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2012-08-15丁飞鸿
○丁飞鸿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其经费来源也从财政统一拨款的单一方式转变成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新态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在高校多元化筹措办学资金的今天,加强内部控制愈发显得必要。通过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可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校财务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协调发展。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从原来的单一财政拨款办学到现在的办学资金来源多渠道化,高校产业化的趋势明显。高校管理者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以及旧的资金管理体制的影响,对高校所处的新环境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并且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只是单纯地将其看成是对财务制度形成的汇总,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财务控制,最终导致其在决策时片面追求教育经济效益,将财务内部控制看成是对其事业发展的制约,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致使财务制度无法得到彻底执行,甚至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增强办学实力,院校合并情况比较普遍,而高校管理者在思想上、观念上、管理上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领导决策随意化,为日后的财务管理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对外投资、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发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分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制。虽然高校内部各个单位都制订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但各部门的制度在具体执行上形式大于实质。从高校整体管理上来看,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缺乏统一领导及系统性,无法优化配置有限资源,重复建设时常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和谐发展。在高校的经济管理决策中,财务部门往往是事后参与及事后控制,极易引发财务内部制度与经济管理决策之间的矛盾,如果此时高校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那么内部控制就形同虚设。
3、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高校内部审计一般均为事后审计,工作较为被动。并且主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事后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财务的监管作用,由此对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表现出了纵容的态度,结果导致审计机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再加上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工作,内部审计名存实亡。
4、预算质量不高
高校预算一般都是在上年支出的基础上编制本年度预算,对于编制预算的过程要求特别严格,但在执行预算时却经常发生各种例外,这种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使得预算和控制相互脱节,一些经费项目超支严重,失去了预算应有的控制作用。而且财政部门在本年度4月左右才能将预算下达,这就导致高校要在没有预算的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在没有预算下达的情况下,支出随意性更强。总之,高校根本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极不完善,难以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
二、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决策机制,落实高校经济责任制度
高校要不断适应政府财政改革的要求,强化完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学校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融资)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提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集体讨论决定。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 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是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政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根据有关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2、加强管理者财务控制意识,加强广大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内部财务控制观念,将控制范围覆盖到学校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严格进行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因此必须提高高校管理决策者的财务法规意识和财务控制意识,使其自觉成为财务法规和管理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内部控制与高校内部的各个层次都会发生联系,需要全员教职员工的参与和理解,所以要对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内部控制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财务内部控制才能高质、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3、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制度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制度建设是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如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加强授权审批制度建设等。学校监察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内部各单位开展情况检查工作,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纠正。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约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讲究成本效益,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还必须与校内其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让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渗透到事前、事中,这才能起到相应的控制监督作用。最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构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以及社会审计监督体系,在财务管理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会计、出纳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控制,对基建、后勤、采购等财务高风险业务还缺乏有力的控制,所以对这些业务更要建立利于其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对高校中尚未纳入财务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尽快建立约束机制,使财务内部控制全面发挥作用。
4、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控制是对学校年度内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预算控制,必须强化预算管理。首先,要重视预算编制。高校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并将学校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同时还要强化综合预算、细化预算,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高校要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工作,不得随意扩大支出范围,重复、虚列支出,挤占国家规定的专项资金,并针对所有常年性和延续性项目制订管理办法,编制详细的项目文本,细化预算支出,对较大的项目要进行评审。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高校要转变在预算管理中“重编制轻执行”的观念,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项目负责制,所有预算项目都要求“一支笔签批”,并按预算确定的开支口径和数额进行开支,由计算机来进行控制,不允许无预算的项目存在,不允许项目超支,预算的调整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最后,要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高校要根据政府绩效预算的要求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对项目实施的绩效进行考评,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在编制下一年度项目经费时将不予批准。
5、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
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并通过制度和程序的执行来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完整有效、是否能预防、发现、甚至更正出现的差错,以及内部控制是否能严格的实施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关注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对收支业务的合法性,以及资金核算、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监督,还应对学校基建、后勤、招生等案件频发部门及业务进行定期审计或抽查审计,发现问题必须严肃处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应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事项。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独立性是正确财务决策的保障,失去独立性,不但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开展,其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另外,要发挥内部审计高质量的监督职能,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可忽视。一方面,高校需要培养大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管理和执行者,财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迅速更新财务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耿成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陈学清: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导刊,2011(1).
[3]裴海莲:论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4]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