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强化素质能力培养——提升高职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教改探索

2012-08-15况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岗位实训

况红

(重庆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4000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管理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大类,其相关行业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所需的基本素质能力,而且还要有对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于行业对职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对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学习知识为基础,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来开展。加强对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专业素养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对其素质能力的要求,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我们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和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育人环节,认真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并形成了“课内课外结合,学习实践并重”的教育培养模式,对提高高职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以课堂为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1]。因此,学校教学要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我们紧紧抓住学校课堂这个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等来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1.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学习的过程,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要真正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切实从以专业知识为本位向素质能力为本位转变,从偏向知识传授向注重职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二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机制;三是积极开展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的创新,建立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提高的管理办法;四是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现实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收获。

1.2 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按照职业岗位要求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为培养主线,模块化设置课程的体系[2]。这一课程体系是精选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迁移、内化成为促进终身学习及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素质,由此构成基本知识素质模块;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其有机地结合构成岗位能力模块,同时还将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内容融入其中,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应用性、针对性,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

优化教学方法,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和文化基础等,实事求是地开展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其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和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使教改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尽的动力和源泉;第三是在教学中打破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融合“教、学、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案例、模拟情景、理论实践—体化等教学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3 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实施者,是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教师只有把握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要求与自身素质能力的协调,才能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优化教师队伍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队伍结构上,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具体地说,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型教师、更需要技艺高超、能文能武的教练和师傅。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十分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组成,不只是注意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还重视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是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一是对专业教师提出双师要求,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专业进修学习和实践煅练,提高双师素质;二是制定政策来激励专业教师提高双师素质,我们规定凡是通过国家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专业教师,只要是从事了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在课时津贴等方面的待遇就按相应的教师职称对待;三是创造条件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煅练,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和掌握岗位技能要求。通过采取这些有效措施,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明显提高,为搞好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认真开展课外活动,构建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在完成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目标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具有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了技能提升了素质。

(2)课外活动具有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作用。学生通过开展如对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的学习访问,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不仅能力方面得到锻炼,还培养了高尚品德。

(3)课外活动能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与体质。学生在课外通过参加公益劳动、技能训练等活动,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在愉快中健康成长。

(4)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展的最好途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活动项目,使学生个性发展得以实现,这是课堂教学所不及的。

(5)课外活动培养煅炼学生的社交及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了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与人交往,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6)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了自己。这一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将终生受益。

为了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课堂内外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我们提出了“课内打知识基础、课外强素质能力”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的课外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加强。首先,我们认真制订课外活动计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课堂)计划,确定出课外活动的目标要求,并做出活动计划内容安排,将专业技能和能力训练以及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安排在计划中;其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并开展课外活动计划。我们以活动项目来带动活动的开展,抓好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如每年一届的各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带动系列活动的开展。第三,形成开展课外活动的环境氛围。成立专业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和组织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环境的参观,树立专业思想,加深对专业相关行业岗位的认识。第四,加强开展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认真对一年(分学期)的课外活动进行计划安排,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项目来落实课外活动的教学任务: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专题报告会、知识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等项目,细化项目活动并严格管理,规范要求,使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阵地。

(1)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讨会,实现拓展学生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目的;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体育比赛、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协同配合、管理控制等能力。

(2)通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竞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的职业工作环境,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和岗位操作应用能力。

(3)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锻炼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3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实践教学是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校内实践场所)与企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素质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它使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的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课堂与实训场所合一[3]。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加强校企合作为开展工学结合打好基础

搞好校企合作是开展工学结合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首先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政府有关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规定,使我们在开展的校企合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清楚了解相关企业的内在需求,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为企业提供服务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双赢;第三是促进学校与企业双方在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建立和形成机制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如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共建专业和共担人才培养任务,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2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校内实训室作为支撑实训教学的硬件条件,是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建好校内实训室是搞好实训教学的基础。我们将校内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在完成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的任务上,使实训室成为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根据实训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提出校内实训室建设应从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能力培养上,要拉近校内实训与真实岗位实践的距离,提高校内实训教学高仿真效果的建设思路。在实训室建设中,打破传统管理专业实训室只是由计算机外加相关软件构成的计算机机房实训模式,提出了尽可能采取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开展实训的思路,设立高仿真的专业实训室(如物流管理操作技能、物业管理工法技能、房地产经营实务等实训室),真实地模拟各种职业活动场景,增加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情景模拟仿真要求不高的有些专业,如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仍以传统为主,但在专业教学软件购置时尽力要求达到企业实际使用的版本。

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必须建立起配套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加强对实训教学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从而保障实训教学质量。通过积极探索,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3 建好校外实践基地,搞好学生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中认真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相关企业签订建立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以协议形式来规范校企双方在建立实践基地中对人员配置、实践场所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及所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等做出具体要求;二是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实践教学要求,与企业协商安排相关实践指导教师及职业岗位,真正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岗位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实践实训;第三是落实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的培养管理,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教学、纪律、安全等管理,同时还要对学生实习情况做出评价鉴定。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我们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使三个方面相互支持和配合,将现场管理、专业实习与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学生通过在职业岗位实实在在的锻炼,更加熟悉了解职业岗位,解决了从学校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过渡,缩短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期,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为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我们制订一套较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对顶岗实习内容要求、组织管理、实习考核等做出了规定要求,明确了专业教师、班主任、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使顶岗实习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由于我们对项岗实习管理的规范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得到较好培养锻炼,不少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得到单位的肯定和赞许,实习结束就顺利地留在单位就业,实现了顶岗实习——毕业就业的良性转化。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况红.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2).

[3]刘太刚,李金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冶金教育[J].2009,(1).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外活动类作文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