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与思考

2012-08-15钱静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思想

钱静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与思考

钱静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社会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社会调查的现况出发,论述社会调查在该课程中的创新运用,提出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创新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运用何种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社会调查能力薄弱成为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及其他院校的经验,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的现状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具有普遍性

例如,在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调查中, “课题组设计了几个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考察大学生的兴趣所在,结果依次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 (35.0%);开展社会调查 (28.9%);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专题,上台授课 (10.9%);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4.7%);开展讨论,观看教育片 (16.1%);其他 (4.4%)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有适当的机会,大学生更愿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课题组还就大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希望有哪些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等进行了调查。大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军政训练 (42.6%);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27.6%);社会调查 (20.7%);‘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9.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既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形式之一。鉴于其对实践教学基地要求不高、便于操作等优点,几乎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选内容,其运用相当普遍。

(二)社会调查教学模式僵化,存在诸多弊端

1.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略教师的主导性。 “实践课不同于理论教学,教员通过备课,把知识系统传授给学员就完成了任务。实践课的主题、内容、实施等一系列课堂教学计划都需要教员课前精心研究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3]“而 ‘主导’的含义则是指能控制事物的全局,引导事物朝一定方向变化、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其核心理念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发起者与领导者,对整个教学起规划与导引作用,教师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知识传授、理论阐释、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价值观等产生重大影响。”[4]通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思政课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一般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教师期初布置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期末提交一篇调查报告作为学期大作业而告终,过程管理和指导缺失明显,教师的主导性未能发挥出来。

2.社会调查内容和形式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没有体现 “思政课”课程特色。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其内容的选择应该与思政课的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体现 “思政课”课程特色,服务于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思政课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与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常常混为一谈。

3.社会调查指导缺乏系统性。社会调查本身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既没有开设 “社会调查报告”课程,也没有开展社会调查相关知识讲座,而把此项活动变成思政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社会调查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即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方面往往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亟待改变。

(三)思政课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实践探索的经验

目前,学术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自“05”新方案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学术界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宏观论述多,而具体的实践探索较少,而对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笔者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实践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在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上,有必要对传统的社会调查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二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的创新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彰显思政课的课程特色,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社会热点,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突破传统,大胆实践,对社会调查活动进行了创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赛促学

传统的社会调查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以竞赛的形式来开展,把普通社会调查变成一场特殊的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添学习乐趣,从而使实践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整个竞赛分为四个阶段:

1.预赛阶段。以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主要评比内容,由该班班委会推选出1-2支优秀团队。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集体评阅,筛选出不多于20%的团队参加初赛。同时,所有团队的调查问卷将作为 “思政课”评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初赛阶段。经指导教师指导后修改完善的调查问卷作为评比内容,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集体评阅,筛选出10%的团队参加复赛。

3.复赛阶段。以书面调查报告 (含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作为评比内容,由学院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筛选出5%的优秀团队,并从中评选出3%支团队参加决赛。

4.决赛阶段。决赛阶段以书面调查报告和课件演示汇报作为评比内容,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对给予本次校园问卷调查的相关部门、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等进行表彰。

(二)以团导团

社会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需要全员动员、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调查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丰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提高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思政课本身也是一门强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的课程。所以,在社会调查实施过程中至少要组建好以下三个团队:

1.教学指导团队。在社会调查开展的过程中,首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以分管教学院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以下简称 “思政部”)主任为副组长,思政部所有教师及外聘思政课专家为成员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包括 “思政课”在内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指导书。

2.学生团队。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组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建议以宿舍为单位。同时在每个赛程中,各团队在保持调查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允许适时调整重新组队。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各团队通过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演示文档、模拟汇报现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在合作中成长。

3.支持团队。思政部与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及各系等部门共同组织支持团队,共同商定调查方案,做好相关管理、服务、保障等支持工作。正是在各团队努力合作的情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展开。

(三)以技强能

整个社会调查的完成需要运用多种技术,例如运用统计技术对问卷材料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依据;运用摄影技术[5]记录社会调查的过程,提高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制作精美的演示文档,提高汇报展示的观赏性。例如,在社会调查展示课件制作过程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会主动学习美图秀秀、PHOTOSHOP、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非常精美的PPT文档;决赛团队成员数以百次地熟悉调查报告汇报的内容,模拟现场的汇报训练,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等。这一系列技术的运用,最终形成一场精彩的调查报告汇报会,锻炼出一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所以,一次有效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而是培养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以流程为纲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需要特别注意完善课程教学流程的规范性和学生实践材料上交的规范性,从而克服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学者认为: “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的社会调查过程包括问题的选择、社会调查基础知识技能的培训,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交流和评价共计5个主要阶段。”[6]其实,对于社会调查的过程应该进一步细化为教学流程,以便提高实效性。以问卷调查为例,具体流程可分十五步:(1)社会调查活动总方案的整体设计,含调查目的、调查主题、活动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式、活动成果、具体要求、评选组织和实施过程、奖励办法等内容。(2)召开指导教师动员会,做好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安排 (做好指导教师分配表并发送到各系部班级),开展指导教师培训。(3)实践教学讲课辅导 (分专业、班级进行)。 (4)发放团队分工表和社会调查选题指导表,学生填写,教师指导。(5)指导教师下到班级进行选题指导。(6)开展以“调查问卷设计”为内容的专题讲座。(7)提交调查问卷,评定成绩。(8)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设计再指导。(9)开展以 “社会调查过程”为内容的专题讲座。(10)学生实践调查。(11)开展以 “社会调查报告撰写”为内容的专题讲座。(12)指导教师对学生团队的调查报告进行指导。(13)调查报告制作成PPT演示文档并修改。(14)社会调查汇报会的筹备和培训。(15)举办社会调查报告汇报会。通过这十五个流程使整个社会调查的过程规范,且易于操作。学生上交材料主要有:(1)社会调查报告。(2)实践感想。(3)相关原始材料 (含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以及收集到的一切较重要的文字、实物或图像资料等)。

(五)以行代奖

我们改变传统的竞赛奖励办法,采取以行代奖的办法。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获得表彰的团队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组织获奖团队的全体成员及相关教师开展一次思想政治课实践行活动。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行活动,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实践当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实践中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创新的思索

(一)加强社会调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思政课开展社会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把社会调查简单化,认为社会调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调查材料的分析也显得很肤浅,达不到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的目的。因而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中,举办社会调查相关知识讲座,开展技能培训十分必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社会调查选修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从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理论准备。

(二)社会调查宜采取校园调查

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一的社会调查活动范围宜以校园及周边地区开展为宜,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方方面面进行选题,即校园调查。“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主要是校园生活”[7],而且,校园调查便于开展,安全也好保证。

(三)调查时间安排宜合理

合理安排调查时间,就是要争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为更好地运用调查法,在社会调查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应注意调查时间的相对宽松,充分发挥学生课余时间的作用。而且,要尽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同步,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不会因为实践教学而影响理论教学。

(四)社会调查创新实践的关键在于师资,根本在于制度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创新不仅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团结协作,“师资队伍素质的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8]。社会调查创新实践的根本在于制度保障。例如,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当中,从制度上保障思政课教师的权益,创造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的环境,从而激发教师创新的热情;制定社会调查的监控管理制度、评价反馈制度等才能保障社会调查的顺利开展。

[1]葛笑如.培养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J].学理论,2011,(1):276-278.

[2]张文学,叶 芃.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38-40.

[3]刘玉超,王建华,蔡存金.实践课教学开展的研究[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10):144.

[4]王建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为本”与“教师主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8,(21):63-67.

[5]张水利等.摄影技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6):83-84.

[6]刘养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社会调查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社科纵横,2008,23(3):151-152、162.

[7]韩迎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11):68-69.

[8]高 璐.“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61-65.

G424.1

A

1674-3652(2012)02-0080-04

2011-12-05

钱 静,女,安徽合肥人,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