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国经验的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2012-08-15郭心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职技能职业

俞 川,郭心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英国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体系

英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成熟、最全面和最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通过国家资格认证(NQF)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从而形成完整的初、中、高级职业教育体系。下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阐述这种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教育相联系的教育模式。

1.1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

2010年9月,英国开始实行由英国商业与技术委员会(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设立的 “全国酒店管理三级证书”(BTEC Level 3 Nationals in Hospitality)标准。在该标准框架下,酒店管理行业、现代酒店管理原则、食物与酒水服务、酒精类饮料服务、欧洲食品、亚洲食品、高级点心制作等课程都是学生需要修读并通过考试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和行业规则,而且必须具备实际操作中所需技能,从而为学生成为管理型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英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酒精类饮料服务这门课程为例,培养目标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酒精饮料,还要求能够正确地与餐具和食物进行搭配,同时能客观、准确地向客人介绍各种酒精类饮料。2011年3月,在重庆举行的 “中英学生技能大赛”上,来自英国威尔士的职业学院学生在鸡尾酒调制比赛中,将客人的需求、酒精类饮料搭配知识以及熟练的技能完美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赢得了比赛,充分体现了英国学生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1.2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

1995年以来,英国政府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制度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英国职业院校依照行业专家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行业工作所需知识及技能编制教学大纲,这样既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又符合教学规律,也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具有连贯性,包括了从入门级证书到职业高级证书等九个级别的认证,职业院校根据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教学,也不存在课程重复、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同样,英国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常也是根据“全国酒店管理三级证书”标准来设计教学大纲,将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国家在制定证书标准、颁发证书规定以及学校和行业企业制定课程内容时,就已经把三个方面相结合。学生在完成本阶段学习、获得学分后,不需要再参加额外的培训,即可在毕业时获得与之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

2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中高职教育。但从整体来看,中、高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常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制订符合实际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计划,均未形成统一的规定和原则。通过中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对比分析,以及中高职学生和相关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衔接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相似。通过收集30多所中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似度较高,基本上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饭店经营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酒店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总体比较而言,中职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仅在于中职教育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则更强调理论深度和广度以及高级技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单纯地定位于就业,注重酒店各种技能的培养,很少注重学生的继续深造需求,更没有考虑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课程重复。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之后,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困难、专业课学习轻松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中职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这与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文化基础程度存在一定脱节,又妨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教育。另外,通过对中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所使用教材进行比对,发现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中职阶段基本上都开设了,甚至还出现中职开设专业技能课程门数或是同一门课程教学时间多于高职教育的现象。中高职教材内容重复较大,最高达到70%左右。

石门水电站作为陕西省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试点项目已经通过评审,即将实施。该电站位于汉中市以北15 km的褒河峡谷出口,建成于1978年,是利用石门水利枢纽灌溉、泄水进行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目前电站装机8台,总容量4.26万kW(原有6台机组装机4.05万 kW,近期新增 #7、#8两台机组0.21万kW)。石门水电站运行30多年来,累计发电量达到28亿kWh,为汉中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电站主要设备严重老化,绝大部分已到报废程度,机组出力下降,效率低下,无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消耗大量人力资源,生产安全管理形势严峻,亟须更新改造。

第三,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存在技能倒挂现象。中高职在学生实习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理应体现出层次与内涵上的差异,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发现,经过长期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一些中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颇具优势,无论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式、实训管理、校企合作,都具有较强的实力。相反,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院校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设备、场地不到位,“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校企合作联系不深入,专业技能和实习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相当多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高”的特点,甚至有些还不如中职院校,出现中高职技能培训的“倒挂”现象。

在分析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现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高职教育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缺乏统一的管理,中职教育归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管理,而高职教育则隶属于高等教育司。横向上的条块分割,纵向上的分层管理,难免造成职业教育管理上政出多门、重叠交叉、相互掣肘等缺位和混乱现象[2]。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部门重点关注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普通高等教育上,因此针对中高职教育衔接一直缺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管理缺位致使中高职教育体系上下不能贯通,从而出现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和高职两头发展,中间衔接通道狭小的“哑铃式”结构[3]。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处于国家发展调控状态,职业教育的发展则偏重外在适应性而忽视了内在衔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通过制度方式人为控制了职业教育在整个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发展速度及规模,将中职和高职分别作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结构平衡,而忽略了从纵向角度将中职和高职作为同一职业体系的两个递进衔接的层次来统筹发展[4]。

第二,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式和内容体系,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置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中高职教育很难避免同一层次相关课程、不同层次同类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叠,造成课程的有效值降低[5]。并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本科的“压缩型”。中高职的专业课程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制订统一的毕业要求,在设计课程和制订教学内容时,学校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定,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中职提前教授高职专业内容等问题。

第三,招生制度和学制结构缺乏有效衔接。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必须经过高职招生考试,但目前招生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都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升学。教育部对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和五年制招生的比例进行了限定,截断了大部分中职生源对口升入高职的道路,而少部分可以参与高职考试学生,大多也会由于高职考试内容更偏重文化基础知识而无法升学。因而,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非常低,中职教育几乎成为了终结性教育。同时,学制结构问题也影响中高职之间的承接和转换。目前中高职学制形式较多,不同类型中职学生获得同一学历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比如,有些中职学生通过自考方式获得专科文凭时间要少于通过进入高职学校完成学业的时间,中职学生在能够获得相同学历时更愿意早点工作,这又降低了继续升学的积极性。

3 基于英国职业教育的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思考

3.1 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把职业教育看成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彻底改变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的观念,使职业技术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英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始终。英国职业教育含义较为宽泛,涵盖了中高等技能教育以及非正规的业余教育。英国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先学习技能后工作,也可以先工作后提高技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提高。

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提升越来越紧密相连。因此,要理顺职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首先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打破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界限,强调中高职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和衔接,扩大职业教育的范畴和形式,构建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层次结构合理、递进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获得职业和适应职业。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重视遵循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关系和规律,系统考虑中职与高职之间层次、生源、专业和课程结构的相互衔接,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2 建立统一课程标准,理顺职业教育关系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建立统一课程标准是实现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英国就是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按程度划分不同层次课程或不同等级教学计划的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衔接。英国技术教育委员会为中、高级技术教育统一制定了5000多个标准教学单元,这些单元按照程度分为5个层次 ,前三个层次属中等技术教育,后两个层次属高等技术教育。其中第一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之间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书[6]。

建立有效统一的课程标准,要结合我国中高职教育的特点,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特色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优势优化整合。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考虑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不断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递进性和整合性。

3.3 推进学分制教育发展,衔接职业教育内容

学分制是以学分体系为基本内容构成的,以修满规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学科学分标准、不同教育单元学分标准和不同学历层次学分标准,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例如,英国采用学分制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只要通过考试获得一定数量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凭。

我国目前也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学分制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统一规定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标准,有利于解决高职生源差异给教育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带来的困扰,可以有效优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还能避免出现课程重复和内容雷同的现象,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起点不同的学生,在相应时间里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3.4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其目的是培训学生从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中高职教育衔接实质上是能力的衔接[7]。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也是专业技能水平的衡量标准。如果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各个层次专业在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有助于协调中高职的发展和教育的衔接。英国职业培养和资格等级认证体系较为完备,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是最值得借鉴的制度之一。

随着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涌现。但是,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认证机构和种类繁多,证书权威性难以衡量,很多认证质量低下,只要通过书面考试即可获得,使职业资格认证成为了商业行为。因此,根据行业相关特点,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订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规范认证机构,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和管理,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3.5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统筹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横向上多头管理、纵向上层次分割的管理弊端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主因。理顺教育、劳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职能,突出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保障。部门纷争、体制不顺,也曾是制约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发展职业教育,英国政府对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重组和更名,将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就业与技术创新等职能整合在同一部门,以促进全民技能的提升。

我国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变教育部门对中职和高职的分割管理的缺位局面,消除中高职衔接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专门机构对各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打破权利界限,增强合作力度和主观能动性,切实打通中高职前后衔接、向上延伸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1]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43-45.

[2]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30-34.

[3]刘迎春,郁春兰.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6.

[4]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30-34.

[5]董绿英.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32-33.

[6]杨显彪.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J].职业通讯,2006(5):38-39.

[7]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47-49.

猜你喜欢

中职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