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李志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创设

李志伟

(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400067)

在《导游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讲授式教学方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对高职《导游基础知识》的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法教学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1]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它的设计原则是依据杰布森的“供给理论”。杰布森认为,不同类型的教学材料也能供给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供给”在这里是指情境能促进学习活动的潜力。[2]因此,“锚”不仅是学生运用己掌握知识的情境,更重要的是使用“锚”来帮助学生在完整的真实情境中认识学习、确认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

2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因为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一般课堂教学操作体系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2.1 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

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教学模式总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它是对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能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的预期,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以及策略和评价等。在这一阶段,教师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或将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并明确学习的目的。

2.2 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所以,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有趣的、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构建。

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三项原则:一是创设的情境尽可能真实的原则。知识是人的活动和情境互动的产物,是学习者在活动中与学习情境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的。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者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决定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得以再应用的可能性。[3]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导游基础知识》的主动性。二是创设的情境难度适中原则。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思想,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难度适中,处于学生者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脚手架,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顺利达到学习目标。三是创设情境和学习目标紧密相连原则。学习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同时又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创设的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深刻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

《导游基础知识》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三种策略。第一,联系导游职业工作能力需要,创设《导游基础知识》学习情境。人们通常说导游员是杂家,一名合格的导游员既要具备天文地理文学知识,又要懂得建筑宗教历史民俗艺术美术欣赏等,才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讲解服务。导游基础知识就是这样一门几乎涵盖导游人员在进行景点讲解时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课程体系庞杂,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以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游基础知识》为例,课程内容涉及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园林、中国旅游文学知识以及中国烹饪主要菜系、方物特产以及主要客源国的介绍等等。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导游上作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导游基础知识》与导游讲解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它提供了导游员讲解的基本素材。从《导游基础知识》与导游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的结合点入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导游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导游基础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导游基础知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佛教寺院的学习,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汉地佛教寺院导游讲解资料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情境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得出佛教寺庙中供奉的主要佛像和格局,以及在佛教寺庙中如何进行导游讲解工作。用这种方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能够培养学生应用分析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属于综合类知识课,其内容的复杂性、包容性、丰富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既有中国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外国的。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很多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宗教知识、建筑知识等方方面面。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掌握和消化如此之丰富的知识是十分困难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直观教具(如地图等)或者多媒体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性的内容,如建筑、宗教等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这些展示非常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具体形象的空间思维,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手段改变了学生过去学习的认知模式,是教师用其他手段所无法做到的。学生认知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手段一般起辅助的作用,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比如,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中,可以由学生扮演导游,甚至游客,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进行“角色体验,现场模拟”,在角色扮演中观察、分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具体事件的处理能力。

2.3 确定问题

第三个阶段,教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中心。这里选出的事件或问题称为“抛锚’。

如在讲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时,播放录像:一位导游率团游览清东陵,在“裕陵”前讲道:“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现问各位团友一个问题,其死后却被被尊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有谁能够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锚”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简单的“锚”也可以通过师生故事讲述、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教师绘制的图画等等方式来呈现,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的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技术支撑的录像、计算机软件等来呈现各种“锚”将成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各种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

各种“锚”呈现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有故事情节的逼真的学习情境,这使学生易于进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锚”的呈现过程中,还将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镶嵌在学习情境中,这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问题解决的平台。[4]如在前面的内容中,继续抛出:顺治帝福临的爱妃董鄂氏死后第三天,福临谕礼部,加之谥号,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福临为什么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呢?这样的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一般不会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自觉生成问题,主动地学习。特别要注意发展学生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与评价有关信息的能力。

但是,要注意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这种学习同时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可能非常复杂,仅靠自主、个别学习不可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另外,学生解决一些拓展性问题时,还要去大量地收集分散的资料,这样,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性学习,并进而进行问题解决。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由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效果评价就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学生能否解决问题就能反映这一点,不必单独进行测验。

但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评价内容,有难有易,照顾到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

3 实施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

3.1 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

从以上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体系分析中,不难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又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则是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生成性学习,并放弃传统的“专家”角色,参与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学生一样做一个学习者。

3.2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

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情境设置不合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借讨论的机会谈论课堂之外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维持课堂秩序、注重气氛调节,加强对课堂的控制力。

总之,抛锚式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的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动手能力,促进学习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主动构建知识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

[1]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M],外国教育资料,1998,(3):68-71.

[2]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耿莉莉,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3).

[4]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猜你喜欢

导游基础知识创设
清律的基础知识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掌握基础知识
网约导游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