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旅游英语教学的思考

2012-08-15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考核教材

夏 敏

(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国内的各个行业正在从金融危机的漩涡中逐渐恢复过来。我国旅游业在2011年依然保持总体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国家和政府给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重庆市旅游业正在成为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助推器、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缩减的情况下,国内旅游的强劲增长成为支撑旅游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旅游业以其独有的行业优势必然会得到快速发展。重庆市地处西南,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重庆旅游跨越式发展。但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匮乏,缺少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的导游人员和管理人员[1],这无疑会影响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英语作为一种指向性和实用性都非常明确的有着特殊用途的英语已经成为从事旅游活动的服务者必须掌握的重要交流工具,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必修课程,所以,增强对旅游英语课程特点的了解,及时发现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服务于旅游第一线、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旅游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 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口语应用性强

从实际应用来看,在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的导游、饭店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与外国人接触,并与其进行直接的口语交流[2]。所以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必须掌握与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如导游英语、旅游学英语、饭店英语,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能阅读外文文件,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而旅游英语口语的学习与表达也就成为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二)知识综合性强

旅游专业本身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从事实际工作时运用到的知识也非常广泛,如宗教、地理、民族、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古迹等;甚至烹饪、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同时,旅游英语也有很强的地域性,需要学生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地方特产,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3]。

二 当前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已有的《旅游英语》教材版本很多,但知识面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并且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列教材,大多数是听、说与阅读分离的教材,彼此缺乏联系。旅游英语教材不够成熟,加上教师教法缺乏创新,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安排和设计时与基础英语课程雷同,缺乏旅游专业特色,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缺乏针对本地旅游特色的校本教材

目前旅游英语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多是针对整个旅游行业和全国的情况,而针对各地区自身旅游业的旅游英语教材非常缺乏。例如重庆地处西南,旅游业发展良好,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如红岩村、渣滓洞、金佛山、大足石刻、丰都鬼城、长江三峡等等,但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材却几乎没有,学生的学习缺乏针对性,而学生的未来就业去向大多数是在重庆范围内,这无疑给学生未来直接适应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英语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脱离

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安排和设计时与基础英语课程雷同,缺少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旅游专业特色。例如忽视听说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课堂锻炼机会,导致实践能力不强,无法用旅游英语进行实际工作交际,因此很难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外,由于目前在师资上复合型人才的欠缺,很多院校把旅游英语和旅游专业知识分离教学,使学生很难把英语技能和旅游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不利于有效的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评价方式凸显不足

重理论知识、轻应用实践一直是旅游英语考核评价模式中最大的不足。目前很多院校的考核方式多数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和基础英语考核方式相似,考核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字词句篇等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听说等应用能力究竟如何在试卷中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比如口语交流、观光导游词的解说等等,若要在学校的考试中检测这些能力,只有在情景模拟的情况下、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才能被体现出来,但是目前对这些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纸质的答卷上,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4]。

(五)师资队伍技能单一,“双师型”教师缺乏

目前旅游英语课程师资力量不足,且现有的师资力量实践能力急待提高,“双师型”教师匮乏。这里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 “旅游+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的教师。目前,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和旅游专业出身的老师组成。英语专业的老师虽然英语知识的理论功底深厚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了解不够,所以往往把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和单词等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不能将旅游专业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课中;而后者虽然具备旅游专业知识,但往往自身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专用词汇及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结合英语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专业性、综合性的特点。

此外,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是关起门来搞教学,很少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调研,因此很难做到结合本地旅游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学到的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对他们将来尽快地适应旅游服务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 对策探讨

由于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英语课,本身具有听说应用性强、知识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采用丰富的、灵活的、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旅游英语教学。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旅游英语的突出特点是实践与应用,而不是课堂讲授。旅游英语必须克服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交际情景,如采取让学生将对话或景点介绍进行复述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情景,提高角色表演的真实性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学习给旅行团办理登记入住宾馆、询问旅客对房间类型的喜好、确认付款方式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语言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工作的服务程序,经此训练的学生很容易适应岗位。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讨论或辩论。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主题组织学生辩论,以帮助学生提高旅游专业知识水平和旅游英语运用能力,如怎样设计导游词、旅游案例分析、如何正确解决与客人的纠纷或争执等。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校外实践方面,积极联系本地一些著名旅游景点,如:大足石刻、渣滓洞、金佛山等,安排学生实地导游,指定老师加强指导;还可联系交易会,在交易会期间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得到强化锻炼。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复合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优秀的旅游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质:英语口语能力强,旅游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教法灵活,敢于创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理念。

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和支持英语教师参加一些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进修,如 “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培训等;同时,让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双管齐下,使他们最终能够在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有关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熟悉其工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并在政策上鼓励他们考取导游资格证,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

通过这些措施使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 “双语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

(三)选用合适的教材,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课堂教学基本上以教材为依托,所以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所选用的教材一方面应能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现代旅游素材,另一方面,又要将这些素材所涉及的知识、文化融合成易于操作的语言技能训练模块,并兼顾到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对英语语言特点的掌握。同时,要选用符合旅游经济时代特色的旅游英语教材,不要选用落后、过时的旅游英语教材。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特色、更适合学生使用的旅游英语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由于重庆的旅游英语人才主要以重庆市的旅游区为工作环境,因此在选用的旅游英语教材中要注意其具体性、针对性和地方性,在教材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同时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旅游常识、旅游地理、人文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很快地学以致用。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旅游英语课程考核既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一是加大对重庆文化旅游知识的考核力度,二是加大英语听说等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以采用笔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导游口语能力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如让学生选择相关的文化旅游景点,自制课件,用英语进行讲解,通过改革考试手段,促进旅游英语的学习。

(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产学结合,实现双赢

目前重庆市的高校一般都没有自己的酒店或旅游公司,但是我们可以校外资源为依托,加强与旅行社和酒店宾馆及重庆市的著名旅游景点等的合作,走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的路子[5]。选择一些与旅游专业对口的、涉外业务较多的酒店、旅行社作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基地和教师的学习实践基地,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在旅游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习,熟悉各方面的工作流程,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增加就业的自信心,为将来实际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期;同时,聘请在行业中既有一定英语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中等职称以上从业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给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以指导,传递行业内的相关信息、工作经验,这样做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更为切合旅游市场的实际需要。

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符合旅游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真正促使学校、企业达到 “双赢”的目的。

(六)成立专业指导专家委员会

聘请大型旅行社或旅游景点的管理人员、行业协会的代表担任委员,成立旅游英语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全程关注旅游专业的办学情况,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商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商讨专业教学计划,协调管理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学生就业,使专业建设紧密切合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

[1]陈永烨.构建河南文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陈 静.对高职旅游英语能力培养途径的几点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陈 恬.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改建议[J].读与写杂志,2009,(4).

[4]秦晓梅.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英语教学,2009,(6).

[5]杨 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考核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