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2012-08-15孙彦

关键词:模式探索心理健康

孙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孙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品质、开发个体潜能的需要,也是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要结合实际,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探索

全国各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中15%~2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发展迷茫、学业担心、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成长心理失衡以及性情、恋爱方面的心理烦躁、焦虑、困扰等心理问题。因此,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不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学校环境和就业趋势等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差异[2]。在新形势下,高校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真把握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河南理工大学近年来探索出“123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秉持一个宗旨(德心共育、互助成长)、构建两大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咨询与危机干预系统)、完善三级网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班级心理委员),夯实四大阵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基层班级),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秉持“德心共育、互助成长”宗旨,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3]。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此,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须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使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2001年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在实践中秉持“德心共育、互助成长”的宗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是每年选派15人左右学生政工干部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力促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化。二是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三观”教育为重点,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构建两大系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整体发展

其一,构建教育教学系统,通过课程教育、专题教育和活动等,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基础。此举包括:(1)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等公选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辅导和心理沙龙等活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2)组织动员各基层学院长期坚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班级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每学期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具体指导。(3)在新生入校、考研冲刺、毕业离校等特别时段,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其二,建立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系统,对遇到困难、障碍,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和帮助,协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主要做法:一是坚持每周一至周五开放心理咨询,提供咨询服务。二是严格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建立筛查、干预、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每年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三是创新危机学生的跟踪辅导方式。2009年以来,学校创新跟踪辅导方式,中心专职教师主动深入各学院针对筛查出的学生集中开展心理讲座或座谈,各二级学院及时将较为危机或难以处理的学生转介到心理中心。

其三,建立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以及从心理咨询中心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干预通道,为有效化解学生心理危机、防止危机事件发生奠定了基础。

三、完善三级网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全方位构建

河南理工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构建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兼职教师是核心,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主力,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学生骨干是基础,从而形成专业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参与、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首先,不断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扩充心理咨询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二是坚持专兼职教师例会制度,坚持每周进行案例讨论、集中学习。三是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交流,参与学术活动。

其次,加强各基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辅导员培训中,二是积极鼓励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第三,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学生朋辈主持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的改善作用[4]。实践证明,学生骨干是最好的朋辈辅导员和非常事件的第一信息源。该校在每学年初,集中对新上任的班级心理委员进行理论和实操集中培训,在学期中间为其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大实践能力的培训,为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协助。

四、夯实四大阵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元化建设

首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河南理工大学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2个学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开设其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快乐心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多门公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内容。

其次,丰富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的氛围,可使得学生“从正面接受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能从自身出发进行检讨,不断完善自我”[5]。橱窗、展板与网站是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的显性载体。心理中心充分利用此阵地,就学生某一阶段突出的热点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例如,新生入学时,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以及中心可以提供的各项服务,并致新生一封信,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在学生考研进入冲刺阶段,突出“时间管理”等主题交流,引导学生更高效地用好时间等。此外,积极开展讲座、团体辅导、座谈、心理沙龙等活动,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育“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心灵和谐”的浓厚氛围。

第三,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面向全体学生,选拔一批对心理健康有着浓厚兴趣、具有相关素质的学生骨干成立心理协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悉心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第四,抓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家”工程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加强沟通,消除隔阂,拉近距离。通过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我的未来不是梦”、“与自信同行”、“团队合作”、“拒绝沉溺网络”等主题班级团体辅导,引导学生互相关爱,携手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的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加强基层班级建设。

五、工作成效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营造了温馨和睦的心灵家园。以宿舍长为主要代表的群体积极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团结温馨、文明和睦的氛围环境,使学生宿舍布满了灿烂的阳光。三是心理辅导进社团,促进了学生共同成长。心理社团连续多年评选为A类社团,指导老师获得“社团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四是心理辅导进网络,心灵约会更便捷。通过网络这个有效的载体和可行的途径深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和发展,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五是心理辅导进家庭,为学生与父母的心理沟通架起桥梁。六是心理辅导进社会,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勇于担当,提升生命意义和价值,争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健康公民。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在工作中,该校紧紧把握重点、难点问题,加以调查、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学生政工干部为首的教师不断研究大学生常见问题的“处方”,形成《改变自己:大学生心理调适DIY》一书于2010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荣获河南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该成果从孕育到出版,积极服务广大学生,实现心理自助。学生普遍反映“处方”中的方法针对性强、贴心、实用,是快捷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处方”结集成册,直接应用于学生骨干和班级心理委员的指导和培训中。通过这些“处方”,既全面了解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又掌握了应对这些问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而且可以利用课堂、班会、座谈等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实现全员育人。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一是越来越多的老师主动学习、研究心理学,并且注重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外。二是广大学生立足自我健康成长成才,能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支持并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三是在以蓬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中之一的多种因素推动下,学校文化健康文明、和谐开放、积极向上,学生精神面貌饱满乐观。追求健康发展、全面进步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1]赵崇峰.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07(18).

[2]索变利.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3]袁贵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

[4]黄雪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

[5]崔宁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book=180,ebook=448

G444

A

1673-1999(2012)14-0180-02

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1年度课题“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SKL-2011-2090)。

孙彦(1976-),男,河南新野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

2012-03-25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永续债券探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