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途径
2012-08-15李秀春
李秀春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系,吉林吉林13200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途径
李秀春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系,吉林吉林132002)
未成年人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具有追求精神慰藉与物质满足、善于挑战和接受新鲜事物、崇尚个性自我、能够自我塑造等特点。正是未成年人的这些特殊性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以未成年人特定的心理世界为前提,才是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主导作用。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使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
(一)思想道德教育课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是每个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阶段的必修课。强化科学渗透,积极改革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容易接受、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着手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语言、情感培养及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二)其他课程的教育
学校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是对主渠道有益和必要的补充。重视隐性教育和全方位渗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
学校可以指导教师在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音乐教学也可以收到寓教于其中的好效果,音乐课上的合唱合奏、集体训练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量等,都要求每个人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合奏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集体,从而有利于培养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1]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育影片、参观纪念馆等活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能忘记过去。要学习先烈们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主动地刻苦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伟大的祖国。
(三)教育管理的引导
科学的教育管理引导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必然要求。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是教育的结果。思想道德素质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才能具备。引导性又意味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未成年人自主性基础上的。拥有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性,未成年人才能通过道德行动而形成道德感和责任感。正是他们有了选择的自由,才能够承担行为的道德责任;只有拥有自主性,才能在生活实践中追求德性,才能体现未成年人自身的德性价值与尊严。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就在于引导青少年个人道德的自主发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使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园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人际关系、文化建设以及规章制度、校纪校风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具有导向、促进、约束、规范等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致力于高品位、有特色、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就能取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中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最直接、最形象、最有说服力,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任。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先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道德品质。家长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家长要率先垂范,用积极的行为去增强感染力,尤其是父母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资源,力求使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为孩子建立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
(一)礼仪规范的传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现实的需要。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突破口,使学生养成知恩图报,回报家人、社会、大自然的良好品德。还要注意让孩子养成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
(二)价值观念的养成
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注重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这使得东方人更多地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而在中国人的社交中,亲密的家庭成员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得未成年人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人生价值。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角色意识的训练
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人一生的教育,所跨的时间段最长,参与了一个人自出生后从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到成年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家长应该改变溺爱孩子、迁就甚至包办孩子所有事务的错误角色,放手让孩子逐渐做到自理生活小事,同时要做到严格要求,让孩子懂得去尊重。着重对孩子独立、自由人格、自主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譬如“能做的就做”即让孩子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邻家有了困难,鼓励他助人为乐,伸手援助。让孩子表现自己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从而明白家庭也是集体,每个人都是一份子。再如,“艰苦的事争取做”即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其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解决,再加以相应的指导。从这些生活点滴的小事,逐步引导孩子从过强的自我角色意识中走出来,走到关心父母、关心家庭生活的角色中来。
(四)情感素质的培养
未成年人道德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复杂,情感日益深刻化。家庭最重要的目标和功能,是为了培养身体健康发展、情感愉悦、人格完善、生活经验丰富、性格自信大方的孩子,而在这一过程中,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引起情感的因素逐渐扩大,因而情感的内容逐渐广泛、丰富。在入学前,未成年人的情感仅限于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伴随认识能力的提高,未成年人的情感也日益深刻化,情感更多地与道德需要相联系。未成年人的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与他的需要尤其是道德需要水平紧密联系的。道德情感意识也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一方面,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同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紧密联系。一般说来,年龄越小,则直观性、直接性的体验多。随着年龄增长,情感的理智性、概括性增强。如集体主义情感就是从关心亲人,到关心同学、关心同志;从关心家庭到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而逐步发展的。另一方面,道德情感的意识性是随着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而成长的,从不自觉意识自己的情感,到逐步增强其自觉意识的水平。
三、发挥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积极治理社会上的文化娱乐环境,加大对社会不良因素的治理与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网吧的日常监管,发动社会多种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实施精品战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切实加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才。[3]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作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规律,使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用情感和理性、历史和现实、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教材,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方面的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辨别和判断事物,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形成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自觉抵制邪教,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新时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念。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要着眼于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创作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提供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二)法律法规的约束
未成年人成长到青春期时往往个性都比较强、做事比较冲动、突出自我,其行为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衡量,使得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社会上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几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和完善社会法制建设,抓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通过法律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法律、懂得法律,使未成年人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校要利用专题培训班、班会、讲座、知识问答和竞赛等有效形式,组织中小学生进行“交通法规、人身安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讲座和宣传咨询活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引导未成年人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也是最愿意关注的。各种视听媒体成为未成年人接触世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手机、卫星电视、多媒体等给未成年人生活上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未成年人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它们所宣扬的东西时刻都在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并且,互联网创造的是一种虚拟的环境,让人们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使得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慰藉,在不知不觉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当中,并逐渐迷失,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大众传媒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点,他们擅长模仿、喜欢追逐流行,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利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载体,有效地激发未成年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把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努力加强对大众传媒宣传内容的净化和控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影响下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始于家庭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体现于社会教育,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占据了未成年人的整个生活。建立健全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在时间上的紧密衔接,内容方法途径上的有效结合,发掘和利用各种德育途径,是形成一支多功能、全方位、网络化社会德育教育队伍的有力保证。总之,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构建全面完善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
[1]祈云峰.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廖伟业.论追求本色的学校德育[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刘清华.试论我国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李秀春(1979-),女,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系助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