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2-08-15黄桂琴
黄桂琴
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
黄桂琴
大学在扩充辅导员队伍和促进辅导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辅导员团队的建设。从团队定义和团队构建原则着手,评析当前研究辅导员团队专业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论述大学如何优化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的途径。关键词:团队;专业结构优化;途径
中国新闻网公布,截至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91808人,比2006年增长33%。平均下来,207名大学生拥有1名。庞大的辅导队伍的形成,使得这支队伍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辅导员团队中专业结构建设的理论依据
在国内,有人将团队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群体。团队是为了某种特定目标,按照约定的共同规范和方法,在技术或技能上形成互补的成员间进行协同合作的群体。而这个观念显然影响着大多数国内学者的基本认识。当然,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综合起来看团队具体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团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是团队建立与发展的前提,任何团队都建立在某种特定的目标基础上的,都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团队中队员都在某一方面能独立完成任务则是团队区别于其他的组织的显著特征;团队成员不依赖成员中他人劳动,而能在自己承担的领域中发挥作用。辅导员团队拥有团队的所有特征属性。
团队建构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同素异构原理。在管理中,它意指同样数量的人,用不同的组织网络联结起来,形成不同的权责结构和协作关系,可以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二是互补增值原理,团队中的个人各有长短,而工作由群体承担的。这样完全可以通过个体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秀,达到组织目标责任制。因此,团队构建可分为同质性团队和异质性团队两种。同质性团队要求有共同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口统计特征、种族、经验或价值观的成员所构成的团队。同质性团队中的成员会有更高的满意度,更少的冲突和更好的人际关系。异质性团队则由不同个性和背景的成员所构成。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复杂且多变时,异质性团队更具有创新力,更能迸发出突破性的解决之道。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谈及团队构建就不可回避团队的多样性组建原则。
二、辅导员团队专业结构建设研究现状
首先,辅导员团队建设中专业结构的研究甚少,且仅是在宏观上提出要优化专业结构,并未有实质性的可操作的模式可借鉴。在中国知网中以“辅导员团队”为题名,时间跨度从1979-2011年的方式下只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2个相关文献,其中4篇是关于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研究,占到33%。1篇关于中队辅导员的和谐构建问题,3篇是研究指定院校类型的辅导员团队建设,这两类也点到了33%。其余4篇中,郭超立足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指出目前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并建议通过团队"组阁"制、建设共享型团队文化等路径加以改进。另外,贺新芳的学科和兴趣搭配合理的辅导员团队的研究和《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一文中指出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负责固定专业或者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应该遵循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注重团队和谐、组合自愿等基本原则的思想深化了辅导员团队专业结构的研究。遗撼的是,对于如何依据学科专业配置团队成员并没有系统性、可行性的措施。
其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延展了辅导员专业结构优化措施的思考。在以“辅导员专业化”为题名检索到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26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14篇。显然,对专业化的关注远多于团队建设。226篇内容中研究专业化的内容的占到60%多。在研究专业化过程中,学者们无法绕过专业结构优化的探索。一方面,学者们从专业化的具体内容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研究,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设置了可能的路径。此外,也有学者从学科设置上着手以优化辅导员团队的专业结构的。上述研究是基于辅导员个体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辅导员专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但鲜有涉及将辅导员视为一个团队,缺少对其内部专业结构的配比的研究。
最后,辅导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在宏观上界定了团队专业结构优化的方向。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涉及的内容较庞杂。这种研究思路是目前做得最多的一种。刘涛在对文献的分析中,统计结果表明关于辅导员专业研究中,宏观研究论文数占到83.46%,微观研究只有16.54%。如操菊华等把团队理念引入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中也仅仅是从理论框架上提出高校应从管理考核机制、培训机制、文化建设和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加强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而相近的研究结论在这个领域中随处可见,这就使得辅导员团队建设与专业化结构研究落入泛泛而谈的怪圈。
三、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第一,辅导员团队专业结构设计理念须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价值为核心。团队专业结构的设计、组织既要符合一般的团队结构组成的科学规范,更要体现这支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能剥离其政治色彩,不能泛政治化,更不能去政治化。一个团队的价值理念就是这个团队的文化和灵魂。辅导员团队在设计之初,首先要理直气壮地表明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又红又专,理论与实践并修。这就是辅导员团队专业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辅导团队中各角色首当其冲地要首先使自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专家和权威,这在当前辅导员队伍中难以胜任。面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建设的良好时机,我们目前最可以做到的就是先亮出自己的身份,打出自己的旗帜,为推进团队专业结构优化打开局面。
第二,以专家带团队的模式在质与量上优化辅导员团队中的专业结构。专业知识的学习既可从理论中获取,更是在实践中习得。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说明实践的可贵之处。过份强调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不但不利于团队的组建,反而是在人为的制造障碍。以专家带团队的模式中,专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教授、政工书记都可选为辅导员团队中的专家,专家来源可溯。在这个团队中,专家可带动辅导员在团队实践中运用原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并借助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以高屋建瓴之势拔高队员的思想政治专业水平。此外,教授或书记的可周转的资源为辅导团队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因而,专家带团队的构建模式在质和量上,都能达到专业结构的优化效果。
第三,同质团队与异质团队并行构建,调整团队专业结构体系。在多元文化的需求下,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可谓庞杂。在既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又要处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辅导员单枪匹马的工作方式,不仅使个人工作压力陡然加大,而且处理效果不一定好。同质性团队的构建作为一种动态的、临时性的工作团队,机动灵活,高效省时。在非常规性工作中,将同一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组建成一个攻关团队,无疑会极大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的交流与碰撞,深化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在这个团队工作的过程中,使他们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存在,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同质性团队的构建可依个人兴趣爱好自己组建,也可就具体的突发事件指派性组团。
相对于辅导员同质性团队,异质性团队则是永久性团队,它就在创新工作方法上更具活力。在当前,改变对辅导员的管理机制的战略性问题未能解决的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深度和幅度在不断的加深加大。这意味着,他们面临的工作的复杂程度大了,单一学科知识已不能化解问题的症结。这导致了辅导员的导师的角色履行不畅,其权威性和引导性,及随之而来的“育人”、“化人”功效难以彰显,在异质性团队的协同工作下,就容易解决这一类常规性的问题了。异质性辅导员团队的可按学院或系部专业具体情况组建团队。以“辅导员专业背景与学院或系部所设专业一致的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成员+互补性专业成员”建构工作团队,可以在校内形成多个结构立体化,专业对口化,工作联动化的团队。以专业对口为特征的多个辅导员团队的组建,较好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在综合发展上的多方面的需求,且为团队中各专业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此外,专业培训直接改变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以达到从个体到整个团队的结构优化。专业培训的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为主,以辅导员具体工作中的理论与方法为重点,辅之以各种技巧和实践模拟。专业培训在具体形式上又可分为在职和脱产培训,实行层级培训。脱产培训的辅导员应以研究性工作为主,前期专业相关知识较扎实。在职培训主要是以常规性工作为主的辅导员,培训重点在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69-377.
[2]张贯一,任慧军.组织行为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43.
[3]贺新芳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10).
[4]何智明.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30).
book=175,ebook=443
G625.1
A
1673-1999(2012)14-0175-02
黄桂琴(1975-),女,江西吉安人,硕士,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