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研究

2012-08-15谭立满

当代经济 2012年1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对象应急

○谭立满

(武汉理工大学学工部 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及快速蔓延性等特点,与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差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指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包括现场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反应与控制行为。这种反应与控制行为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是有区别的,它所显示的是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应急与控制事态发展的过程,而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所体现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讨论研究后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决策和行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反之则相反。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安全卫生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较低,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以学生为培训主体,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3、以专业教师为培训关键

高校能够成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专业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主体力量,更是广大教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高校的稳定,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开展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要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了解(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以及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己之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方法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就是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纳入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培训者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培训对象的方法。课堂教学法可以采取授课法、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形式进行,以利于培训对象直接通过培训者讲授获得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通过阅读案例并进行讨论掌握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和控制突发事件及最终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知识。课堂教学法一般适用于培训初期至中期阶段。

2、宣传普及法

宣传普及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和其他支持性资源进行的培训方法,培训者将要培训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刻录成光盘软件,以网络为媒介,由培训对象自行下载拷贝后自助学习。在电脑和网络日益普及的高校校园,宣传普及法具有学习时间、地点及方式灵活的特点,有利于培训对象多次反复的学习培训内容,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不足的是该方法较大程度的局限于培训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培训对象而言,难以及时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相关内容。

3、工作指导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步骤,向培训对象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让他们练习以掌握各步骤的要点,如此边讲边学,直到完成所有步骤。在适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仔细观察培训对象的掌握情况,如果培训对象掌握的较好,培训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模拟法进行进一步的直观指导:指导培训对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及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合作来处理突发事件,并和培训对象一起对该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以达到改进行为、加深印象的目的。

4、实地演习法

实地演习可以较为真实地显示突发事件情境,有利于培训对象切身感受突发事件状态,同时还有利于培训对象在该件情境下学习使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实地演习还可以有效地评估高校应急管理预案的可行性。演习工作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井井有条地进行,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拟定计划、实施训练、总结评估四个步骤。实地演习法要求参与演习的对象已经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如沟通、自救及救护等技能,一般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中后期阶段。

四、结语

为了培养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及提高他们应急处理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巧和方法,高校应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给学校带来的危害。

(注: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1]庞爱莲: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2]田川: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3]夏彩亮、陈冬林: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

[4]胡象明、张智新:应急管理研究:理论探讨与政策创新的统一——“应急管理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讨,2007(1).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6]杨德才、严晓:探析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7]张娅岚: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对象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