几场讲座而已。从全国范围看,还没有编制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表现在课堂上的创业课程是零碎的,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这对我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2.4 创业教育政策法规建设不够规范和完善

我国在创业环境方面,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规则、商业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管理方面则很落后。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有利于创业的社会大环境还有待完善,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大学生创业,提倡创业观念,改善创业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完善国家创业投资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设,加强资本投资市场和融资渠道建设,使大学生在创业投资过程中能得到多渠道的投资支持,促进创业的成功[5]。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3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各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时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要改变那种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观念,把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中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6]。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必须进入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就业观念,树立从事合法职业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可带来较高收入和发展机遇并创造辉煌人生的观念。

3.2 加强领导和支持,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且稳定的创业教育课专、兼职教师队伍,把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师资培养中,应该加强领导和支持,通过“考、聘、下、派、研、跨、争”等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考——考证书,教师不但要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职业指导师证、心理咨询证等多个证书;聘——聘“师傅”,在“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选聘能人走进学校,让教师看到差距,勇于攀比;下——下社会锻炼,全体教师下企业锻炼,向社会学习,为学校积累经验,献计献策;派——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或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研——研教学科研,以“校本研究”、“校本培训”为立足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跨——跨专业进修,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跨专业进修,实现一专多能;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资格认定制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打破铁饭碗、平均主义,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形成奋发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7]。

3.3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创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实施创业教育的大专院校,宜坚持“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创业指导”的教学计划。大专院校的创业教育中,各个专业的教学体系设计都应体现复合、实用的原则。创业教育课程更应突出创业意识、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8]。

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为依据建立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并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以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与健康、创业体验与业绩等方面作为创业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把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在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基础之上,以素质教育评价制度为平台,把各种对创业教育项目的评价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就评价对象而言,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就评价内容而言,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过程,即评价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对结果的评价而言,不能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进行全面评价,即要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创业能力以及发展变化等情况。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保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3.4 建立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促进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协同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联合有关行政审批部门发放“学生创业卡”等形式,实现对创业学生的优先服务,为广大创业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建议建立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就业、创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创业服务。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冒险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我们对创业教育本身进行的探索,也正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创业教育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一个新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努力地去践行,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真正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整体趋势,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创业教育。

[1]王化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7(7).

[2]赵亚风,郑晓娜.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2):82.

[3]朱旭.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当代经济,2009(5):104.

[4]陈笃钦.高校创业教育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2008(3).

[5]衣俊卿.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高教观察,2006(9)

[6]陆瑞新,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J].高教研究,2007(1).

[7]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8]李典芝.大学生创业问题初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