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探索——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8-15胡昌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校企

胡昌荣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8000)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其职业属性决定它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 “以能力为本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注重 “产学结合”及“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尤为重要。“订单式校企合作”是针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办学模式,本文拟对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其内涵、组织实施进行探讨。

一 “订单式校企合作”及其内涵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开展 “校企合作”,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 “校企合作”更多是属于 “企业辅助式校企合作”,这只能算是浅层次的 “校企合作”。在这种浅层次的 “校企合作”中,合作企业的角色是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补充性资源,属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处于辅助性地位。在学生毕业之时,合作企业不一定录用曾经在企业参加过实践锻炼的毕业生就业,这不利于毕业生就业,更不利于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提高。为了将高职教育的 “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我们有必要在 “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提高订单式合作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介入程度,以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即是将 “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融为一体的一种办学形式,也可以理解为它是深层次的 “校企合作”或者合作型的 “订单培养”。“订单式校企合作”在落实 “以就业为导向”及 “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中必然会发挥积极作用。关于 “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内涵,我们认为,它是以订单式合作企业对职业岗位 (群)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目标,以面向订单式合作企业职业岗位 (群)的职业能力需求作为主要内容,以教学活动同订单式合作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作为主要途径,以人才订单作为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保障,通过校企双向互动式参与,为订单式合作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也可以这么说,“订单式校企合作”是由订单式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确定的订单人才数量、人才规格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培养方法途径、实习实训方式、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毕业生就业保障、校企合作机制、双方权利职责义务等的总和。

二 高职院校实施 “订单式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通过实施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不仅可以落实 “以就业为导向”和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而且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与订单式合作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深层次合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企业及学生的“三赢”。

第一,实施 “订单式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1〕12号)强调,“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 “订单式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就推动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如此,“订单式校企合作”还可以让高职院校真正实现 “产学研”结合式的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满足订单式合作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针对性培养,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对接”;能使高职院校切实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职业道德好、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使高职院校拥有更加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促进高职院校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都是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第二,实施 “订单式校企合作”,可以提高订单式合作企业用人满意度。通过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合作企业可以提前与未来员工对话,及早了解未来员工的素质状况;订单式合作企业可以及时参与并跟踪未来员工的培养过程;订单式合作企业通过参与制订 “订单培养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时间安排、考核评价形式等,促使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规格要求实施人才培养;在学生参与企业产学结合的生产实践中,订单式合作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为合作企业最终选择学生奠定基础;“订单培养班”的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中,可以提高对企业职业岗位 (群)能力的适应程度和对接程度,在毕业之前就能适应合作企业的岗位 (群)能力需求和素质要求;订单式合作企业接收的 “订单培养班”毕业生没有适应期;员工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高,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必会得以提高。由于订单式合作企业能够选择符合用人需求的员工,因此 “订单式校企合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用人满意度。

第三,实施 “订单式校企合作”,能够保障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通过组建 “订单培养班”,学生入学后不久便明确了用人单位,而不为就业发愁,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未毕业就明确了用人单位,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很明确,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训以及到订单式合作企业的毕业前顶岗实习,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能够快速适应订单式合作企业生产岗位 (群)的能力需求和素质要求,实现 “能力对接”;学生在参加订单式合作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中可以加深对企业的认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为自己的最终就业选择做好准备;学生在 “订单培养班”的学习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将会不断增强其 “未来员工”意识,尽早将自己从思想上融进订单式合作企业,增强其作为 “未来员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订单式校企合作”可以充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近年来,我院积极与重庆市内尤其及涪陵区的广大企业开展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并在全院的多个专业推广。结合我院开展 “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 “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六步,即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 “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

(一)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

第一,高职院校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为保障“订单式校企合作”的规范、有效和成功开展,高职院校选择好合适的订单式合作企业是先决条件,必须将眼光瞄准当地拥有雄厚实力且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企业,并对其生产实力、技术实力、市场实力和社会声誉度等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后予以确定。第二,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商合作事宜。校企双方需要对 “订单式校企合作”中的订单人才数量需求、人才规格要求、合作专业 (群)、校企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教学师资队伍配备、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开展形式、双方资源的使用方式、毕业生就业岗位安排及相关待遇等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第三,签订 “订单式校企佼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在校企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探讨并取得成熟方案后,由双方正式签订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人才培养中的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职责义务等。

(二)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

校企合作共育组织由高职院校与订单式合作企业双方的专家共同组成,可以命名为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它是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保障性组织。校企合作共育组织中,高职院校的专家应包括订单培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技术课教师、实验实训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等,而订单式合作企业的专家应包括与订单培养专业相关联的技术岗位 (群)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由这两支队伍共同组成的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由订单式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指派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双方专家共同研究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让订单式合作企业真正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切实履行其职责,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中的 “能力对接”,把 “订单培养班”学生培养成为订单式合作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由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包括 “订单培养班”的组建程序、订单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毕业生技能等级要求、订单培养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选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形式、学习时间安排与协调、考核评价体系等,让校企双方的教学参与者在合作共赢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和有标准可依,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共同实施订单人才的培养。特别指出的是,高职院校要主动牵头进行 “订单培养班”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应首先明确订单式合作企业的培养意向和培养目标,并组织校内教师深入订单式合作企业开展职业岗位 (群)调研,进行职业岗位 (群)能力分析、一线成熟技能型人才的技能构成分析,从而归纳出 “订单培养班”学生需要具备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及综合能力等;其次是主动征求订单式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并由企业专家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技术状况和产业发展技术趋势与要求,将必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方法等加以选择提炼并融入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中,同时还应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管理等内容融入相关课程中;最后由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核,最终确定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

(四)共同选拔学生组建 “订单培养班”

“订单培养班”的组建应在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并通过宣传发动、学生自愿报名、企业组织文化知识考核、企业组织面试、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定等环节进行公开选拔。通过提前选拔组建的 “订单培养班”,其学生的基础素质比较好,经过培养后的毕业生素质比较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这种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了共享企业品牌资源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订单培养班”可用订单式合作企业的名称给予冠名,并单独编班开展教学活动。

(五)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体现在 “订单培养班”的教学工作落实之中,它必须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审核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其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教学安排等是组织开展 “订单培养班”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并处处体现出校企双方的双向参与和优势互补。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中,师资队伍及其教学组织有两种方式:其一,学校教师负责技术理论课程及其校内实训教学,企业教师负责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学校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训的教学,而企业教师则利用企业的工作场地、生产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每一学期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机会,以实现工学交替。其二,学校教师负责一部分技术理论知识、校内实训与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企业教师负责另一部分技术理论知识、校内实训与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但这种方式对于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要求都较高,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具备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经验尤其生产技术、技能,而且对企业教师也需要具备学校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及教学技术、艺术等。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中,学校教师需要经常性深入到企业,与企业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工作,结合订单式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及技能训练要求,而且根据产学结合需要可以把部分课程或其部分教学课堂设在企业,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为学生教学,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订单培养班”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都能达到订单式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要求。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中,必须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在合作办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合作企业的岗位实践课程学习中增长才干和提高技能。在教学管理方面,校企双方通过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监管,建立由日常巡教与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培养过程监控制度,以保证订单人才合作共育的有效性。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方式方法引入到 “订单培养班”的教学评价中,将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能够真正满足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提高 “订单培养班”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

“订单培养班”是直接面向订单式合作企业培养人才而组建的,但在组建过程中一般需要放大一定比例人数,以便学生毕业时订单式合作企业能够选足符合企业用人标准要求的人才订单数量。因此,高职院校和订单式合作企业必须按照 “订单培养班”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在学生毕业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满足订单式合作企业选择思想素质好、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作为员工的要求。

总之,“订单式校企合作”是将 “订单培养”与 “校企合作”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开展 “订单式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 “能力对接”,有效提升企业用人的满意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订单式校企合作”能够实现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企业和学生的 “三赢”,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让 “订单式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发挥优势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完成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1]钱爱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2]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3]罗宇飞,张永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