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格与人文精神——“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思辨
2012-08-15雷飞志
雷飞志
(四川省团校,成都 610100)
一、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关注“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很有些令人振奋,也令人生发不少的感慨。从全国范围来讲,很难见到有哪个城市围绕人文精神话题展开如此恢宏大气的市民大讨论。我认为,重庆的这个重大举措将会对我们这座城市及其所辐射到的更广大的时空,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这是无疑的。到网上浏览,发现煞是热闹,从官员到市民都积极热忱地投入到这场事关重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未来走向的大讨论中。用“自强不息,开拓开放”这八个字来概括重庆的人文精神,立意颇高,提示鲜明,简练扼要,指导性强。
然而,讨论中也发现一些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市民,也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对什么是人文精神并不十分清楚。把重庆人的某种旧有的地域文化性格误指为“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另一种是把“美女、美食、美景”讹指为“人文精神”,并当作重庆的城市名片广为张扬,就更是贻笑大方。所以卢铿先生批评说:“这太肤浅了,重庆应该挖掘更有价值的东西。”他同时还更尖锐地训诫道:“走了正道的重庆人,胆识加上智慧,容易成为人杰;没上正道的,鬼道加上霸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1]可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特殊意义。认真思考卢铿先生的这一席乡党忠告,会发现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重庆人的性格似乎缺乏成熟的内涵,是把双刃剑,可塑性大。如积极引导,就会循着“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正道大展宏图;如消极引导或迁就,就会顺着野性粗鄙落后的路子滑下去。所以,这个不成熟的地域文化性格里面,的确隐藏着某种人文精神的成分,也同时潜藏着某种背逆人文精神价值意义的成分。若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
第二,我们今天讨论的人文精神是现代文明意义背景的产物。这种人文精神固然继承和吸纳了传统地域文化中心的积极健康因素,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精神的“性格特征”。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标明人文精神就像哈姆雷特那样,一千个城市就有一千种不同的人文精神。那种盲人摸象式地对人文精神滥加解释的做法,是极不利于人文精神的讨论的。卢铿先生之所以批评“三美”名片就是有感于这种混茫与无知而发出的提醒。因此,人文精神在最基本的语义和价值判断上、定位上是非常明确的,不是那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主观感知和随意性很强的东西。
二、重要的是追寻重庆自身的文化传统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十分相近的含意。它是人类摆脱中世纪封建专制黑暗,构建和走向现代文明以及现代人的重要起点。人文精神具体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人性、理性、超越性。首先,什么是人性?就是由人本代替神本,对人的价值的承认和尊重。对我们今天而言,就是要尽量摆脱物欲和物役;其次,什么是理性?就是要冷静认真地思考真理,追求真理,以及一切有价值意义的东西;再次,什么是超越性?就是要超越物欲和物役;要超越肉体的束缚使灵魂得到提升,要超越已取得的成就,当然,最重要的是超越自我,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比照这三个方面,才会触摸到我们追寻人文精神的真正的价值目标。
我们今天开展人文精神讨论,亦即我们作为人的价值追寻,或者说这种寻访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人性化和理性化,同时具有某种超越情怀的举措。我注意到《重庆晚报》刊出的“四城对话”,试图在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地域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性格的比较中找出我们自己的差距,以便于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在冷静、客观的思考中反省自己,并最终获得超越自我的神奇力量。这就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一样,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保守、自恋的东西,它需要随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脚步前行,不断在吸取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别的城市优长的过程中,在不断超越和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具有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境界,永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不断去寻访别的城市,包括中国的城市和外国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风度。
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对重庆自身文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追寻。我们注意到,在这场大讨论当中,人们达成共识的一段话是: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子民的共同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说,对城市之外的寻访和对城市自身历史文化的寻访是不可偏废的。就目前而言,我们究竟对我们这座母亲城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多少?廖晓义女士的批评可能很尖锐刺耳,是道地的重庆耿直豪放型批评。她说:“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本崇拜,GDP至上;科技迷信,以为科学可以改变一切;价值单一,不考虑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抛弃一切文化的根。”[2]她批评的固然是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里面既有针对官员的“资本崇拜,GDP至上,科技迷信,价值单一”的弊端,也有针对一般民众的“历史虚无,抛弃一切文化的根”的弊病。说到底,这样一种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的局面,特别是缺乏理性精神,缺乏对资本和物欲超越的局面,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警醒?
重庆人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始终活跃在这种历史和传统中的人文价值因素。但为什么我们在进行讨论和反省时缺乏一定的历史厚度和传统底蕴?直白地说,就是相当一部分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我们这座城市的来龙去脉,对她那些阳刚恢宏、坚韧不拨的出处并不清晰。而比照我们近邻的成都,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就总体情况而言,那座城市相当多的市民对他们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是了然于心的。2005年11月,《南方人物周刊》在成都举办的“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成渝文化学者对话”活动的重庆学者们说,他们在蓉城的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发现,即使是普通的成都市民,他们在龙门阵摆谈当中,对成都乃至蜀文化历史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摆谈中,他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骄傲自豪感鲜明地写在脸上,这无疑对我的触动是相当大的。
三、人文精神不等于地域性格,川渝文化难以割裂
由此可见,许多人对我们自身的历史文化压根就不了解,也压根不打算去了解,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体现为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当然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和爱,但也表现为对地域文化性格的尊重和爱。没有尊重和爱,人文关怀就是一句空话;而没有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又何从谈起?在成都参加“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的对话活动时,重庆的专家们说,他们为自己同时是作为重庆人和四川人的“双重身份”而感到自豪。当时,举办者在阐释包括重庆人在内的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的深刻含意时是这样说的:
盐者,岩也;盐是人类的根,它产自坚实的岩。做天下的盐,就是做国家民族的栋梁。盐者,言也。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食盐者不食言。盐,是生活的积淀、生命的结晶体。飘零在生活中,散落在众生里,待我们去发现,去搜寻,去品味。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因为盐,所以川菜有名;因为盐,所以川人有味。盐,需要你去慢慢品味,当你品味出其中的绝妙,你便懂得了四川人,四川人好吃。麻辣二字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招牌,但麻辣是表面口味,川菜的真正起点在盐味。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进取、开创、不拘一格,他们说是有盐有味。反过来,一辈子为物所役,谨小慎微,争强斗狠,那就叫没盐没味,白来世上走了一回。千百年来,四川人凭自己的盐和自己的嘴,硬是把这块地变成了中国泡菜坛子、中国的味蕾。上帝造四川就是为中国人造胃。四川人瞧不起满汉全席,他们愿意做天下的盐,不喜欢给帝王做厨子。
这段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字令我们非常感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从历史文化的血缘关系上讲,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自己与四川割裂。这是因为,我们的祖辈都是四川人,四川的文化历史像热血一样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怎么能容忍自己与四川划清人文精神上的联系。在外省旅行时,当别人问我是不是四川人?我坦然自豪地答:是!并不急于申明自己只是重庆人。这次《重庆晚报》刊出的“四城对话”中特别令我感慨的还有天津学者李治安先生对重庆人的一个善意批评。他说:“是拒绝还是接纳,是携手还是互相拆台?这一点反映到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就是重庆民间的‘去四川化’是狭隘的地域观念。军事上可以远交近攻,但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和为贵,是借鉴和包容”[3]。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可以说切中了我们一些重庆人的文化心理病灶。什么叫包容?包容来自理性,来自尊重和博爱,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一个主要内容。自强不息与自恋自闭不是一回事,拒绝和排斥更是与开拓开放不搭界,反而是开拓开放的严重文化心理障碍。
我在品味“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段文字时,字字句句都感到是在称赞和描述我们重庆人的文化性格,都感到是在提示和张扬我们重庆人的人文精神。“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这难道不是在赞美我们重庆的历史和现实表现?我尤其欣赏这句话:“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的真正起点在盐味。”为什么?我以为用这句话来解读重庆人,或者说帮助重庆人思考清晰地域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非常生动形象。就地域文化性格而言,麻辣,与其说是四川人的突出性格,不如说是重庆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别是与成都人性格做一比较,成都人几乎毫无麻辣可言。麻辣性格具体一点又可细品出耿直、豪爽、干燥、激烈、好感情用事等,用李治安先生的话来说又叫“海盗性格”与“水码头袍哥性格”[3]。即使从积极方面着眼,也会感觉到这只是个浅表层面。而只有“盐”(我理解为人文精神)才能使麻辣得以升华到更加绝妙的境界。
必须说明的是,这种“盐”同时具有传统的蕴涵和现代文明的蕴涵——重庆人要寻访的人文精神应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内涵,缺一不可。有性格不等于有人文精神,而有了人文精神,才能使性格得到积极的点化和提升。另外,一说到人文精神,专家学者往往铺排出许多宏大叙事、庄严描述等。这往往又使普通百姓不得要领,甚至望而生畏。其实除了宏大叙事外,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举止,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实际运作中,也就是说,日常的衣食住行、起承转合当中最容易发现人文精神的迹象和水平。比如,一个重庆人按照现代文明社会的规范行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举止文明,这就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反之就只能说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四、结束语
重庆展开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大反思。我想内中既有超越自我的理性渴望和理想期待,也有把失落的人文精神重新寻找回来的两层含义。这充分说明重庆人是非常具有创新胆识和战略眼光的,这无疑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涅槃过程。重庆人肯定会在这个过程中以火中凤凰的全新形象而令世界注目和惊诧。30多年前,当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四化”的灵魂和核心;但今天,我们终于意识到了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是与人文精神是否重新找回,并确立为我们生命中的价值灵魂密切相关的。这就充分表明重庆人已经在成熟——重庆人很聪明,也很精彩,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未来将更是如此!我相信!
[1] 卢铿.重庆应该挖掘更有价值的东西[N].重庆日报,2006-07-16.
[2] 廖晓义.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本崇拜[N].重庆日报,2006-07-23.
[3] 李治安.“去四川化”是狭隘的地域观念[N].重庆日报,200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