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龄人口下降与地方教育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12-08-15程瑶章冬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龄适龄教育经费

程瑶,章冬斌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210046)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改善人的经济回报素质,但人口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教育。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教育适龄人口逐渐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自2011年起,我国各级教育的学龄人口均呈下降趋势,未来10年将是我国人口自然变动对教育冲击最大的时期,学龄人口规模将保持每年860万的平均降幅。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就已经呈下降趋势,高中教育学龄人口也于2007年后开始下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龄人口的下降势头将分别持续至2008年、2011年和2024年。大学学龄人口规模的下降趋势将在2011年开始出现,并至少持续至2028年。教育适龄人口的这一变化不仅会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还会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冲击。[1]以教育大省江苏省为例,“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普通小学、普通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专科学校招生数平均为:64.8万人、89.5万人、92.1万人、41.6万人。“十一五”期间各个阶段江苏省对应的学龄人口数平均为:66.6万人、87.6万人、104.4万人、116.9万人。而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相对应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龄人口数平均为:71万人、68.5万人、77.5万人、89.5万人。教育适龄人口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日益宽松,这既是中国教育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又是对中国地方教育发展的考验。适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是目前我国社会必须要面对的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

二、适龄人口变化对地方教育发展的影响

适龄人口的这一变化趋势使地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面临突出问题,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

(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自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全国各地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地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区域内择校现象比较普遍的状况。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择校现象已从高中逐步蔓延至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人口迁移流动是总人口的重新分布,同时也是学龄人口的重新分布,这必然导致不同地方学龄人口规模和学龄人口密度的变化,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必然会引起人口对教育服务需求的变化,[2]而这无疑会加剧这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

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地区为5.6%,发展中国家为4%。而有的地区如江苏省2008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14%,同期全国层面该比重为3.33%。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二是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失调,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初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偏低,学前教育支出较少,早期教育几乎为零。

(三)教育对象规模缩小

出生率的变化使中等教育的对象规模缩小,导致部分中等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2004年以来江苏省每年出生的人数一直保持在70万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将构成未来若干年接受义务教育人口的主力军。从目前江苏省普通小学平均每年64.8万人的招生规模看,小学将会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局面。而普通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在“十二五”期间会呈现过剩状态,[3]这一类学校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造成教师及教学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浪费,“十二五”以后这种局势将更加严峻。这对于全国招生的普通本专科院校影响不大,但对于以地方生源为主的地方高校,将面临着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生的出国留学热,直接减少了一些地方院校的潜在生源,且这种影响将在教育全球化的形势下日趋严峻。生源的国际流动、跨国办学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将使各地教育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市场,尤其是其中的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直接被瓜分的危险。[4][5]

三、适龄人口下降趋势下地方教育发展方略

教育的对象是适龄人口,而适龄人口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教育规划要充分考虑适龄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当前教育适龄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下,今后一个时期,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积极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公平有效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措施是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公共教育投资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加快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完善并落实弱势群体子女就学扶持政策,使学龄人口能够接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公共教育。[6]

(二)及时调整投资结构

在切实加大公共教育投入规模的同时,及时调整投资结构。一是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及时调整教育投资的层次结构,根据年出生人口数、人口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及行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和趋势,教育投资的重点应向农村集镇、小城镇以及大中城市的市郊倾斜,以满足这些地方不断增长的学龄人口对教育的需求;同时加大对早期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以满足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需要。[7]

(三)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根据学龄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动趋势,对教育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特别是要通过“并”、“转”等手段,整合普通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使之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

(四)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水平

发展服务经济和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质量是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解决人口问题的两把钥匙,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增长结构,服务经济越是发展,社会就业机会就越多,服务经济是解决人口冲击、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水平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微观路径。从数量上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已经基本能满足需求了,下一阶段着力要做的应该是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8][9]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10]

[1]滕爱玲,胡耀宗.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理性审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0,(7):16-18.

[2]赵岚.中国农村适龄人口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展望[J].教育科学,2006,(2):52-55.

[3]陈衍,张祺午,于海波,房巍.中国职业教育规模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5):107-117.

[4]文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资源布局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53-59.

[5]王伟宜.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变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120-130.

[6]袁桂林,宗晓华,陈静漪.中国分城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2006,(1):16-18.

[7]刘家强,罗蓉.学龄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基于四川省2005~2020年学龄人口发展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4):63-69.

[8]熊玲,李忠.对工科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调整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53-55.

[9]冯建民.豫鄂湘三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19-24.

[10]卢彩晨.如何应对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美国与日本之比较[J].教育研究,2010,(11):102-106.

猜你喜欢

学龄适龄教育经费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给单身者“算命”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