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战略管理及其发展路径选择

2012-08-15王荣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战略规划

王荣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战略管理及其发展路径选择

王荣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战略是历时较长的全局性的实践活动谋略,高校实施战略管理即是解答“建成一个什么样的高校”、“怎样建设这样的高校”的问题。运用战略管理是国际一流大学获得成功的法宝,国内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现状同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完善高校战略管理理论、提高高校战略规划的科学水平、构建高校战略评估体系是当前高校实施战略管理应采取的发展路径。

高校;战略管理;发展路径选择

石盛林在《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基于企业理论视角的回顾》一文中,从传统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组织经济学企业理论、资源基础观、顾客价值基础观、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五个角度阐述了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阐明并回答了企业是什么、企业如何行为的根本性问题[1]。这给高校战略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正处于多样化发展时代,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行,不仅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办学理念、评价标准存在着多样化,而且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经营方式也出现多元化,高等学校办学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日益复杂化[2]。

即使像密西根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唯一可行的就是多数学科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而在一些关键领域,努力争取世界领先。因此,高校实施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运用在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解决学校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制定战略规划与实施战略管理的重点工作。

1 高校战略管理概念界定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登和豪威尔提出的“企业政策”课程,培养学生在企业经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到1977年约75位企业政策与战略方面的学者在匹兹堡大学探讨并指出战略管理的6个方面:(1)目标形成及制定;(2)环境分析;(3)战略制定;(4)战略评价;(5)战略实施;(6)战略控制。战略管理学科的体系和范畴初步建立。

《战略与结构》(1962年,钱德勒A.D.Chan-dler)《公司战略》(1965年,安索夫H.I.Ansoff)和《商业政策:原理与案例》(1965年安德鲁斯K.R.Andrews)三部开创性著作的出版揭开了现代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首次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3]。建立了著名的SWOT战略分析模型,其所主张的战略规划思想和方法在战略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安索夫于1972年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及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论》一书,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概念,并指出战略管理是对经营的长期计划决策。

国内对战略管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刘献君、刘向兵、胡赤弟、张婕等学者们分别进行了若干研究,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基本一致[2],他们认为,战略管理是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行动方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包含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环节。

高校战略管理是 “高校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高校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4]。

2 国内外高校战略管理现状

高校实施战略规划与管理,实现从操作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既符合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管理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规划在国内各高校的逐步兴起,为战略管理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发达国家的大学战略规划职能已经非常成熟,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周玲、赵文华等人通过网站资源,选取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悉尼大学等10所美英澳大学,对大学设立专门战略规划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知,该10所大学的规划机构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数据统计与分析、重大问题调查与政策分析、学校战略规划、学科发展规划、校园发展规划和支撑大学运转的财政规划的编制,承担大学预算任务并参与学校资源配置与管理,大多由校长直接领导,是学校领导重要的参谋咨询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规划处王扬撰文《我国重点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调研报告》指出:以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其中“985工程”高校38所)为调研样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等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对象中,直接设置战略规划机构的有72所,占全部样本的66.7%,高校设立专门规划机构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共识;该机构主要涉及七个职能,即发展规划、计划管理、战略研究、学科建设、校园规划、资源整合、信息统计,其中发展规划、计划管理、战略研究和学科建设已成为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资源整合、校园规划和信息统计是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调查表明,高校一把手亲自主管规划机构的比例为61.81%,学校主要领导始终重视、指导规划制定工作的占到89.36%。

3 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客观条件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成功经验,为高校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价值。基于社会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高校与企业之间具有相一致的组织内涵与发展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投入产出活动,从外部获得资金和其他支持,同时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不断提高效率,保证在一定规模和质量服务的前提下减少投入,或者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质量或规模,遵循着适应环境的生存法则[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1972年出版的名著《学会生存》中指出:“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如监督整个教育体系运行的方式),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

国内高校战略管理意识和举措还不健全。20世纪80、90年代,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率先设立了发展规划(政策研究)部门,专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发展定位、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发布“五年规划”、“十年纲要”。但总的来看,(1)实施战略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重规划文本,轻落实实施现象严重;缺乏共同的理念引导和氛围营造,很多高校制定了发展规划后,办学运行中与规划脱节,无法落实对规划实施的评估控制。(2)战略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还未形成,多数高校制定规划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规划中战略目标定位不准,总规划与子规划不成体系以及缺乏可行的保障体系;规划实施缺乏全局观念,系统内规划制定与规划实施缺少协作机制,重要资源缺乏整体配置,导致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效率低下。

实施战略管理是高校长期发展的内在需求与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国内高校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战略管理既是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步伐、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1)事物总是在动态环境中发展的,环境变化对学校生存发展提出了挑战。高校生存的社会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确保长期发展的成功,就必须衡量内部因素、自身结构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与态势,准确预期变化结果,从而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2)高校从操作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的必然趋势。操作管理指的是对高校具体业务、职能活动与日常事务的管理,我国从高度密集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加快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形成了市场机制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高校自主办学为主体的运行机制,为高校更新管理理念,建立战略管理模式提供了客观条件。(3)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美国教育管理学家乔治·克尔在 《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一书中指出:“近20年来,美国最有成效的两所大学是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这两所大学之所以能从数量众多的美国高校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关键就是把战略规划与管理运用到学校的发展中。”[6]

4 高校战略管理的发展路径选择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对20世纪初美国的大公司和大学的生存率做了比较研究发现,经过百年之后,大工业组织所剩无几而大学成功地度过了百年经历,大学的组织特点决定了高校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不同:第一,大学是二元权力结构的组织;第二,大学是高度异质化的组织;第三,大学是高度趋同化的组织;第四,大学组织结构具有“松散关联”的特点[6]。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根本性差别,决定了当前我国高校战略管理应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

4.1 完善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

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丰富、战略管理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国外战略管理理论和国内实践探索经验被比较、归纳、提炼,形成完整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学科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校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科学水平与实施战略管理的意识能力。

4.2 保证高校战略规划的系统性与灵活性

针对高校制定规划缺乏系统性,总规划与子规划之间呈现“多张皮”现象,应在规划编制中坚持统一,避免矛盾,加强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纵向沟通和横向协调,克服“功能性短视”。各个子规划与学校整体战略规划是体现处于不同层次的有机整体,其战略目标应保持高度一致。根据 “有限理性”理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他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均呈现不断研究、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高校在制定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过程中,应根据内外部因素对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及必需的调整,提高其对实施环境的适应性,保证规划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4.3 建立高校战略评估与控制的保障机制

战略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战略管理应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及战略评估的反馈机制,大学战略的选择必须要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运行有积极影响而不是消极影响,因此战略的结果需要被衡量。相对于大学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来讲,战略评估的实践和理论更加缺乏[7]。对高校战略的评估既要考虑其与内部组织、外部环境及资源配置的一致性,还要衡量其规避风险及提高效益方面获得的绩效,将战略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修正战略的合理依据。

[1]石盛林.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基于企业理论视角的回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

[2]张婕,王保华.高校战略管理研究述评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3]郑立明.企业战略理论的演进概述[J].特区经济,2008(6).

[4]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5]牟惠康.高职院校战略管理过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7]张艳敏.大学战略评估体系的理论构建[J].江苏高教,2010(5).

责任编辑 周丁力

Strateg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and Its Development Path

Wang Ronghui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

Strategy management which is a long overall practice activit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building what kind of university”and “how to build such a university”.The us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a magic weap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university.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vel.So to perfect the theory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university strategic planning,strategic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mpleme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rategic management;development path

G472

A

1674-5787(2012)03-0087-03

2012-05-16

王荣辉(1980—),男,山西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战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