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2-08-15
2012年7月14日,是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诞辰纪念到来前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学术纪念活动,表达对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李秉德先生人品高尚,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桃李满天下,可谓德高望重的一位教育家。
李秉德先生早年留学法国、瑞士,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而且扎根西北地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教书育人,表现出了一位知识分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纪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学习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献身祖国的教育与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李秉德先生是我国教育实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34年,他大学毕业后,接受他的老师李廉方先生之聘,担任 “大花园教育村主办干事”,从事 “廉方教学法”的实验工作。“廉方教学法”是我国早期教育实验的一个主要代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完初小四年课程,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知识技能。“廉方教学”因此名噪一时,在中国教育实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期的教育实验研究对李秉德先生影响很大,他在后来的工作及研究生的培养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带领研究团队深入中小学开展实验研究。他自己不仅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小、附中开展实验研究,而且还和全国从事教育实验研究的同行们广泛交流,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更是有自己深入的研究。我们纪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学习他投身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始终坚持教育研究必须面向教育实践,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精神。
李秉德先生是我国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构建者之一。1991年李秉德先生和李定仁先生共同主编出版了 《教学论》一书,用系统论的观点论述了教学的七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课程、目的、反馈和环境,并论述了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基本确立了教学论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七要素系统论”的中国教学论学派。该书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和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多次重版印刷,受到了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普遍的高度评价,该书还获得了2002年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育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李秉德先生主编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普遍使用,也先后印刷了10余次,对于培养我国高校教育科学研究人才作出了贡献。我们纪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学习他投身教育科学研究事业,持之以恒地开展原创性研究,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的工作作风。
李秉德先生是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队伍的缔造者之一。李先生从1983年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开始,围绕教学七要素问题就系统地开展了对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指导。李秉德先生还和李定仁教授、王嘉毅教授一起培养了一批博士研究生,形成了稳定的师承关系。“系统七要素”教学论学派不仅通过学术观点影响了中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培养大量的人才来扩大学术的影响,两位李先生先后培养了30余名博士生,这些人现在基本都是全国教学论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全国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负责人,他们将李秉德先生的学术思想在全国发扬光大。李先生不仅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培养了这些人才,而且十分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我们纪念李秉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诲人不倦的师德和师艺,并将这种师德和师艺转化到我们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
李秉德先生还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语文教育方面,李先生终身兴致不减。20世纪30、40年代主要从事儿童和民众识字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验,20世纪50、60年代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并撰写了农民识字课本。20世纪80年代后,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出版了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专著,形成了他自己系统的语文教育教学观。我们纪念李秉德先生,就是要学习他专心致志深入研究,从具体问题入手,在专门学科领域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
以此纪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李秉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