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2012-08-15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技能

左 菊

(荆楚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关键在教师。作为合格教师,既要有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素养,还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师职业技能[1](P1)。

2003年英语新课标从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原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在推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同时,赋予了英语教师教育新的内涵,对高师和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教学能力、教研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纵览《英语教育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①参见2009年《荆楚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科)》。,不难发现目前高职类院校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靠的是英语教学法或教材教法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单一的培养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培养的教学人才与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形势和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校培养的英语教学人才与用人单位不能对接。2008年湖北人才市场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教学技能缺乏、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据我们调查,一些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也存在类似问题[2]。

师范类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研究结果对教学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却不够突出,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然不能尽快地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3]。其原因在于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都是从职业类课程的视角出发,存在种种局限和不足。

基于人才竞争、新课标要求、英语师范生培养现实状况及高教改革的需求,项目组认为,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改革目前高职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以现有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从专业课程的中寻找职业技能培养的突破口,开辟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途径,建立服务于教学目标、并通过恰当的方法、教学设计和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技能培养立体模式尤为必要。鉴此,本项目研究②本项目研究是从专业课程的视角,探索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并对其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进行验证。提出:1.在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围绕新课程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界定、分类、量化、细化教学技能③教学技能的分类、量化、细化,拙文即《渗透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构想》提出的教学技能的三大板块技能。。2.构建专业课程中分层渗透教学技能、第二课堂活动中促进教学技能、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综合培养、强化教学技能、实际教学中反思、改进、完善教学技能的 “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亦即“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实践活动”①“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模式亦即“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实践活动”模式是因为在《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立体模式》一文中将立体模式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学实习合二为一,模式即“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实践活动”。本文中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模式实际上是“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实践活动”模式的变体。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教研技能的立体模式,完善英语教育专业 (专科)职业技能学习培养训练教学实践体系。

二 研究目的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目标的逐步落实达成。本研究从英语专业课程的视角出发,探究专业课程中教学技能培养问题,设计立体的培养模式,开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途径。旨在使教学技能培养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从而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教学技能学习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会技能,学会教学。通过技能目标的实现最终达成高职类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兼具素质、基础知识、能力,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外语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英语师资。培养适应当前英语教育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满足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服务基层学校的合格的一线小学英语教师。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需要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和以Rogers(1969)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确立了人的基本需求价值体系,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认为人除了最基本的需要外,还有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内在需要[4]。这种需要就是人的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学习者的需要、情感、意愿必须得到充分重视与满足[5](P39)。作为培养人的外语教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需求、不同学习目的和学习水平需求。教学技能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改进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课堂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支持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教学技能形成,满足学生的专业成长需要、未来就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微格教学理论

微格教学 “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或教学内容”[6](P21)。“微格教学已经成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训练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基本功有很大作用”[7](P150)。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要提高职业技能训练效果,必须向微观领域拓展,将复杂的教学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微小的可训练的技能,如同戏曲表演分为做、练、唱、打一样。学生如能职前受到严格而有规范的教学技能训练,将使他们具有一个较高的职业素质起点[1](P6)。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就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强调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观则特别注重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外语学习的主观因素,如学习动机、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等和各自不同的社会现实因素,如个人价值取向、学习方式、目的等。社会建构主义则更加重视教育教学为人的需求和发展服务,主张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 (whole person education),并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放置于个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位置。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外语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意识,更加宏观地看待外语教学的教育功能和意义[4]。

(四)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1985)[8]指出技能的学习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累积而成。加涅的学习层级论主要适用于智慧技能的学习,也正是在英语 (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对单项教学技能进行分层、分割训练的理论依据。在本研究的过程中需将众多的英语教学技能项目进行分解、分类、细化,逐一渗透、融汇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单项技能达标训练,最终逐层组合,进行综合训练,从而全面系统地培养教学技能,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全面形成。

(五)反思性实践理论

我国学者认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醒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涉及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内容[7](P135)。Zeichner和 Liston认为反思包括三个层次,即对教学技术和技巧运用效果的反思;对各种环境和条件因素的反思;对学校的功能、教育的意义、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反思[9](P23-48)。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行为是优秀教师发展的必然途径[10](P17)。给学习者的表现提供反馈不仅使学习者清楚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成功程度,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11](P188)。Ur[12](P319)认为教师每天反思发生在课堂上的事件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反思不只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也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反思性教学”在21世纪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7](P122)。

四 研究追溯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世纪以来各国出现了教师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美国教师教育的训练模式 (training)、开发模式 (development)、反思型(reflective)教师 (模式)。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出现了 “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 (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模式、以大学为基地的学习研究 (University-based Work)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学实践交叉进行的教师培养方式。国内则出现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三种模式:第一,匠才模式:示范—观摩—讨论—演练—反思—演练—专业发展;第二,合作模式:提出问题—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实践 (验证)—反思—评价(发现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第三,个案研究:呈现教案或说课—讨论—提出建议—修改—教学实践—反思—评价—再实践—专业发展[7](P166-167)。

此外,师范院校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1)宏观上构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 “二四课程模式”(将教育类课程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类和理论课、训练课、实践课、活动课等四个部分)[13]和三个层次课程模式(将培养高师生职业技能的课程分为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战技能课程)[14];(2)实践教学模式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院县共育模式”、“农村学校顶岗实习”)[15];(3)课外活动模式 (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16-17];(4)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模式 (教师成长记录袋[18]和定期三级考核制度)[13]。师范类院校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没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其原因在于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改革还存在如下的局限和不足:(1)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都是从职业类课程的视角出发,在职业类课程范围内从整体上进行教学技能培养;(2)缺乏向微技能领域的拓展;(3)职业技能课程所开设的时间非常有限,一般都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学年;(4)辅助促进教学技能课外活动只会伴随职业技能课程学习开始而开始,但活动一旦结束就会自动停止。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技能内容繁多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会增加新的内容,有限的职业技能课程难以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时间、空间、广度、深度、密度得到充分保证,高校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仅仅依靠教学法职业技能课程和课外活动培养训练师范生特别是高职类院校英语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学技能难以满足未来教学岗位对其技能的要求,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还需要通过专业课程中教学技能的教学辅助培养进一步弥补技能培养来训练的时间、空间、广度、深度、密度之不足,通过立体模式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教学技能和实际教学能力。

五 研究实施简述

(一)研究实施过程

1.研究实施对象。本项目研究在2009级英语教育专业 (专科)实验班进行。实验班除了接受常规的模式培养教学技能外,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口语、听说、综合英语课程等相关英语专业课程中进行英语教学技能辅助培养,并借助第二课堂活动促进教学技能的形成。在对照班教学中按常规模式(大三上学期一个学期的4节英语教学法课程培养教学技能)进行教学技能培养。为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起点完全一样,凡是实验班专业课程任课老师均担任对照班相同的专业课程,尽量使影响实验结果的教学因素变量得到有效控制。

2.研究实施时间、过程。《专业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项目在2009级英语教育专业 (专科)实验班进行了历时近3年、分为3个阶段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阶段 (2009.6-9),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建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内容体系,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立体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教学体系。

第二阶段即第一、二学年及第三学年上学期(2009.10-2012.1),采用立体模式校内培养教学技能实践探索阶段。根据本项目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具体内容分类,将三大板块技能①三大板块技能:第一,英语教师基本技能(学科教学技能或素质);第二,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第三,教育、教学综合技能、新技能、教研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按学年、分类依次渗透到第一学年 (2009.10-2010.7)、第二学年 (2010.9-2011.9)和第三学年上学期(2011.9-2012.1)专业课程中进行培养。

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下学期 (2012.1-2012.6),教学技能培养研究校外实践活动阶段:教学实习 (包括2011年9月湖北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顶岗教学)。课题组老师对实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监控。实习期间通过对学生问卷、访谈和对实习单位访谈了解学生教学技能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能力,了解项目研究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研究实施情况简述

运用立体模式培养教学技能的过程中遵循教学法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教学技能与职业课程教学中综合强化教学技能结合、课内学与课外练结合、校内技能学习与校外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原则,以英语专业课程为载体,在确保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娴熟的前提下,突出教育专业特色,在各科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如语音、听说、综合英语等)渗透教学技能的学习培养,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依据微格教学理论,运用先分后合、单项突破、逐层组合、最后综合的方法,借助活动途径,以评价[19](P64-92)、考核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及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目的,将教学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按板块分类依次分散融汇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教学技能的培养训练贯穿大学三年始终,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教研基本技能。同时,结合教学法课程进行教学技能的综合培养强化,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如实训、模拟教学、各项基本技能竞赛活动、中小学见习、顶岗教学和教学实习等系列实践活动巩固、深化和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和教育教学及基本教研能力的形成。

六 研究方法

《渗透与英语专业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属于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观察、记录、测试、面谈、问卷等测量工具,选择了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项目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查阅各种文献,了解国内外教师职业技能研究状况和目前高职类院校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通过问卷、实地调研、访谈了解 (湖北省部分)乡镇小学和私立英语培训机构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和师资需求,了解现实的人才市场需求;通过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项目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专业课程 (口语、听说、综合英语等)中渗透融汇教学技能的培养课堂案例教学实验,试验中多次运用课堂观察、记录、测试、问卷、访谈等工具收集数据。实习期间即项目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再次通过对学生问卷、访谈和对顶岗实习单位访谈了解学生教学技能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能力,了解课题研究的实际教学效果。总之,在整个课题项目研究过程中,除了随机抽样分班、随机抽样调查和课堂教学实验外,还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七 研究成效

1.研究结果。在明确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了 “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立体化技能培养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及实效性。

2.教学、教改效果。将教学技能融汇于专业课程中采用立体化模式培养的研究促进了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学生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教改、教学效果,成效显著。

(1)在2010年5月至6月学院举办的历时一个月的第一届教师基本技能系列大赛的初赛、决赛(英文粉笔、钢笔书法大赛,英语教师口语大赛)中,单项技能一、二等奖及综合技能的一、二等奖全部被实验班学生囊括。

(2)在2011年11月第六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 (内容包括理论修养、教学技能、英语水平四项,以书面测试形式进行)初赛中,实验班参赛所有学生均获得了合格证书,人均分达到102分 (总分150),均分高于对照班约17分,其中实验班有5名学生入围决赛。

(3)在2011年12月25日第六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决赛 (微型教学)中,实验班5名参赛选手中有4名学生获得湖北赛区专科组一等奖,1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且大赛的主评委选手的专业基本素质及教学技能、技巧给予高度的评价。

(4)在2011年12月项目组对2011年9月-11月参加湖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国培顶岗教学的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学 (各28名)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各项指标明显强于对照班同学的教学技能的各项指标。通过访谈学生顶岗学校得知,试验班学生较之对照班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加出色,能够更严格按照实习学校要求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受到顶岗单位的一致好评。

(5)2012年5月学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09级实验班学生总就业率达91.8%,高于对照班班 (总就业率83.7%)8.1%,其中72%的学生与乡镇中小学、英语培训机构签订了就业协议,高于对照班班 (59%)此项比率13%。

立体化的模式培养,全方位地促进了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培养了学生从教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为基层小学和幼教机构培养了合格的英语师资,实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成果。本项目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完成调研报告、论文、研究结题报告共15篇。另外,后续研究成果《小学英语口语教育教程》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准备结集出版。

八 研究的创新及特色

(一)人才培养理念新

本研究从全新的视角出发,从专业课程中寻找职业技能培养的突破口,将教学技能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大学三年始终,使职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与语言学习同步,借助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促进技能的形成,专业课程教学配合英语教学法职业技能课程共同完成职业技能培养任务,开辟英语教学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途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

(二)培养模式新

设计构建 “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培养职业技能的立体模式并运用于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技能培养,延伸专科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时间,拓展各种教学微技能训练的空间、广度、深度、密度,弥补现行的英语教学法或教材教法模式不足,完善了职业技能培养教学体系,填补了英语教学技能在专业中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空白,具有原创性。

(三)教学理念新

技能培养过程中着眼学生的认知、需求、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英语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新的教学理念。

(四)成果特色鲜明

本课题研究成果特色鲜明,所培养的学生能直接从大学的课堂走向农村中小学和幼教机构的讲台,实现了大学课堂与小学教学的对接。促进了就业,提升了就业率。

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项目研究所提供的教学实例和收集的数据可供我院和本省同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参考,此外“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立体模式,可用于国培和当地教育部门对在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借鉴。

九 结论

本项目对专业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系列问题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做了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探索研究,具有一定创新。在重新界定新课程标准视觉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内容并分类的基础上,建构了完善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设计了 “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职业课程+教学实习”立体的培养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模式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和运用价值,有助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但本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或欠缺:(1)对职业技能研究主要在口语、语法、听说和综合英语课程等专业课程中进行,未能在所有英语专业课程中全面展开;(2)对课堂微技能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教育管理和科研技能涉及不足;(3)定量研究稍显不足;(4)由于本研究样本有限,其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更多的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5)本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专业课程中职业技能培养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足。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努力改进。

[1]胡淑珍,陈 钧等.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丛书4)[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左 菊.渗透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构想[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6):75-77.

[3]林 榕.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培养模式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11,(8):82-85.

[4]张安律.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与心理学[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16-22.

[5]Willias,M.&Burden,R.L.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美]德瓦埃特·爱伦.微格教学[M].王维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8]李正栓,郝惠珍.中国语境下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4

[9]Gagne,R.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4th.)[M].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85.

[10]Zeichner,K.M.&D.P.Liston.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A].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C].1987.

[11]王 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Richards,Jack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1987.

[13]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Cambrigde:Cambrigde University Press,1966.

[14]魏 饴.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新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3):84-88.

[15]卓 越.关注师范生职业技能与品格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54-55.

[16]熊明川.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89-92.

[17]刘 霄.高师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1):116-117.

[18]刘丕勇.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2005,(5):116-117.

[19]肖海雁,韦义平.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探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23-25.

[20]罗少茜.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