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与师德建设的对策探讨

2012-08-15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党性民办民办高校

张 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公办高校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作为为国家产出精英和栋梁的人才 “工厂”,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同样发挥着先锋作用。作为大学的办学主体,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担负着伟大的使命和职责。作为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高校的党员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是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代表。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大背景,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利益重新调整的社会形势下体现党的先进性,同时又如何模范体现师德,怎样在民办高等教育一些特殊情况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每个民办高校党员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今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双重职责缺失现象及高校党员教师本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向我们提出了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建设的要求。

民办高校党员教师不仅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党性要求,同时,因为身处民办高校,对党员教师自身素质与职业的不同特点,其党性又表现出鲜明的要求:民办高校党员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楷模、做科研的先进分子。党员教师要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高尚师德、增强钻研教学和科研的决心和毅力;要积极提升能力,努力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党性和师德应该统一于党员教师的双重角色之中,将师德建设寓于党性建设之中,就可以实现双重角色的共赢。根据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特点,本文从客观到主观、从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到党员自身等方面,提出培养其党性和师德的对策。

一 坚定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对党性的基本要求,对每一个党员来说都至关重要。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是凝聚智慧和力量、众志成城干事业的必要保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国家、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立场。

坚定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做好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这就不仅要加强先进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研究和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民办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引导民办高校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解决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解决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党员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较高,思想较为活跃,视野较广。因此,对党员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对理论学习的热情,将理论学习渗透到教师的具体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与党员教师的个人发展相结合,强化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实践对于理论的实证性。

要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办社会主义的民办高等教育,并为其发展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与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使民办高校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责任,将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与民族发展相联系,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在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二 培养民办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作风问题,体现党的宗旨,关乎党的形象。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每一名高校党员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应当牢记 “两个务必”,因为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命活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即使在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也要保持这样的优良传统,不懒惰、不浪费、不懈怠,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努力进取,凸显师德,彰显党员的党性。

民办高校党员教师首先要具有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说,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都经历了与民办高校一起艰苦创业的过程,今天我们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满足现状,不能沉湎于取得的成绩。目前,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高等教育、高校发展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较之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发挥人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在这样的状况下,党员教师应当把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培养高水平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与国家富强的动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教学科研上,应用到教书育人上,以自己所学所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民办高校党员教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教师是民办高校中的先进分子,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了解群众所需,向群众学习,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和觉悟,带动和引导师生共同进步。最后,要培养民办高校党员教师不骄不躁的作风。改革开放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更是飞速发展,这些得益于民办高校在创办体制、内部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灵活性。可以说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成绩面前,一部分党员教师可能会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同学校一起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学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社会有一定的声望、生源也比较稳定,可以先 “歇一歇”了,不愿意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克服和防范这种情绪,就会严重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和党的事业,党员教师自身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因此,党员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只是长远目标下的微小进步,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不断的努力奋斗。

三 发挥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的党性和师德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要靠实践来体现。党员教师作为民办高校中的先进分子,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楷模。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党员教师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积极进行理论研究,结合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广大群众,做理论的先锋。在本职工作上,要成为实践的先锋,先锋模范的作用体现在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党员教师要加强党性锻炼,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兢兢业业、积极作为,以出众的党性修养和高尚的师德取得群众信赖,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培养高尚的师德与育人责任感,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育人本领、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重大课题研究、学校改革发展面对困境、学生出现困难等关键时刻,党员教师要勇敢扛起责任,挺身而出。在日常生活中,党性体现在点滴之间,每时每处。在党员教师于细微生活中的党性感染下,广大群众也自然会共同进步。

四 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水平的提高要充分依靠学校基层党组织来执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党性和师德提高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民办高校党组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第一线。在当今社会不断变化的世情、校情形势下,完善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形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的建设在民办高校中的实效性。同时,党员教师党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只有高素质的党员,才能打造出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体,才能组成能吃苦、能战斗、高水平的党支部。

民办高校党组织承担着组织、教育广大党员的重要任务。党组织要努力培养党员,尤其使教师党员成为民办高校中的中坚力量。因为,党员教师能够在本职工作中宣传、贯彻和实施好党的路线、政策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的方针,作为民办高校中的一支特殊队伍,党员教师素质较高,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带动党员教师能力和向心力的提高,从而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吸纳进步分子与优秀群众加入党组织,壮大民办高校党员的队伍,提高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组织生活,调动党员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真正的为其党性的提高做好保障。

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身边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做群众的表率,做一名有党性、有责任感、重品行、勇于争先的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完善自身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规范和管理,提高党性觉悟和师德,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做一个有力、坚实、关键时候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的党组织,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五 构建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培养的长效机制

构建合理、行之有效的民办高校党员党性、师德培养的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尊重高校工作运行的内在规律,不断研究、探索长效机制构建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第一,建立健全党性和师德评估考核制度。党员教师的党性和师德培养不能全凭个人自觉或者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推动,还要靠完善的考核制度做保障。在党员教师群体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其一是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其二是坚持理论学习和创新,在本职工作中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其三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树立为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投身到民办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事业中去;其四是不断提高育人本领和科研能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起到带头和骨干作用。

第二,规范、健全党员发展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党员管理,对保证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具有重要意义。把好入口关,做好入党前教育,严格入党程序。教师党支部要认真审核入党推荐名单,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细化标准和程序,严格公示,仔细考核,最终确定发展名单。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和加强入党前教育,继续发挥党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拓展多形式的教育载体,搭建适用性强的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入党前的教育体系。

第三,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实施者是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员教师经常性教育,实施对其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托。加强基层党组织设置,合理建立党支部。目前,教师党支部普遍建立在学科或教研室基础上,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加强党支部内部联系,也方便党的组织生活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不同教研室和学科党员教师之间联系较少,交流有限。因此,还要探索新的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方式,例如课题组党支部、实验室党支部等。党支部在加强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强化 “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面对高校党员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青年党员教师收入不高、压力大等问题,从提高教学和科研技能、缓解工作压力等角度给予帮助,真正做到以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发展为本,增强党员教师对民办高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四,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党员教师的学习,增强党性观念和提高党性觉悟,培养高尚师德。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和党组织根据党员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新颖、灵活的形式吸引党员教师参加,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教育方式要有所区别,入党前可以采取集中教育和非集中教育相结合,入党后的教育要制度化,建立学习、考勤、交流、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完善好基层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以集中学习、培训辅导、讨论交流等为主;各党支部也要积极开动脑筋,发动党员集思广益、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无论是哪一种培训制度都不能缺少党员教师的自学制度,在学习过程中,党员教师是主体,培养广大党员教师学习的自觉、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党员自主性的学习,提高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与师德。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日益多元化。民办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否认,当前部分党员教师对教师职业角色认同感较强,能自觉地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而对党员政治角色意识相对淡薄,忽视党性锻炼,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一名教师的职业角色来约束和要求自己,产生了党性和师德的背离,这必将损害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措施促进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的建设。

民办高校的党员教师是学校中的先进分子和核心力量,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党性和师德建设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是培养在民办高校学习的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创优争先活动中,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永葆民办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成为一名真正的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优秀党员教师,这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刘星喜,徐 勇,谢枝文.高校党员教师作用发挥的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5):70-73.

[2]宋德会,陈乐香.论党员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先锋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2):80-81.

[3]陆振生,李 星,刘 南.加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长效机制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9.

[4]齐卫平.论高校党员教师双重角色的内在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21-23.

[5]徐建中.党员教师双重身份相统一的几点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7,(1):52.

猜你喜欢

党性民办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