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2012-08-15谷金波那春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专业

谷金波,那春艳

(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

1 前言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使学生尽早尽快了解社会、适应并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是各体育院系所遇棘手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实践锻炼机会。实践是培养和验证学生能力的载体。然而,体育专业课课时在缩减,仅凭课堂的学习、短期的实习不足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愿望愈加强烈,社区体育开展与指导不足的之矛盾更为突显。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为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展示锻炼自己的平台。社会实践培养模式是对校内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对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推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有关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访谈法。对参与社会实践的107人进行跟踪指导,并对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领导对引进人才的要求进行了解。

3 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3.1 高校体育大学生是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宝贵资源

全国高校体育专业在校生有几十万之众,为体育健身人力资源的数量提供有力保证,加之每年的不断招生补充 “新鲜血液”为长期开展活动提供可持续性,有效解决现有人资源短缺问题;他们可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能够胜任健身指导、技术培训、体育活动的组织,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不同项目、不同形式、不同品质的活动需求;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大多人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便于组织管理,长期的校园生活养成了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易于激发和调动。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在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体育志愿者活动中充分得以证明和体现。

3.2 社会实践是锻炼大学生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无法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并且教学对象单一,无法体现真实的教学情境,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社会实践恰好为广大学生提供较好的锻炼平台,通过社会实践面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需求人群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反馈回来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如何教,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长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了解社会、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就业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用人单位的相对饱和逐渐加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形成众人过独木桥的形势,竞聘教师岗位、考公务员和考研成为学生集中选择的方向,然而,体育产业却成学生选择的冷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每年在体育产业方面的产值占其GDP的2%-3%,2002年,美国的体育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1],假如我国体育产业也同样以2%—3%的百分比占据GDP,那么我国每年在体育产值将达到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每5万元人民币一个就业人口计算,仅体育产业每年就能够解决600万就业人口[2]。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正确认清当前的形势,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方向,准确地自我定位,为实现顺利就业积淀雄厚的实力。

4 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的思路

4.1 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的社会实践组织机构是实现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的前提,也是社会实践培养模式顺利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实践组织包括社会实践组织机构负责制定规则制度;活动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对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选拔、培训、任用派选、梯队建设、管理和协调日常事物等工作。组织机构应做到分工明确、层次管理、层层负责、责权明确,避免资源的浪费,确保社会实践长期、稳步地开展。

4.2 加强社会实践岗前培训

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应确保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开展社会实践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代表着学校的形象,社会实践的学生的个人行为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印象,关系到社会实践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人文素质应从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等方面着重强化,对任用选派的学生使其具备良好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应从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教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情境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技术示范和分析等能力,便于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通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的培训指导和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教师的培训形式应多元化,手段应多样化,避免视觉疲劳和训练的枯燥,以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4.3 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立是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实习基地才能实现实践活动的长期性、经常性、稳定性,才能确保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目的,才能证明实践活动的价值之所在。实践基地可以建立在企事业单位、社区、体育培训机构、健身场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在校内建立体育服务站,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践锻炼搭建平台。

4.4 建立社会实践奖励机制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应予以肯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动力,奖励机制是必不缺少的有效手段。奖励机制应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政策性奖励等多方面实施,根据学生的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表现与学生的综合测评进行评奖评优评先活动,依据学生的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薪酬奖励,同时应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多维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认可,有效地提升内部竞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4.5 社会实践的服务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形式可分为无偿、低偿、有偿三种形式。无偿服务形式即体育志愿者服务形式,对实践基地的服务对象进行无偿义务地组织和指导,这种形式既可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又可弥补当前群众体育活动缺乏一定数量和水平较高的体育锻炼指导员的不足,满足群众对不同项目、形式的体育锻炼需求。低偿服务形式即对实践基地的服务对象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时收取一定的交通和生活补助。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较少,单一依靠学校进行组织体育实践活动的资金难以维持活动的长期性,适当地收取交通和生活补助可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也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物质保障发挥一定的作用。有偿服务形式即对实践基地的服务对象进行收取一定的薪酬,学生在实践基地担任健身教练对健身的机构或个人进行有偿服务。全民健身意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家长对子女在体育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因此,体育培训日渐红火,对教练员的需求日益剧增,收益也十分可观,这项收入无疑为实践活动资金的筹集注入一针 “兴奋剂”,极大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5 结语

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锻造,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在实践中完成,现有的体育院系培养方案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社会实践培养模式是对校内培养方案的必要补充,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社会实践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学生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体需要为依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社会实践为全民健身提供大量的、专业的指导人员,能够弥补群众体育指导人力资源的短缺,能够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为全民健身和和谐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1]田 军.透视美国体育产业(上)[J].体育博览,2004,271(2):30.

[2]孔 璞.16所高校为奥运培养实习生[N].经济日报,2005-10-12.

[3]李树怡,牛兴华,童义来.90年代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的研究结果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52.

[4]蒋徐万,樊 维.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程教学实习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3-125.

[5]刘 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6]丛宁丽.析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实施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46.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