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SWOT分析

2012-08-15杨志强

当代经济 2012年1期
关键词:泉州市泉州海洋

○杨志强

(福建泉州市委党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的共识。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创造过举世闻名的辉煌历史。当今面对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区域竞争,泉州市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再创历史新辉煌,必须依托海洋、走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财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一、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SWOT分析

1、优势因素分析

(1)区位优势突出。泉州位于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闽南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北接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可辐射内陆地区,东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湾最近距离仅97海里,而且是著名侨乡、沿海经济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是福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2)泉州依山傍海,海洋资源丰富。泉州海岸线长达541.2公里,可利用开发建港的海岸线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泉州海域面积3969平方公里(台湾海峡中线以西),近海渔场面积506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600种以上。潮汐能和风能是沿海突出的海洋能资源。而且台湾海峡海底可能蕴藏着石油资源,是泉州的油气远景区。滨海非金属矿产有海砂、硅砂、花岗岩、高岭土等,总储量达26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550多亿元。

(3)港口条件优越。泉州市作为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港口资源丰富,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120多个,其中湄洲湾南岸深水岸线10.5公里,是可建3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巨港。现有大小港湾20个,包含著名的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沿海岛礁208个,岛屿岸线长72公里,距岸近,便于开发利用。

(4)海洋文化优势。泉州自古人多地少,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反而造就了泉州人发展工商业,特别是从海外贸易找出路,以海为田、贾贩四方、乃至漂洋过海开拓创业的海洋文化性格。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已经成为中国少有的海洋文化核心区域之一。

(5)旅游资源独特。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文物古迹遍布,具有独特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处左右,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7处。泉州沿岸有许多以山、海为主的自然景观,加上以古文化、古建筑、民俗风情为主的人文景观,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

(6)海洋经济具有一定基础。2010年,泉州市水产品总产量99.45万吨,海洋经济总产值近450亿元。泉州港基本建成亿吨大港。石化产业年产值超过了600亿元。涉海的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和环境保护等机构20多家,水产、地质、地理、环境等学术团体20多个。泉州、石狮等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品研究开发产业基地,将虾壳、蟹壳、鱼骨等海洋生物废弃物,变身为30多种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海岛开发已经起步,大竹岛、大坠岛的规划和开发已初见成效。

2、劣势因素分析

(1)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整体功效未能发挥。目前泉州海域和海岸带的开发,大多是各地、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利益进行的,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海洋开发活动中常常对海洋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和浪费,海洋功能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2)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泉州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海洋开发主要是以海洋捕捞业、海洋运输业、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且仍处在粗放型的经营状态,很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开发空间主要限于海岸带和近海,远洋和深海开发很少。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升级较慢,影响了海洋经济发展后劲。

(3)港口功能、服务设施不够配套。港口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功能单一,绝大多数码头泊位是万吨级以下的中小泊位,深水泊位缺乏且专业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现代化和物流业等新型业态发展的需要。

(4)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偏低。海洋研究人才不足,自主创新成果少;海洋科研与产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程度偏低;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基础弱、起点低、规模小。

(5)开发与保护不协调,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沿海局部海滩(峰尾、塘头、白沙)遭受海岸侵蚀,蚀退率高,破坏性大,对航运、渔业生产及沿岸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3、机会因素分析

(1)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21世纪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这一切都要求泉州市在新世纪中必须加速走向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海洋强,泉州强;海业兴,泉州兴。

(2)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环境逐渐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这是我国从国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一次将海洋经济提到战略高度。2011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泉州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些都为泉州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带来海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群,推动世界海洋科技发展,也有专家将之称为“蓝色革命第四次浪潮”。

(4)港口和物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泉州山多地少,最重要的优势就在“海”。随着近几年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及机场等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成,泉州一体化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而丰富的深水岸线、港湾等资源,使泉州拥有发展港口、港口物流和海洋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的潜能。

(5)泉台海洋经济合作面临绝好机遇。依托“海洋经济共同体”,尤其是与台湾之间的“五缘”,势必拓展泉台海洋科技、人才、教育的合作空间,让泉州在两岸海洋开发合作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4、不利因素分析

(1)国际海洋竞争加剧使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进入21世纪,世界沿海国家围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人口激增三大问题而展开的海洋经济、科技、资源和海权力量等方面战略利益争夺将更趋激烈,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将会对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2)国内区域竞争激烈。海洋已成为沿海地区提高经济实力和争夺长远战略优势的重要领域。泉州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省内有福州、厦门,省外有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大连、辽宁等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激烈竞争,这必然会对泉州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

(3)海洋意识不强。各级政府在经济决策中,虽已把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应有高度,但从具体措施上落实得还不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上的超前谋划也不够;广大市民重陆域、轻海洋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海洋意识还有待提高。

(4)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尚不完备。海洋防灾减灾、灾害防御应急系统虽已初步形成,但尚未能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渔业海上遇险应急救助体系基础薄弱。

二、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构建海洋科学开发的体制机制

“十二五”时期是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福建省经济活力最强地区之一的泉州,必须把握机遇、大胆试验、勇担责任、更快发展。既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又要在海陆一体化发展、海峡两岸海洋合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岛科学有序开发、海洋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形成有效的经验、机制,从而实现海洋经济新跨越。

2、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

泉州市有山有海,山海相连,需要构建海岸带、海岛、海域、陆域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开发、统筹发展的蓝色发展格局。包括大力扩展海域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岸带经济,促进海岛开发,促进沿海与山区互动发展。

3、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泉州发展海洋产业要建立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海洋产业开发体系,形成以港口海运业为龙头,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为重点,海洋科技、环保、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蓝色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把泉州的海洋经济建设成多层次、多种类、高科技、高效益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4、推进海洋经济的开放与合作

应继续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在海洋事务上的合作,推进在海洋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减灾防灾、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共同应对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5、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应坚持科技兴海,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开发平台建设,加快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等高新技术研发;发展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及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海洋科研、学科优势,培育海洋科技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6、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要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以多种方式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的良好氛围;二要按照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遵循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积极推进近岸重点海域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强各类海洋灾害的监测监控,对重点海域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建立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和补偿机制;三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四要加大海洋执法力度,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开创海洋工作新局面。

7、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随着“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泉州”战略的实施,对泉州海洋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港口建设步伐,着力推进港口通往周边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形成拓展纵深腹地的便捷疏港大通道。做好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不断完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预案、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泉州港溢油应急计划等。利用“数字海洋”平台加快建设海域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预报和抗御决策系统。

[1]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R].2011.

[2]李闽榕:谋篇海洋世纪重振历史雄风[J].发展研究,2010(8).

猜你喜欢

泉州市泉州海洋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