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医药博物馆观众分类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为例

2012-08-15韩晓雯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家庭

韩晓雯 郗 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随着社会中医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走进中医药博物馆,进一步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放眼全国,中医药高校所属博物馆在中医药博物馆中居于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自主学习、通识教育等理念盛行的背景下,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的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学习园地。

有鉴于此,观众构成及其参观需求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中医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难点之一。观众调查是客观了解观众构成和需求的有效途径,就笔者所见,目前国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尚未有公开发表的观众调查及相关研究。在此,我们根据2012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下文简称北中医博物馆)举行的观众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历年的参观接待记录和对观众的访谈,对大学生观众、中老年观众和家庭观众(即以家庭为组织单位参观的观众)这三个中医药高校博物馆的代表性观众群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观众群的参观需求特点,并据此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观众的参观特点及教育策略

大学生是高校博物馆最主要的观众群体,北中医博物馆和其他中医药高校博物馆也是如此。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比例占到了67.2%。从我们的接待经验来看,来馆参观的大学生以本校学生居多,外校大学生也大多来自中医药及相关专业。根据对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大学生观众在参观行为和心理上有如下特点:

1.以学习研究为参观目的

79.5%的大学生观众选择了“学习研究”为参观目的,远高于平均值41.4%(平均值指全部观众选择某一选项的比例,下同)。在“您觉得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这一问题上,选择比例最高的两项是“更多的文字说明”(51.3%)和“提供相关书籍或宣传册”(43.6%),两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均高于平均值,而选择“人员讲解或语音导览”的比例(38.5%)却低于平均值,这一统计结果值得深思。“更多的文字说明”和“提供相关书籍或宣传册”这两个选项选择比例最高,与大学生观众参观博物馆意在学习研究是分不开的。他们通过专业课学习已经对展览的内容有所了解,来到博物馆,一是希望看到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实物展示,二是希望了解关于展品的更多信息,可以说,他们对于展览信息深度和广度的需求,都超过了普通观众,而现有的文字说明和宣传册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人员讲解或语音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关于展览的信息,但选择这一选项的大学生观众却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大多数观众的印象中,博物馆的人员讲解和语音导览大多属于科普教育的范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难以满足专业观众的需求。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或策展人为观众进行讲解,这样的专家讲解方式尤其受到专业观众的欢迎,为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展品和展览的内涵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我们在面对具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观众时,也可以更多地采取这种方式,由学校专业课的教师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大学生介绍展览,对照实物展品,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2.渴望多样化、立体化的教育活动

进一步分析大学生观众在“您来到我们博物馆参观的目的是”和“您觉得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这两个问题上的选择,我们还可以看出,尽管他们的参观目的以学习研究为主,但在他们心目中,博物馆不同于教室,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发地来到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休闲活动,他们希望在这里得到有不同于上课的、更加活泼有趣的参观体验。在前一个问题上,48.7%的大学生选择了“兴趣”作为参观目的,很多人在选择“学习研究”的同时也选择了“兴趣”这一选项,足以说明他们参观需求的双重性,一方面希望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希望学习的过程富有趣味性,能够符合他们的兴趣。在后一个问题上,41%的大学生观众选择“多媒体影片播放”,28.2%选择“相关互动活动”,均高于平均值(分别为32.8%和27.6%)。而选择“举办相关讲座”的大学生只有18%,低于平均值(20.7%)。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学生们选择“多媒体影片播放”和“相关互动活动”,在问卷最后的意见一栏,很多学生提出组织中药品尝活动、提供更多可以触摸、嗅闻或品尝的展品的建议,都是希望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运用声光电等先进的设备和媒介,调动多种感官,提供与课堂听课不同的学习体验。而讲座恰恰是与上课形式最为接近的活动,且大学校园里各类讲座名目繁多,因此大学生们对于博物馆举办讲座的需求相对较弱。相比之下,社会上非专业的观众对于高校的专业博物馆举办科普讲座热情较高,这就解释了大学生观众和社会观众在这一选项上的差异。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同时对于当下流行的新媒体和传播手段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形式有更高的要求实属自然。我们常用“第二课堂”来描述博物馆对学生观众的功能定位,而拥有“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才是“第二课堂”存在的意义,这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谨记的。北中医博物馆近年来策划的“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里猜灯谜”等互动和体验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成为博物馆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就是因其满足了学生对多样化、立体化教育活动的迫切需求。

二、中老年观众的参观特点及教育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自身健康越发关注,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兴趣也更为浓厚,因此,中老年观众是中医药博物馆一个重要的观众类别,也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观众群体。我们在这里将40岁以上的观众定义为中老年观众。在问卷调查中,中老年人的比例为16.7%,而由于调查时值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出行不便,因此这一比例偏低。根据历年参观接待记录,中老年观众并不在少数,且有逐年增加之势。我们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将中老年观众的参观行为和心理特点归纳如下:

1.以兴趣为导向

在“参观目的”的问题上,选择“兴趣”的观众占60%,比例远高于平均值(43.1%)。另有10%选择“休闲娱乐”,休闲娱乐必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可以说,70%的中老年观众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是以兴趣为导向,心态较为放松,与青年学生以“学习研究”为目的的参观有很大不同。由于参观是出于兴趣,因此在面对中老年观众对展览进行阐释时,不求全面系统,重在贴近生活,抓住兴趣点。中老年观众,尤其是其中文化层次较高者,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为他们介绍展览时,不用面面俱到,而应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尽量详尽深入的讲解,直到明白为止。

2.关注点贴近生活

为了解观众参观时的兴趣点,问卷针对中药标本和医史文物,列出展品各方面的信息(中药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功能主治、日常使用方法、产地、真伪和质量辨别、市场价格五个选项,医史文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在生活中的用途、制作和实用的时间、真伪、现在的经济价值、在历史上的意义和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展品五个选项),请观众按关注程度对这些信息进行排序,最想了解的为1,其次为2,依次类推。在统计时,将每项的数字相加,总和越小,则观众对该类信息的关注程度越高。在关注度排序中,中老年观众明显更关心中药的日常使用方法(80%的中老年观众将这一项排在关注的前三位),以及文物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样有80%的中老年观众将这一项排在关注的前三位)。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中更多地是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物展品建立联系,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则希望在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一来可以多选择些贴近生活的信息进行介绍,二来可以提供一些日常养生保健的宣传品和书籍,供平日学习。北中医博物馆近年来与社区居委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中医药科普讲座,其中最受欢迎的主题就是常见病的防治和药食同源中药介绍,而吸引的听众也多为离退休的中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兴趣点所在由此可见一斑。

三、家庭观众的参观特点及教育策略

家庭观众在问卷调查中的比例为13.8%,而据笔者观察,家庭观众多由一名家长为代表填写问卷,因此实际观众人数的比例还要高于这一数字,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特参观需求的群体,值得进一步分析。在中国的博物馆中,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家庭观众的参观一般以孩子为中心,即使调查问卷是由家长填写,也反映出青少年观众的参观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家庭作为参观组织形式独有的特点。结合笔者对博物馆家庭观众的访谈,总结出家庭观众的参观行为和心理特点如下:

1.对人员讲解或语音导览的需求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家长都在“您觉得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这一问题上选择了“人员讲解或语音导览”,远高于平均值39.7%。在对家庭观众的访谈中,家长们也都表示,孩子普遍没有耐心仔细阅读展板上的文字说明,或理解有一定难度,只能由家长给孩子讲解,但大部分家长也非专业人士,因此希望提供讲解或导览。而比较人员讲解和语音导览,大部分家长更希望有人员讲解,因为孩子在参观时喜欢提问题,人员讲解形式更加灵活,可以解答孩子的疑惑。有鉴于此,我们在接待青少年观众时,应尽量提供人员讲解,在设计语音导览系统时,也应考虑到儿童观众的特点,如多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并总结在人员讲解时儿童观众经常提出的问题,编入语音导览的内容中。

2.参观时间短,多次参观比例高

由于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家庭观众的参观时间多为1个小时左右。且有很多家庭,尤其是孩子年龄较小(多为小学生)的家庭是多次参观,多次参观的家庭每次参观时间更短,多为半小时左右。相对于学校或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家庭观众的参观活动相对比较灵活,如果一次没能参观完全部展览内容,很可能多次参观。据笔者观察,一般多次参观的家庭居住地离博物馆较近或交通方便,也有家长为中医药专业人士,自身对中医药兴趣浓厚并希望孩子从小受中医药文化熏陶者。这提示我们,在接待有条件多次参观的家庭观众时,务必使讲解内容简明精炼,并时刻观察儿童观众对讲解的反应,抓住其兴趣点,感兴趣的可多讲,不感兴趣的可少讲,而不必苛求参观过程完整和参观时间长短。只要获得了高质量的参观体验,观众自然会一来再来。而对于希望在一次参观中看完全部展览内容的家庭观众,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保持时间的长短,讲解一段时间后休息片刻,或在讲解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参观,比较容易使其集中注意力,保持兴趣。

四、结语

对于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频繁变化,也不可能适合所有观众。而高校博物馆出于自身服务教学的定位,很难针对社会观众和非专业观众设计展览,因而展览往往专业性强而趣味性不足。

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博物馆观众的职业和学历分布都很广泛。由于中医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中医药博物馆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而言,更为“亲民”,无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在中医药博物馆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中医药类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独特的优势。

对于中医药博物馆而言,只有根据观众的参观心理和兴趣点,制定灵活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策划教育活动,满足不同观众个性化的参观需求,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中医药博物馆家庭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博物馆
家庭“煮”夫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恋练有词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露天博物馆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