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12343”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2-08-15杨国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杨国平

(安阳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7)

一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领会课堂所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明确提出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号)进一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2年,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所以,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 “12343”实践教学模式内容

我校在广泛借鉴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思政课“12343”实践教学模式。即:

树立一个观念——大实践观;

利用二个平台——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发挥三个作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高校组织的保障作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做到四个结合——专项集中实践与全员分散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多种实践方式相结合;

实现三个目标——根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目标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直接目标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一)树立一个观念:“大实践观”

树立 “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思政部负责、学工党团和教学院系等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全体学生参与、保障机制健全”的理念,打破过去实践教学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以下简称思政部)单打独斗、实践形式单一、参与学生少、无考核评价保障机制的局面。

(二)充分利用好两大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和校外两大平台,开展丰富多才的实践教学活动。

1.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堂实践 (包括课堂讨论、辩论、影视观后感、案例分析、师生角色互换、模拟表演等)、课外阅读实践、讲座、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 (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会、各种纪念活动)、网络论坛等。

2.校外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文明社区、厂矿企业,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与校团委、学工部合作,结合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奉献、服务和感恩社会教育。

(三)充分发挥三个主体的作用

第一是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观察和感受,获得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克服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是突出高校组织的保障作用。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 (可以挂靠思政部或其他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对外联系等工作。

第三是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实践教学的事前动员、主题拟定、调查培训、活动实施以及最后总结几个环节[1]。

(四)具体实践过程要做到四个结合

1.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主要是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周日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学基地、新农村、敬老院、社区、工厂等,或在暑假参与校团委组织的 “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对于无法参加集中实践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散实践: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或由学生在寒暑假回家进行考察调研。

2.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侧重点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进行思想导航,指明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生 “如何做人”;专业课实践教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具体技能,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实践教学则以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展示和物质基础[2]。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必须与专业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与各院系联系,了解各专业实践教育的计划和安排,及时布置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3]。

3.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相结合。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具体做法就是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根据课程内容,拟定研究题目,指导学生选题、调研、搜集资料、撰写报告。这种科研实践可以个人方式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单独选题,也可以师生合作。既可以结合指导教师的大课题,也可以结合实践教学主体自拟题目。

4.多种实践方式相结合。在 “大实践观”视野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冲破部门职能壁垒,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校团委、学工部等多部门协调合作工作网络;打破实践场所束缚,综合运用校内 (含课堂和校园文化)和校外两大实践场所;在课堂、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现三个目标

开展实践教学,主要实现三个目标:根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目标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直接目标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4]。

三 “12343”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要真正发挥 “12343”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必须从思想、组织管理、经费、师资、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

(一)思想保障

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部门间需积极配合,提高效率。教师要认识到,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组织管理保障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党委委员为组长 (兼思政部主任或书记)、有关职能部门和思政部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系统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性格局。

第二,完善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监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实践教学大纲的内容:思政课实践教学共52学时 (其中 “基础”、“纲要”各8学时,“原理”12学时,“概论”24学时),2学分,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1.6%。每学期开展实践教学前,各教研室拟定所开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做到 “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反馈”;实践教学实行 “任课教师负责制”。校团委、学生处 (学工部)和各学院是实践教学的协助单位,负责解决实践教学场地、交通工具、教学场地、食宿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问题。

第三,规范质量保障机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对实践教学,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选题,严格培训、加强指导,做好总结评价考核。每次活动开始前,教师都会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拟定10个左右的调研题目,让学生每10个人为一组,任选一题 (也可自拟题目),以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进行调查。思政部教师负责培训调查方法、注意事项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在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 (观后感每人一篇,不少于3000字),最后择优评选,汇编成册。最后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谈感想和收获,起到扩大影响、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经费保障

经费不足是制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瓶颈问题。为保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暂行)》(教社科 〔2011〕1号)规定:“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学校除应保证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学生活动经费外,还应为思政部划拨社会实践费和实习实训费,以便有力地保证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师资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既要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也要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2009年,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人员少,年轻教师多,缺乏社会经验。为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每年都安排4-6名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教师到福建古田、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发达地区参观考察。为解决师资缺少问题,学校动员鼓励优秀辅导员和政工干部作为兼职教师加盟思政部,以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

(五)基地保障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长期开展的基本条件。在校领导和部门的努力下,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学校建有红旗渠、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岳飞纪念馆、文峰区法院、少管所、开发区科教园社区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还与附近的农村、敬老院、福利院、马氏庄园、尚百帮公司、鑫盛机床厂等保持长年合作,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场所。

(六)考核机制保障

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式要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采用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期末卷面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发言等占10%,实践教学20%)。运用口试面谈、演讲辩论、小论文、观后感、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打分。

另外,为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每次实践教学结束后,思政部都要组织评选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论文,汇编成册,对其中特别优秀者,颁发奖金和证书进行表彰。

总之,从 “12343”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来看,同学们反映很好,在近三年的学生评教中,思政课教师多为优秀。尽管还存在诸如考核评价不够科学、与外部门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但总体来说,该模式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改进存在的问题,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4]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0,(6):75-79.

[2]郑晓云.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职称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11,(3):41-43.

[3]殷培凤.浅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与创新[J].教学与探索,2010,(12):148-149.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