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乒乓球运动疲劳产生及恢复的研究
2012-08-15闫涛,张驰
闫 涛, 张 驰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生乒乓球运动疲劳产生及恢复的研究
闫 涛, 张 驰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从事乒乓球运动,随着 “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逐渐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乒乓球这一门课程。但是,随着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也从中引起了运动性疲劳,本文通过对学生乒乓球运动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指引学生如何预防运动性疲劳及在运动性疲劳后如何恢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置身于乒乓球运动当中,增强学生体质。
乒乓球;运动性疲劳;恢复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小球运动的逐渐兴起,乒乓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许多学生参与到乒乓球这项运动的锻炼当中,但由于运动方法的不正确等因素造成运动性疲劳,如果这种疲劳没有及时恢复,就会产生运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乒乓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出发,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疲劳的产生及疲劳产生后如何恢复,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乒乓球运动。
2 学生乒乓球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
2.1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性,最终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学生在从事完乒乓球运动后身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如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出现疼痛、技术动作变型,心跳加快等一系列的症状。根据学生所从事乒乓球运动的运动量不同,疲劳的程度也会不同,如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可恢复的轻度疲劳;可以通过一些恢复手段就可很快恢复,不会影响身体的中度疲劳,也会出现疲劳不能及时消除,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的深度疲劳。学生从事乒乓球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由此可见,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及疲劳产生后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2.2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乒乓球运动后产生疲劳的原因
乒乓球运动是以速度、爆发力等为主的技能类运动项目,且乒乓球运动是隔网运动,没有任何的身体对抗,所以无身体接触产生的运动损伤。参加该项运动的人不分年龄大小,老少皆宜。由于乒乓球的体积小,球速快,因此要求学生在从事乒乓球运动时精神要高度集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提高精神系统的反应能力。乒乓球运动的球速及球的旋转变化多变,要求练习者要聚精会神地紧盯来球,这样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充分锻炼,增强其调节能力,会很好地预防近视。基于这些特点,乒乓球运动的成绩取决于战术水平的发挥。在乒乓球运动中,要求参与者精神高度的集中,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的负荷当中,很容易产生疲劳。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球速快,使参与者长时间地处于有球运动状态,一个动作完成之后紧接着会去做下一个动作,处于无球活动的时间很短暂,使身体高度的紧张。结合运动供能的三大系统分析可知,当处于有球活动时,是无氧代谢供能。在处于短暂的无球状态时是有氧代谢供能,不管是在比赛还是在训练中,机体中的能量物质都会受到消耗,随着运动时间增长,体内的能量物质也会随之消耗殆尽,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堆积,从而导致全身疲劳。
学生在进行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能力会下降,这是学生产生身体疲劳的主要表现,学生的身体及运动能力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学生乒乓球运动疲劳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肌肉长时间的处于等长收缩或者等张收缩状态下,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就导致身体出现疲劳。体内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果不能随时补充,也会导致机体疲劳;由于精神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会导致神经疲劳,长时间的紧盯来球,会导致用眼疲劳。由于乒乓球运动主要是由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活动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运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肩、肘、腕、腰等关节的疲劳及肌肉的疲劳。
由于乒乓球运动要求在短时间中做出对来球的判断及对来球做出处理,造成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运动时间持续增加,神经系统的运动量也会越大,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能力下降,功能出现紊乱,导致各器官的功能失调。
在乒乓球运动中,其供能主要为有氧氧化供能和无氧氧化供能,而无氧氧化功能主要是对肌肉中的糖类物质进行糖酵解后产生能量以给运动所需的能量带来供给,学生在进行乒乓球运动中,会不断地有代谢物质产生,导致肌肉组织中过多的乳酸堆积,在这种酸化环境中,糖酵解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糖酵解的速度也会随之降低,减少合成量,抑制肌肉的正常工作,这样就产生了乒乓球运动的疲劳。
3 乒乓球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之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出现疲劳的程度及症状进行恢复调节,以保证学生能够尽快地从疲劳中走出,重新投入到乒乓球运动当中。运动性疲劳应该从生理和心理这两点入手,尽快地使疲劳消除。
3.1 消除疲劳的途径
3.1.1 学生在从事完乒乓球运动之后,要及时地对身体进行放松,用各种方法对肌肉进行放松,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以及所需营养物质的补充。如运动后的理疗、整理运动、按摩、热水浴等。
3.1.2 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消除疲劳,如睡眠、听音乐、自我调节、心理疏导等。
3.1.3 通过对人体所缺失的物质进行营养补充,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如喝运动饮料、补充营养物质及喝一些中药调节机体等。
3.2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3.2.1 营养的补充。学生从事乒乓球运动需要肌肉的爆发力及肌肉的耐力,而糖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起到了很最要的作用,在打相持球、杀球等剧烈运动时,肌糖元从中起到了关键最用,肌糖元是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的物质保障,因此学生在进行乒乓球运动前后可以适当进行补糖,补糖可以防止疲劳的产生及疲劳后能促进恢复。除了运动前后补糖以外,还可以喝运动饮料及一些补液,如碳酸氢钠、柠檬盐等,也有助于疲劳恢复。
3.2.2 物理疗法。在强度较大的乒乓球运动之后,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疗手段来加速机体恢复。常用的恢复手段有按摩、热敷、温水浴等,物理疗法是最直接的恢复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可以用更好的理疗手段,如电疗、波疗、磁疗等先进的恢复仪器。
3.2.3 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体能恢复可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学生在进行乒乓球锻炼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及肌体在高速的运动,因此身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睡眠能够缓解疲劳,对大脑皮层长时间紧张的工作起到缓解和调养作用。学生在长时间进行乒乓球运动时,由于乒乓球体积小、球速快等特点,学生在打乒乓球时,要长时间用眼盯住来球,因此会造成用眼疲劳,充足的睡眠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学生应该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睡眠得到充足的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乒乓球运动。
3.2.4 合理安排运动量。学生在从事乒乓球运动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机体的可接受性和个人的特点来恰当地安排乒乓球运动,也就是说恰当的规定乒乓球运动的内容,要注意运动负荷与恢复过程的统一,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不可能要达到像职业乒乓球运动员那样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因为学生在打乒乓球时,应尽可能安排轻松有趣的内容,这样可以加速疲劳恢复。
3.2.5 温水浴。在乒乓球运动结束后进行温水浴是最简单易行的恢复方法。温水浴可以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的肿胀及疼痛,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使人体得到放松,也可以为睡眠打下良好的基础。水温应保持在35-37℃之间,温水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
3.2.6 心理恢复法。主要是使用心理学方法,调节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消除疲劳。这需要温暖、舒适、安静的环境,学生全身放松,在老师诱导下练习。可分为个人心理调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能放松情绪和肌肉,达到延迟和消除疲劳的作用。学生在乒乓球运动后放松心理,让疲劳的肌肉和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可以更好地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正常水平。
4 结论
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经常参与乒乓球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使其机能得到改善,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学生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运动性疲劳现象,这在乒乓球运动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它对学生长期从事乒乓球运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疲劳的长期积累会使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生要了解乒乓球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要了解产生疲劳后的恢复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够长期的投入到乒乓球运动当中,增强学生的体质,从乒乓球运动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1]张志超.试谈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恢复[J].安徽体育科技,2004,(3).
[2]岳文雨.运动性疲劳特征的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
[3]钟大鹏,张新远.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4]毛亚杰,周 蔷.对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
[5]马翠娥,赵先卿.论现代运动医学与心理学的综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6]冯炜权.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G807.0
A
1674-3652(2012)02-0089-03
2011-12-23
闫 涛,山东无棣人,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张 弛,四川岳池人,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