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策略及实效性

2012-08-15陈克宏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李 玲,陈克宏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重庆 4013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围绕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各高校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果得不到纠正,将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 当前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存在的误区

由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对于学生思想转变的重要作用,围绕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加以运用。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学校、教师不断尝试多种方法、手段,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的认识和理念上存在着一些偏差。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 “实效性”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原理课教学都是以 “精、管用”为指导原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对于 “管用”、“实效性”如何体现的认识上一直是模糊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具有其特殊性。各门实证学科的教学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而达到教学目的,所谓“管用”、“实效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指导其思想行为。这就决定了原理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认同和接受这一理论。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是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中达成的,我们不能指望通过某一原理的讲授,学生立即接受并体现在行动中,它不符合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其次,如果说各门实证学科教学的 “实效性”往往表现为具体对象的操作结果,具有显性的特征,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由于对学生思想影响的潜移默化,因而具有隐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考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时,显然不能局限在一定时间,以某种具体结果作为衡量标准,而要看教学中是否对学生思想形成触动,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且在不断地反馈中加以正确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性更多地表现在学生思想转变和确立的过程中。

(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认识和把握不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然而教学又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教材,教学既要依托教材,又要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现实重大问题,还要考虑教学学时安排等综合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其间既存在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增加,又包含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即有一个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其一是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师往往把它当成一个知识体系,过于注重教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的翻版,依照章、节、目,按部就班地“填鸭式”灌输,原理课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精神没有得到体现,而是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空洞的政治说教,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其二是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实际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高校政治理论课往往学生人数多,所学专业不同,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求知需求不了解,不清楚学生的专业知识、已有的认知水平、存在的困惑、关注的热点和兴趣点。这就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案例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教学体系中纯理论问题偏多,现实问题偏少,教学效果明显降低。

(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目的背离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毋庸置疑,原理课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授课、视频资料植入,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脱节,方法的多样化、手段的现代化似乎替代了教学目的本身。有些教师为改而改,在教学方法运用上主观随意,由于对学生的认知需求不了解,事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合理,因而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而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教师则热衷于多媒体运用,精美的设计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过于注重形式,也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画面而忽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针对马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扭转目前课程教学中的被动局面,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转变观念,既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关键是要坚持三个统一。

(一)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不仅是一门知识传授的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意味着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 并且把这一立场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或淡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信念,中性化地处理和讲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把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性化为普适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宗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又不是纯粹的政治教育课,空洞的教条无法征服人的思想。思想的阐释需要借助理论和知识点,知识点是思想的载体,理论是思想的外化形态。所以必须通过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深刻性,真正在思辨、反思的层面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但知识点的讲授并非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而一旦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也就容易对课堂上未提及的知识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但是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基本上是经验性和教条性的,少有发自内心的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智慧的渴望。因此,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求原理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二)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宗旨决定了其教学不仅要传道授业,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解惑,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认清是非辨别善恶。因此,必须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新教学方法,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观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详细解读,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学设计和教师讲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仅作为被动接受者甚至旁观者。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本身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总结和升华,并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原理课教学也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联系鲜活的社会实践。原理课教学既要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离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这一根本原则,就无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当前,原理课教学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学内容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或者虽然注意了这种联系,但联系得不恰当不到位不科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勇于面对并注意回应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他们遭遇的现实困境,动态地把握和调整教学内容,注意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发挥理论对现实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作用,实现理论向实践的真正回归。

三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效果的路径及对策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增强原理课教学效果,最终达成育人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教学的形式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精神和育人功能

以往以章、节、目的形式,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讲授,既无法突出重点深入分析,学生也会因为部分内容与中学政治课重复而感到乏味。因此,有必要突破教材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组成部分按照内在逻辑组成一个专题体系,以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发展前沿产生的哲学伦理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理论创新成果等为切入点,精选、精讲重要的概念、观点及方法,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分析和回答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引导的专题教学,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思想性。它不仅能处理好教材知识体系取舍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衔接的问题,而且能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理论相对稳定性与实践发展性、理论科学性与现实针对性之间的矛盾。当代现实社会问题非常广泛,如社会正义、生态环境、信仰信念、道德构建等,都是与社会最大多数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这些问题既是学生所关切的,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关切的。搞好专题教学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吃透教材,明确原理基本内容的内在逻辑;其二是要了解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自身的思想困惑;其三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这一步至关重要,它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如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专题教学,以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深入分析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二)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以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在教学中总结出诸如案例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然而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服务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题内容,可采用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穿插学生与教师的问答互动。对于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联系的专题内容,可采用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讲解专题涉及的相关原理,然后由案例或现象引出问题,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个人准备,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这样,学生通过研究活动,既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接触到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涉及学生自身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的专题内容则可以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在辩论中分清是非。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学生专业特点。理工科学生较文科学生在人文知识基础上要欠缺一些,因而,对于理工科学生,在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而对于文科学生,则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总之,任何教学方法只要用对地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以多元化的形式完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来讲,课程的考核评价始终是一根最强有力的指挥棒,他们往往以最能适应考核的方法去对待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要想真正收到实效,还必须使考核方法适应这种转变。为此,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必须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而不能仅看重课终考试成绩。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考核至少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作为过程评价依据的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讨论发言、课堂互动、调查报告撰写等,占考核成绩的30%-40%;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全程给予引导、做好记录,力求给每个学生合乎实际的评分,如果流于形式,将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二是作为结果评价依据的课终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70%。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知行合一、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考查内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应适当多样化,不仅可以采用闭卷形式,还可以采取开卷形式;既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卷面内容的考试,也可以要求学生写成论文,以答辩的方式完成考试。这种全面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素质养成进行有效管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陈 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李西源,殷焕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题与对策[J].党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3]王力钢.坚持“五个统一”走出教学困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郭正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5]冯 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立体教学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