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讽话语的语境研究
——《红楼梦》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

2012-08-15李尊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料意图言语

李尊帅

(四川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

反讽话语的语境研究
——《红楼梦》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

李尊帅

(四川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

言语反讽是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常使用的反讽形式,从《红楼梦》的语料中可以发现,人物经常运用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来使其反讽意图得到听话人的理解。受人物共同背景知识的控制和调节,《红楼梦》中的反讽话语也受语境的限制,体现了一些重要的语用原则。

反讽话语;语境暗示;语境限制

0 引言

反讽可分为三大种类:言语反讽、戏剧性反讽和情景式反讽。言语反讽是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使用最频繁、最简单的反讽形式。约翰逊给其定义为“用相反意义的字词表达意思的讲话方式。”言语反讽是最原始的反讽格,常常与许多古典比喻格连用,如“夸张、曲言法和间接表达法”[1]。本文探讨的是言语反讽,以下简称“反讽”。笔者运用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理论,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语料为例,试探索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理论对反讽话语的进一步阐释。

文旭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上发表的《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中将语境暗示分为六类:(1)反事实的语境暗示;(2)夸张语境暗示;(3)附加问句语境暗示;(4)直接暗示;(5)体态暗示和韵律暗示;(6)语法化的暗示。

反讽话语的使用至少要受两个重要条件的语境限制:非对称限制(asymmetry constraint)和共同背景限制 (common ground constraint)。由于语境暗示与语境限制理论多源于西方语用学家对于英语国家背景语句的分析所得出的上述六类语境暗示标志与语境限制条件,在本文中,笔者利用比较能体现汉语语句特点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部分语料,以期证明或进一步探讨这两种理论。

1 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

1.1 反事实的语境暗示

当说话人说出一个不合事实的话语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断言它就是反讽。听话人可以根据下列试探法判断说话人的话语是否具有反讽意图:话语偏离事实越大,其反讽意图的确定性就越大。

例1: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人画来收了[2]61。

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宁府贾珍的胞妹。她不可能同智能儿一样去出家,所以她说:“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是一种不合事实的说法,在这里起到一种反讽的效果。从文本中得知,惜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最为乖巧的,惜春运用反讽的目的就是和大家逗乐,这样的具体语境中突显了反讽俏皮可爱,生动鲜活的一个层面。

1.2 夸张语境暗示

例2:刘姥姥道:“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服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2]58。

反讽话语常常与古典辞格连用,其中夸张便是一例。这一语境暗示可表述为:话语陈述越极端,其反讽意图的确定性就越大。刘姥姥运用“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种夸张的说法来凸显贾家的富裕程度,也同时达到了她到贾家拼着一张老脸要钱的目的。

1.3 直接暗示

例3: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大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风姐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坐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2]56

在某些情况下,说话人可能明确地否认其话语的字面解释。比如在英语中,说话人常使用像“not”、“I don’t think”这样的词语来直接否定话语的字面义,从而预示话语的反讽意图,例如:“You’re really something——not!”

当凤姐不愿意借给贾蓉玻璃炕屏,先假托已借给别人,被贾蓉识破时,伶牙俐齿的凤姐儿说贾蓉家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看不见”的汉语说法与英语中的“not”,“I don’t think”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来直接否定话语的字面义,从而达到反讽的意图。

2 反讽话语的语境限制

反讽话语的使用至少要受两个重要条件的限制:非对称限制和共同背景限制。本文主要讨论共同背景限制。

听话人对反讽的成功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对说话人过去的经验以及当前的信念有所了解。Clark称这种知识为说话人与听话人间的“共同背景”[3]。在言语交际中,人们的言语行为是受共同背景知识控制和调节的,共同背景对反讽话语的使用有很重要的限制,因为它限制了说话人对何种人才可以使用反讽话语[1]。

例4:凤姐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放着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呢!”[5]567

从文本中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推知,在贾府中,邢夫人是一个性格懦弱,只知奉承丈夫以求自保的女人。精明的凤姐儿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她嘴上却说“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凤姐儿说这句话用了反讽的手法,但出于礼貌、辈分等种种共同背景考虑,她并不想邢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当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别说鸳鸯,就好似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2]507邢夫人真的把凤姐的隐性反讽“有智谋”当成一句赞扬自己的话了。对话者凤姐儿与邢夫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晚辈与长辈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凤姐儿不大可能用明显性的反讽,故而凤姐儿选用了隐性反讽以自保,同时也实现了言语得体的语用需求,这其实是语境对反讽类型选择的限制作用的体现。

由于共同背景知识主要是由人们彼此熟悉的程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彼此熟悉的人之间比不熟悉的人之间更可能会使用反讽话语。这个假设事实上已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所证实。即是说,亲密(熟悉)程度越高,使用反讽话语的程度也就越大,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祖父母”。这有几种解释,其一是尊敬这一维度可能会影响反讽话语的使用,并且反讽话语常常被看成是负面的。此外,“祖父母”也代表了所有评定关系中年纪最大的人,这也会影响反讽话语的使用,但在《红楼梦》中的下面这个例子却是一个例外。

例5:凤姐儿笑道:“姨妈怎么忘了!如今现秤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爽,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姐倒得实惠呢。”

这番话的语境是多人参与:贾母、凤姐儿、薛姨妈,等等。从文本中得知,凤姐儿是薛姨妈的侄女,贾母虽然是贾家的“老祖宗”,拥有无上的威严,但是精明能干的凤姐儿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其他人所能比拟的。因此,上文中凤姐儿和薛姨妈及贾母的对话突显了三人之间极其熟悉和亲密的关系。虽然凤姐儿运用了非常明显的反讽手法,但一反她平常对其他人说话尖酸刻薄的目的,在这儿却是体现了逗贾母和大家开心的意图,同时也突显了反讽所具有的幽默、风趣、活跃气氛的一面。

3 结语

本文以《红楼梦》的个别语料粗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反讽话语使用的语境暗示以及语境限制理论,从所举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说话人为使自己的反讽意图得到听话人的理解,往往使用一些语境暗示。此外,反讽话语的使用并非随心所欲,而是要受语境限制。当然,言语交际中反讽话语的使用还可能有其他暗示和限制,而且有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之间的差别,其使用体现了一些重要的语用原则。

[1]文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6).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文旭.反讽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闫桂萍

I207

A

1674-5787(2012)03-0061-02

2011-03-18

李尊帅,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生,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语料意图言语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燕山秋意图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