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PK上课的利弊分析

2012-08-15吴太轩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吴太轩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

自美国哈佛大学在19世纪末首创学分制[1]以后,世界上许多高校也纷纷进行学分制改革。在国内,1918年北京大学率先推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赋予了学生充分的选课与选师的权利,要求学校尽量多开设课程,而且每门课程必须安排两位以上教师PK上课。教师PK上课的结果可能是一些老师的课堂学生人数爆满,而一些老师的课堂可谓冷冷清清,甚至没有学生。学分制下的教师PK上课尽管具有许多好处,但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利有弊。

一、高校教师PK上课的利

(一)高校教师PK上课对教师的利

推行教师PK上课的学校,往往把学生的选课人数作为评价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和发放教师报酬的标准,因此,PK上课能够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各位教师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保证自己的课程不被学生选掉,会努力补充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扩大自己的教学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PK上课的推行对于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而言,具有明显的功效。

(二)高校教师PK上课对学生的利

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要求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均要PK上课,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且,从理论上讲,教师PK上课相比于传统的定教室、定教师的排课模式而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职业规划、兴趣等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与老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高,学习效果可能更好。

二、高校教师PK上课的弊

(一)高校教师PK上课对教师的弊

1.对严师有较大不利影响。《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否则就有失职之嫌。但是,在PK制下,很多高校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其原因是:虽然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学生人数基本上都在激增。但是,与大学生人数剧增相对应的是现在大学生的尊师风气的下降。由于教育的产业化,许多大学生以“消费者”自居,认为他们是上帝,教师的地位就像是市场上兜售商品的商贩,只不过教师贩卖的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知识。而且,由于中国目前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比较浓烈,有许多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主要是为了尽快获得学分,顺利拿到毕业证,以便将来找一个好工作,因此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不是很高。教师PK上课制赋予了学生对授课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那些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比如爱抽学生回答问题,爱布置作业,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考试公正把关的教师,可能就不受学生欢迎。尽管学生承认选严师的课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选严师的课学习不轻松,而且可能因为学习不认真而考试不过关。这些严师尽管知识渊博,上课效果也并不差,但是可能因为不愿意姑息学生而在学分制下的PK上课环节中被淘汰。因此,在教师PK上课制下,一部分教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听自己的课,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上花工夫,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不仅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刻意讨好学生。在PK上课制下,有许多教师感慨:如果教师变成了贩卖知识的商贩,师道尊严何在!如果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将越来越差。这样的学生即使学了渊博的知识,但对社会而言不一定是一件幸事。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2010年9月在批判教育功利化时,就认为无德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社会[2]。

2.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在选课时,由于对授课教师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因此在选师中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笔者曾经走访任教过的三个学院,询问他们选师的标准是什么。三个学院学生们的回答大体相同,总结起来有三个择师标准:其一,看授课教师的职称。如果授课教师是博导,那么选他的人往往较多,因为大学生对博导都比较崇拜,而且听博导们的课,对以后的考研、找工作都有帮助。其二,看授课教师的名气。如果上级师兄、师姐讲哪位教师上课效果好,那么选这位教师的学生也较多。因此,学生选课已经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教师,选他课的学生也就越多。对于那些才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或者前两年由于种种原因中断教学工作的人,选择他(她)的人则寥寥无几。其三,看哪个教室上课人数多。如果学生发现某教师的选课人数较多,也选择听此教师的课。他们根据的是餐饮行业“客走旺家门”的心理,认为只要听该教师上课的人数较多,那么该教师就是个好教师,因此就会选择听他的课,而根本未去考虑该教师的授课风格是否适合自己。其四,看网络信息平台上选择哪个教师的人数较多。如果某位教师的选课人数较多,学生们也往往跟风,选择听该教师的课。其实他们有时经过试听,发现某位教师的授课风格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但是,如果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发现选该教师的人数较少,可能也会放弃选该老师的课程。其原因是各个高校对每位教师的开课人数作了最低限制,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必修课的选课人数必须达到60人,选修课的选课人数必须达到30人才能开课。因此,学生们害怕自己打算选择的教师由于选课人数较少而开不起课,为了避免漏掉这门课的学分,只要忍痛放弃这位教师,而选择那些选课人数较多的教师。因此,在选师环节出现了开始选课时某位教师的选课人数较多,后面跟风同学也就越多,开始选课时某位教师的人数较少,则这位教师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的现象。通过PK机制,那些博导们和以前积累了一些名气的教师人数爆满,而那些相对而言名气较小的年轻教师则被无情地淘汰。这造成部分年轻教师不仅选修课无人来选,而且必修课也无人来选的现状。此种PK上课制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极为不利,因为他们为了上课也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但是,在正式上课时,却没有学生来听课,也就是说根本未给这些年轻教师展示教学才能的机会。因此,这些教师初上讲台,即遭遇到如此冷遇,对于他们的自信心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而且,如果年轻教师第一年上课就被学生选掉,第二年又可能因为没有名气被学生选掉,对年轻教师而言,学生选课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这些教师以后的发展。

(二)高校教师PK上课对学生的弊

在PK上课制下,学生选课自由度加大,如果一门课程由七八个教师同时授课,那么一个建制班的学生可能分散到七八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PK上课制下,由于年级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变小,授课教师又不可能经常点名,学习过程基本上靠自觉,因此一部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出现经常旷课的现象等,不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此外,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可能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一是因为学生们由于“跟风”选了某些所谓“名师”的课,但是由于上这些“名师”课的人数太多,导致一些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根本听不清楚该师的授课内容,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二是某些“名师”为了吸引学生,片面追求上课的生动性、趣味性,上课时大讲精彩故事和笑话,哪怕这些笑话与所授课程毫无关联,因此学生们在听课时虽然哈哈大笑,但是在课程结束后却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认为没有学到多少实质东西;三是对教师开课人数的最低限制导致学生们选择不了一些名气虽然不大,但授课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而这些教师的授课风格比较适合部分学生的需要。

三、对高校教师PK上课的建议

要求高校教师PK上课的目的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受益,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打击教师,将部分教师逐出教学市场。学分制下让教师PK上课的理念是很好的,但是其具体运作还待完善,建议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时候,也应该增加一些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审慎推行教师PK上课制

在推行教师PK上课制时,不能所有课程一刀切,而应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首先,对于选修课而言,可以推行完全的“选课选师”制度,让各位授课教师PK上课,实行市场化操作,但是,对于各位教师的开课人数不应该设置过高。因为随着各高校必修课课时的削减,而教师都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由于必修课工作量不够,各位教师只好想方设法上选修课。因此,推行学分制的高校往往选修课程较多。既然每学期都有许多教师在开设选修课,因此,课程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如果将开课人数限制过高,结果人为将某些听课人数不是很多的教师排挤出教学市场。结果学生不满意,因为他们想听这位教师的课;教师更是觉得受到打击,因为是学校的制度安排剥夺了他们的上课机会。

其次,对于必修课而言,由于每位学生都要学习此门课程,因此没有必要实行PK制。每学期由教研室安排教师上课,这样可以给予那些没有名气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应该在每学期期末,由学校教学督导团和学生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态、教学准备、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辅导、德育内容等指标,给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综合打分。对于那些教学质量得分排在前面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发奖状与奖金,对于那些得分排在后面的教师则给予一定的物质惩罚,比如扣一定数额的津贴。通过此种方式,同样可以起到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而且这种通过“用手投票”的教学监督方式比那种“用脚投票”的PK制更能让广大教师所接受,因为在授课结束后,如果教师教学得分低,他会输得心服口服,也会通过得分栏目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以后改进,而不像PK制中年轻教师因为输在起点不公平而觉得不服气,而且PK制没有给那些初次授课即被学生淘汰的年轻教师改进教学的机会,这些教师更可能因为工作量没有完成而影响年度考核、评职称等,形成对年轻教师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达,因此教育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由于目前的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非常高,而且对课程和教师都没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需要相应的年级教师(辅导员)或者本科生导师对他们的选课选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盲目性而导致错误选课与选师,既对学生不利,浪费金钱与时间,也对教师不利,使一些要求严格、注重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的教师或者初上讲台的教师失去授课机会。当然,各年级教师和本科生导师在指导学生选师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来加以客观指导。以法学专业的学生为例,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生,指导他们选择擅长理论分析的教师,而对于那些旨在大学毕业后从事法律实践工作的学生,则指导他们多听那些擅长案例分析的教师讲课。各指导教师不能擅自给授课教师贴上“好”教师和“差”教师的标签,因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年级教师或者本科生导师在指导学生选课、选师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地告知每位教师的授课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正确选课和选师。

(三)增加双师授课与多师授课的教学方式

为了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可以在教研室排课时安排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一名或者两名经验相对不足的教师上课。通过这种方式,年轻教师既可以学习到其他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给年轻教师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不熟悉自己的学生逐渐了解自己,从而做到教师PK上课中学生对教师信息的比较充分的掌握,以便学生以后正确选课选师。

[1]马赛,郝智秀.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J].高教探索,2009(1):71.

[2]姜泓冰.复旦大学校长痛批教育功利化:教育≠成功学[EB/0L].(2010 -09 -20).http://www.jyb.cn/high/gjsd/201009/t20100920_389628.html.

猜你喜欢

学分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