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庭坚学杜及其得失
2012-08-15左汉林
左汉林
(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81)
北宋后期,活跃在诗坛的是黄庭坚、陈师道、秦观、张耒等诗人,他们是苏轼影响下的诗人群体,后来以黄庭坚为首的诗人群体被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们的诗歌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不仅支配了当时的文坛,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在此之前已经确立,在这个时期更被奉为诗学典范。江西诗派普遍注重借鉴杜诗,特别是黄庭坚,极为注重杜甫在炼字、炼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经验。江西诗派崇杜学杜,迎来了宋代诗人学杜的第一个高潮。黄庭坚学杜,是宋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本文将对黄庭坚学杜及其得失进行讨论。
1 黄庭坚学杜的几个方面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主张诗歌应该有其社会作用,但不赞成苏轼那些嬉笑怒骂讥刺社会的文章。他在诗歌创作上强调出新,特别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探寻①关于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可参见莫砺锋《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文学遗产》1995年3期70页。。黄庭坚是“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在诗歌创作上推崇杜甫,杜甫对黄庭坚的影响主要在艺术技巧上。关于黄庭坚学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甫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他把杜甫作为自己学诗的典范。黄庭坚有《老杜浣花溪图引》一首[1]1341,就《老杜浣花溪图》吟咏老杜故事,可以看出黄庭坚对老杜颇多钦敬之意。黄庭坚有诗云:“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沉探爪牙。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1]1706亦是钦敬杜甫之意。黄庭坚敬佩地说:“文章韩杜无遗恨”[1]519,“拾遗句中有眼”[1]574。他又说“建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1]576,这开元的“两三人”中自然包括杜甫。这都说明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是极为推崇的。
1.2 大量使用杜诗典故
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黄庭坚认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受此影响,他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使用所谓“夺胎换骨”的创作方法,这个方法也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宗旨。黄庭坚诗用典最多,也有“无一字无来处”的特点。如其《题惠崇画扇》:“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1]265此诗首句使用杜甫《丹青引》“将军下笔开生面”,三句使用林逋《梅》之“疏影横斜水清浅”及钱起诗“曲终人不见”,末句则使用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之“鸳鸯相对浴红衣”。四句而四用典,黄庭坚诗歌多是如此。
在诗歌创作中,黄庭坚最喜化用杜诗。如其“应怜坐客竟无毡,更遭官长颇讥谤”[1]126,即从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之“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化出。其“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1]521,化用杜甫句“不废江河万古流”。黄庭坚“坐中索起时被肘,亦任旁人嫌我真”[1]562,化用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之“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及《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之“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此种方法大概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夺胎换骨”或“点铁成金”。黄庭坚“未应白发如霜草,不见丹砂似箭头。顾我今成丧家狗,期君早作济川舟”[1]652。“未应”二句,反用杜诗《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顾我”二句使用杜诗“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四句之内,三用杜诗。黄庭坚“臣甫杜鹃再拜诗”[1]690,用杜甫《杜鹃行》。黄庭坚“一天月色为谁好”[1]708,是从杜诗“中天月色好谁看”化出。黄庭坚“百年双鬓欲俱白,千里一书真万金”[1]1431,上句化用杜诗“百年双鬓白”,下句化用杜诗“家书抵万金”。
又杜甫云“文章千古事”,黄庭坚则云“道德千古事”[1]794。杜甫云“润物细无声”,黄庭坚则云“润物无声春有功”[1]807。杜甫云“不觉前贤畏后生”,黄庭坚则云“前贤畏后生”[1]1657。杜甫云“坐客寒无毡”,黄庭坚则云“广文何憾客无毡”[1]900。杜甫云“庭前八月梨枣熟”,黄庭坚则云“八月梨枣红”[1]816。杜甫云“结交皆老苍”,黄庭坚则云“少日结交皆老苍”[1]1273。杜甫云“总戎皆插侍中貂”,黄庭坚则云“几人能插侍中貂”[1]1671。黄庭坚《题韦偃马》“一洗万古凡马空”[1]1327,此直接袭用杜甫《丹青引》中的成句。杜甫云“先判一饮醉如泥”,黄庭坚云“须判一饮醉如泥”[1]1654。杜甫云“饥鹰待一呼”,黄庭坚则云“正有饥鹰待一呼”[1]1704。杜甫云“仗钺奋忠烈”,黄庭坚则云“为国奋忠烈”[1]1756。
黄庭坚是宋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使用杜诗典故的诗人,他使用杜甫典故和化用杜诗,一方面出于对杜诗的推崇,一方面与其“夺胎换骨”的艺术追求紧密相关。
1.3 以杜诗为韵
黄庭坚作诗,喜以杜诗为韵。如其《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即用老杜《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相送率题小诗留于屋壁》之韵。其《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学士兼简初和父主簿》是以杜诗“酒渴爱江清”为韵[1]662。黄庭坚也曾经用杜甫诗例次韵,如其《李右司以诗送梅花至潞公予虽不接右司想见其人用老杜和元次山诗例次韵》即是[1]808。
1.4 学习杜诗句法与锤炼诗句
黄庭坚非常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首先,他大量使用杜甫喜用的“当句对”。如“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1]586。又:“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一丘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舋取刳肠。”[1]662一首之中两用当句对。又“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1]708,“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1]1073,“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1]1221,“美 人 美 人 隔 湘 水,其 雨 其 雨 怨 朝阳”[1]1272。又“迷时今日如前日,悟后今年似去年”[1]1486,“小 德 有 为 因 有 累,至 神 无 用 故 无功”[1]1708。其次,山谷也使用杜甫常用的“时空并驭”的手法,如其《寄怀公寿》“智愚相悬三十里,荣枯同有百馀年”[1]788。他还以药名入诗,见其于诗歌创作颇有游戏心态。黄庭坚还有一些句法颇似杜甫,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境里颜”[1]265。
黄庭坚还比较注重诗句的锤炼。他的五言诗略有杜意,一些诗句也与杜诗风格相似。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1]1144,此联阔大高华,与杜诗略似。黄庭坚诗歌中的一些对仗比较巧妙,如“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1]149,“与世浮沉唯酒可,随人忧乐以诗鸣”[1]477。诗句的锤炼,也是黄庭坚学杜的一个方面。
黄庭坚《寄黄几复》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1]90此诗流畅自然,感情也比较真切。此诗的第二联是黄庭坚集中名句,上句回忆昔日游宴之乐,回忆在和煦的春风中,一边观赏盛开的桃李花,一边和朋友举杯畅饮。下句写而今好事不在,自己独对残灯,寂寞听雨,流落江湖已经十年。昔日游宴之乐与今日漂泊之苦相对照,以景语写情怀,较为动人。这都是黄庭坚锤炼诗句的结果。
2 黄庭坚诗歌的不足之处
黄庭坚诗的特点,一是用典太多,几不可读;二是诗风瘦硬奇崛,读来使人不喜;三是多有筋骨,少见风神,纯为宋调,未见唐音。后山诗中的真情,黄庭坚反不具备。本文认为,黄庭坚诗歌有以下不足之处。
2.1 好用典,好用僻典
正如钱基博所云:“庭坚以清为奥,以生出新,以涩作健;而‘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然犹恨雕琢工多耳……庭坚未泯斧凿,实伤雕琢;而其好用事,以语僻难晓,则与西昆不同体而同弊。”[2]565黄庭坚的诗歌写得最好的是写景、咏物、抒怀、酬唱等内容,在艺术上力避滑熟,以生涩为特点,讲究点铁成金,所以使用的典故很多。因为用典太多太僻,他的一些诗歌显得比较艰涩,如《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其一):“槐催举子作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1]292这样的诗,如果不熟悉他诗中的那些典故就不可解。钱钟书对他有毫不客气的批评:
杜诗是否处处有来历,没有半个字杜撰,且撇开不谈。至少黄庭坚是那样看它,要学它那样的……“无一字无来处”就是锺嵘《诗品》所谓“句无虚语,语无虚字”。锺嵘早就反对的这种“贵用事”、“殆同书抄”的形式主义,到了宋代,在王安石的诗里又透露迹象,在“点瓦为金”的苏轼的诗里愈加发达,而在“点铁成金”的黄庭坚的诗里登峰造极。“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错金,明白他讲些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碰头绊脚无非古典成语,仿佛眼睛里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别想看东西了……黄庭坚有着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读者知道他诗里确有意思,可是给他的语言像帘子般的障隔住了,弄得咫尺千里,闻声不见面。正像《文心雕龙·隐秀》篇所说:“晦塞为深,虽奥非隐”;这种“耐人思索”是费解,不是含蓄。[3]97
好诗须流畅可解,黄庭坚诗用典太多,特别是用僻典太多,使诗晦涩难通。用典反成魔障,影响了诗歌的表达。
2.2 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
如其《冲雨向万载道中得逍遥观托宿遂戏题》云:“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仆僮侍偪仄,泾渭清浊混。”[1]590此诗各句的偏旁居然都是相同的。黄庭坚诗的一些句式怪异生新,如“笑陆海潘江”、“如钟罄鼓笙”[1]671,此皆用“一四”句式,读来不太流畅,不够自然。
2.3 有以文为诗的倾向
如其《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云:“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请书元佑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1]234他的诗还有以诗说理之病,如其《颐轩诗六首》,通篇都在说理,哲理浓而诗味淡。
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的一些七言绝句较为通畅清新,有唐人风韵而略显瘦劲。如《王才元舍人许牡丹求诗》:“闻道潜溪千叶紫,主人不剪要题诗。欲搜佳句恐春老,试遣七言赊一枝。”[1]334又《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澦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1]584又《题小景扇》:“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落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①黄庭坚《题小景扇》,《山谷诗集注》卷十八,《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628页。按此当是贾至《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或是山谷以此诗题扇,别人误认此诗为山谷所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四顾山光接水光,恁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1]629又其《观化》诗云:“柳似罗敷十五余,宫腰舞罢不胜扶。年年折在行人手,为问春风管得无。”“红罗步障三十里,忆得南溪踯躅花。马上春风吹梦去,依稀人摘雨前茶。”[1]1646这些都写得清新可喜。
2.4 题材狭窄,眼界不宽
黄庭坚说:“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1]179说明他受佛道的影响比较大。黄庭坚《陈留市隐》写的是陈留市上的一位“刀镊工”,此人“惟一女,年七岁矣”,他“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黄庭坚说他“无一朝之忧,而有终身之乐”,遂以为他是一位“有道者”[1]230,反映了黄庭坚对这类人物的向往。对佛道的追求,对日常生活的留恋,减少了黄庭坚诗歌的力度,使他的诗歌不够深刻。黄庭坚集中多是竹石花酒、唱和酬应,其境界与杜诗相去甚远。
2.5 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
黄庭坚诗歌虽然号称师法杜甫,但他“没有重视杜诗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现实主义精神,却片面地强调杜诗在格律字句等形式上的特点”[4],对民生疾苦不太关心,诗集中反映民瘼的诗歌也寥寥无几。他的《戏和答禽语》云:“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妇饷姑翁哺儿。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袴著新衣。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袴著。”[1]68此略及民间疾苦。他对出外作官的友人说:“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1]184但这样内容的诗歌在黄庭坚集中较少。黄庭坚有《流民叹》一首,此诗写河北灾荒,流民流落襄、叶间,略及民生疾苦,有杜甫“诗史”意。又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汉南食麦如食玉,湖南驱人如驱羊。”[1]870此亦言及时事。
但是,从整体上看,黄庭坚诗歌题材比较狭窄,像以上那些诗歌及《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这样略及国事的诗歌在其集中是很少的。总体上说,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小天地,对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不甚挂怀,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身忧天下自有人,寒士何者愁添臆。”[1]825
3 黄庭坚学杜而未至
由以上可知,黄庭坚及其为首的江西诗派虽然在很多方面学杜,但颇有未至之憾。
人多云黄庭坚学杜,但读《山谷集》,只见其推崇杜甫和化用杜诗,至其真正学杜之处,反不可见。黄庭坚学杜,尚不及陈后山。后山学杜,其诗有杜甫真挚朴质的一面,黄庭坚却连真挚都不能及。
钱钟书说:“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①钱基博对黄庭坚也有大体相似的批评,如批评其“炼句而未能炼意”、“笔老而意欠到”。见[2]558页。[3]103这也正是我们读《山谷集》的真切感受。黄庭坚认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学杜也正是从这一点入手的。钱钟书《宋诗选注》选诗王安石有10首,苏轼有18首,张耒有8首,陆游有27首,连陈师道和秦观也各有5首,而诗名显赫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却只有3首,这颇能表明钱钟书对山谷诗的看法和态度。黄庭坚的诗,见学未见才,有学问而少情韵,正是钱钟书所谓“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
黄庭坚学杜,也自诩似杜②黄庭坚说自己“学似斫轮扁,诗如饭颗山”。见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其十),《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三。[1]1223,在当时似乎也有人认为他似杜③参见黄庭坚《观崇德墨竹歌》,《山谷诗外集补》卷一。[1]1563,但他的诗与杜诗其实并不相似。后人于此亦屡屡致意,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黄鲁直自言学杜子美,子瞻自言学陶渊明,二人好恶,已自不同。鲁直学子美,但得其格律耳。”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后山本学杜,其语似之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清吴乔《围炉诗话·卷四》:“钱牧斋云:黄鲁直学杜,不知杜之真脉络。”清张谦谊《絸斋诗谈·卷五·评论二》:“黄山谷学杜之皮毛耳,截句更粗。人言江西派落坑堑,果然。”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引王若虚云:“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于少陵初无关涉。”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八·杜公》:“钱牧翁讥山谷为不善学杜,以为未能得杜真气脉,其言似也。但杜之真气脉,钱亦未能知耳……但山谷所得于杜,专取其苦涩惨澹、律脉严峭一种,以易夫向来一切意浮功浅、皮傅无真意者耳;其于巨刃摩天、乾坤摆荡者,实未能也。”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
所以,黄庭坚虽然尊杜,其诗歌却与杜诗相去甚远。黄庭坚曾经自夸说“未觉新诗减杜陵”[1]1689,这也许不过是他的自诩之言。黄庭坚的诗讲究字句的锤炼,重视用典,但诗情寡淡,诗味贫乏,奥涩笨拙,多安排,少情韵,多僻典,少性情。他的诗虽也有明快流畅之作,但总体上缺乏情韵。黄庭坚学杜崇杜,但只是化用了大量杜诗,学习了杜诗的一些艺术技巧。杜诗之深沉有力,杜诗之沉郁顿挫,杜甫之仁厚忠爱,皆黄庭坚所不能及。
综上,黄庭坚是“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他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另外,题材狭窄,眼界不宽,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和不足之处。
[1]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