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提升的策略

2012-08-15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吴 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宣教处,重庆 400020)

近年来,随着大学承载使命的丰富和不断递进,高校教师群体也逐渐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教育部、地方政府以及高校对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多次下发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文件。从目前情况看,许多高校有关于 “师德”的八字或十六字箴言等;有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也有关于开展各种师德教育的活动和培训文件。以重庆为例,高校还提出了 “校风教风学风”三位一体的要求。但综合起来分析,这些办法、措施、活动都缺乏系统性,没有科学设计、系统规划的教育策略,校际之间相互学习推广度较低,这些都阻碍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发展策略,是实现教师群体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科学发展的关键点。本文拟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提出如下策略。

1 目标引领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屡次出现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背后折射出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严重下滑,也折射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部分人内心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存在一种信仰的缺失。略作梳理,我们发现,影响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因素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多元化价值选择下,高校教师受到现实功利主义的影响,对实际利益的诉求不断提高,而道德自律没有加强,导致高校教师对教师价值取向和师德要求愈来愈偏离社会的规约,师德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已不再纯净;第二是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影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基本走向量化,师德作为不可量化的存在被各类考核指标自动忽略。比如对基金项目、研究经费、成果发表、成果奖励等容易量化的硬性指标过分注重,而忽视了对教师个人教学态度、敬业品质、育人情怀、人格涵养等不具有可操作性标准的软性指标的考核,以致高校教师只注重表露于外的“数字成绩”,而荒废了内在道德操守的自觉把握;第三是教师自我提升不足。长期以来,高校对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基本上采用 “政治化”策略: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规章纪律替代伦理道德教育,导致教师误以为师德建设就是教师的政治品质,而忽视了教师对自我形象塑造的心理需要和诲人不倦的道德满足。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最首要的是要解决教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发现,其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作引领。其核心内涵是 “爱”,只有具备了爱的内在品质,才能在 “爱教育、爱工作、爱学生”三方面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缺少了爱的品质,教育者本人就会走入功利化的歧途,在教育过程中 “误人子弟”。《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爱是一种博大的精神,由爱而生辉,这是教育奉献精神中的最高人生境界。教师只有奉献爱,才有可能发现学生心灵里的那根和弦,成为学生的知音。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所有措施和策略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品质——爱作为最高目标,并形成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制度,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 主体多元策略

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多管齐下,采用主体多元策略,多方合力,以此共同推进教师师德的彰显。

第一是行政部门引领。各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引领和监督部门,推动着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行政部门首先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标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其次行政部门要组织相关学习和培训,邀请教育培训专家对教师进行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意识。最后行政部门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进行监控,做到实施有计划,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比,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是基层党组织关怀。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教师党员思想和心灵的港湾,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作用,对教师党员进行严格教育与人性关怀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是教师榜样示范。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对社会起到正向引领的作用。优秀教师代表可以为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为教师树立起一种标杆,作为教师成长的目标。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选拔优秀教师,树立正面典型,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形成一种良好互动氛围。

第四是教师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最后达到教师本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自觉约束自己,践行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自我行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兼具高尚的品德、高智商和高能力的完美人格。这种崇高的人格形象通过传承和发扬形成当代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3 内容优化策略

尽管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广泛,但是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时必须以目标为中心,也就是要以 “爱”为中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进行优化,重点体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主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是职业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行为动力,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理想,人就是失去动力;没有理想,人就会变得庸俗;没有理想,人就可能随时脱离正常的轨道,成为受利益驱使的缺乏社会良知的人。理想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出个人潜能,促进个人最快成长。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书育人,成为受到学生尊敬和社会尊敬的人。因此,职业理想必须放在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

二是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是教育工作者付出成果最直接的反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没有本领站好三尺讲台,他就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要把教学效果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自我专业知识和技能下功夫,也就是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良知,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体现了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性质。首先表现为敬业精神。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关系到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而敬业是其伦理规约的前提。看待一个教师是否敬业,就看其是否一切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是否专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学生态度的修正等;其次表现为诚信。诚信是社会的基本规范,教师的诚信行为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影响和师范作用;最后表现为工作纪律。教师要遵守学校教学秩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参加规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4 载体多维策略

第一是以 “培训”为载体。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托 “教师学堂”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及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辅导讲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进行经验交流;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帮助教师们了解和掌握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

第二是以 “工程”为载体。可以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类似 “红烛工程”的创建活动,明确提出“工程”建设目标,并以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奉献意识;强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奉献本领;建立竞争激励和督导评估机制,激发奉献行为为 “工程”建设内容,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整体规划,全面推进,通过 “红烛工程”的创建,促进清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和师德高尚、敬业奉公的教师队伍的形成。

第三是以 “活动”为载体。学校可以依托党支部和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由党总支组织实施,要求每位党员教师每年要读一本理论著作、写一篇教育经验文章、联系一名非党群众、奉献一个工作日等,从而促进教师群体中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再如由学校工会组织实施,每年为教师配发至少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1份教育期刊,提供给教师学习,每学期组织两次学习辅导,要求在学习时记下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每年召开一次 “读书心得”座谈会,以此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工会、团委经常组织朗诵、讲演、书画等基本技能竞赛活动,教务处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大赛,为教师展示才华、锻炼素质提供舞台。

5 环境熏陶策略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环境对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是要建立宣传阵地。学校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宣传专栏,明确内涵,提出目标,形成舆论氛围;第二是要营造实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氛围。加强管理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可以成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领导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并落实一名总支委员、副校长具体抓此项工作,并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各支部及相关部门、年级组的目标管理范围,做到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第三是制度要落实。要求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廉洁自律、开拓进取等方面做出表率。同时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可在校内设立标兵榜、激励台,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各种示范活动。如举行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报告会,开展青年骨干教师示范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 适宜关怀策略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严格,寄予了厚望。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具体化、人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要经常检查、监督教师的道德行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全面的、普遍的,但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因为各个老师的情况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关怀体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关怀。在物质上要注意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奖金的设置和考评是否科学、公平,是否起到了正面激励教师的作用。尤其是要针对年轻教师在生活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关怀,比如住房、交通等,让教师能够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心,从而安心工作。在精神上,要完善心理咨询咨询服务,疏导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积聚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减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学生。

在对教师关怀时也要注意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充分爱护、关心教师,不能破坏教师的自尊心,不要过分关爱和关怀,要把握好关怀的尺度,既要关心到教师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教师的接受程度,要注意把各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1]卫荣凡.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3]繆昌美.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4]王家军.规约与关怀:当代师德建设的伦理冲突及价值选择[J].江苏高教,2006,(2).

[5]李建军.传统师德理论的教育实践及现代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