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

2012-08-15方宇媛吴文忠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教学大纲

方宇媛,吴文忠,贾 莉

(1.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安徽 池州 247000;2.池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安徽 池州 247000)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加强环境管理、防治污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手段,在国家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2004年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推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制度,这些都表明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愈来愈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对高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采取了改革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应用能力等措施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改革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1.1 重视基础知识学习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且需要大量的基础课程作为支撑,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等。虽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都开设过这些基础课程,但是由于专业特征和课时的限制,使得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内容少、深度浅的特点,这对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即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剖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在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

1.2 设置教学专题

根据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等职业考试的内容,设置教学专题[2],包括:基础知识、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在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这几个教学专题中,结合环境影响的对象,分别从大气、水、声环境、生态要素的角度进行教学。

因为环境评价的教材内容多,而学时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使得学生学习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经验,在各个专题中设置一定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强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等。

1.3 更新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政策性的特点,自1973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之后,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发展,因此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一定要结合最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技术导则等,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目前市场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出版年份较早,且更新慢,书中很多内容已经与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每次开展教学前,查阅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法规、技术导则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1]。

根据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现状,及时更新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教学内容,重点讲解了新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等),补充介绍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

1.4 重视实践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理论教学,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同时造成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因此,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性,改革了以往教学大纲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特点,在新的大纲的编制过程中,突出了实践教学。具体而言,在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案例,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常用软件学习,提高学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应用能力

2.1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直接与实际的环境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政策、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评价技术导则和方法更新很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1,3-5]。例如,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其评价技术导则在2009年4月1日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对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方面均进行了更新。而目前大部分教材上得内容都还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1993版本的内容进行编写,与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结合实际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而不能一味强调书本知识。

在教学环节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政策法规、技术导则与方法的更新,尤其对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新旧导则,找出其中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为何新导则中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新导则的要求,又引发学生思考旧导则中相关内容的局限性,加强对环境影响技术方法的理解。其次,通过引入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通过案例,不仅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巩固各项环境要素的评价方法,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不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调整。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介绍了几款环境影响评价软件,重点讲解了新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软件中的估算模式SCREEN3进行工作等级的确定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

2.2 设置习题库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除了增加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外,还设置了环境影响评价习题库,并安排一定的课程进行习题讲解。习题库中所选习题围绕重点理论知识,大多以实践的形式设置问题,使得学生在解答的同时提高了应用能力。

3 结论

(1)环境影响评价虽然涉及到多门学科作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其最终面向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

(2)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具有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国家、地方政府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教学内容不断得以更新。

(3)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因此必须行一定的习题训练,这也是结合学生毕业后参加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需求所必须完成的一个教学环节。

[1]梁越敢,曹德菊,梁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38,245.

[2]蔡艳荣.“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84-85.

[3]魏学锋,苗娟,董铁有.基于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90-92.

[4]尹国勋,张东.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5-136.

[5]喻泽斌,莫创荣.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7(8):181-182.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教学大纲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