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旅游事故引发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考

2012-08-15张羽程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出游事故旅游

张羽程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大学生作为旅游消费的一支生力军,因个人可支配资金较有限、可支配时间较充裕、旅行追求冒险刺激过瘾、安全意识较为淡泊等特点,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系数和安全隐患。近年来全国陆续发生了多起学生旅游安全事故:2010年12月以复旦大学学子为主的18名上海旅友草率进入黄山未开放区域“探险”,被困后报警求救,该事件致使一位青年民警坠崖牺牲。2011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登山社团39名师生登“猫耳山”被困,警方出动直升机营救。2011年4月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52名学生乘坐的旅游大巴发生侧翻事故,致8人重伤。特别是2012年致4死4伤的太湖“4.4”快艇事故,更是使大学生旅游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悲剧的发生令人痛惜、发人深省,如何从大学生事故中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促动高校、学生、家长、旅游行业开展群体性的思考,正视大学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成因,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旅游事故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和预防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太湖大学生快艇旅游事故回放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3名学生,通过上海稻草人旅行社到苏州春游,行程2天,于4月3日抵达苏州吴中区,入住三山岛,4月4日中午时段分批乘坐快艇开赴石公山。其中一艘快艇 (载8人:学生6人、旅行社工作人员1人、驾驶员1人),在由南向北行驶至离石公山约500米处水域时,遇到一重载船用缆绳拖带另一重载船由西向东行驶,快艇在穿越上述两船之间水域时,碰撞到拖带缆绳,导致事故发生。事故共造成4名大学生身亡,4 人受伤。[1]

二、太湖大学生快艇旅游事故的社会反应

(一)媒体和公众的反应是客观理性的,起到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

此次媒体未将责任全部推向高校和大学生,而是重在追问惨剧缘何发生,是谁之责?为公众全面详实的了解事实真相提供了“放大镜”和“望远镜”。媒体联动聚焦,第一时间报道了事故起因、搜救进展、善后事宜等动态。媒体人展现良知与道义,不畏风险奔赴现场报道直击。分别采访了事发地景区的游艇运营方、管理方、海事局、区政府、遇难学子所在高校、家属及组织此次春游的旅游社,旨在还原事实真相,对事发前后的各疑点进行有价值的质疑,如:学生穿救生衣了没?此次出游系何性质?船只有否违规航行?为摸清事实真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客观理性的报道也起到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遇难学子母校的处理既有人文关怀的方面,也有待商榷的部分

在事故发生后,遇难学子所在的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开辟悼念专网,以黑白网页寄托对逝者的哀思。[2]上海交大校院两级微博跟进式播报事故处理进展,透明化的处理体现了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形式理念上的开放和大气。上海交大“饮水思源”校园BBS网友自发组织追思会、制作纪念视频,为逝者哀悼,为伤者祈福,活动在人人、腾讯等社交网站及微博上也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校原定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也临时加入了悼念追思环节,体现“生者奋斗,逝者安息”的精神,传递了浓浓的校生情、师生情、同学情。然而,事故发生后上海多所高校叫停了学生集体出游,该做法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三)事故发生地政府相关部门坚持信息透明公开,处置高效及时有力

事故发生后,苏州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及时通报调查处理进度。苏州市地方海事局水上搜救指挥中心火速营救,采取交通管制,海事部门动用10艘海巡艇、5艘渔船和含6名蛙人在内的40余名海事人员,在环太湖10平方公里开展不间断的拉网式搜寻,撞船事故中两名失踪学子的遗体均被找到。此外,4名受伤学生病情稳定,由苏州转移至上海进行后续治疗。

三、大学生旅游事故引发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高校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作为学生监管方的高校或多或少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为减少和防范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高校要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强化对学生集体外出的管理,严加执行学生考勤及请销假制度。高校要严禁辅导员或学生个人擅自组织外出旅游,禁止任何学生组织或个人进行非法包车旅游和售票活动。高校要制定科学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完善沟通和联络机制,确保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出行安全意识,学生管理部门平日应对旅游活动中突发事故的处理进行模拟演练,帮助学生掌握逃生急救和野外生存技能。高校要加强自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旅游安全注意事项,对旅游事故案例进行陈列。[3]高校要引导学生主动购买旅游保险,拒绝搭载无正规营运资质的“黑车”,督促承接旅游事务的企业充分履行安全防范义务。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工作干部的责任意识,形成学生工作的问责和监督体系,对发生安全事故未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除给予责任人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外,还将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共同筑牢和编织好大学生的安全生命防线。

(一)高校管理者不必因噎废食,而要前移教育关口

高校应精准预估大学生旅游的风险系数,从某种角度来衡量,我国大学生旅游的风险系数较之中小学生都要高。小学组织学生集体旅游,一般都有正规旅行社牵头,由班主任老师带队“严加看管”。且小学生组织纪律性强,步调行动听指挥,能较好的服从班主任统一指令。加之年龄受限,较刺激的游乐项目只能远观而不在游玩之列,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春游安全能得到较有效的保障。中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压力攀升和升学制度的牵制,家校双方均无意愿和雅兴,“无事生非”的组织学生旅游。此阶段尽管学生已进入青春叛逆期,但总的来讲时间和精力均受限,大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虑,禁止或缩减学生出游以规避安全风险。偶尔有学校组织集体旅游,也属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因此中学阶段学生的旅游安全亦能得到较好保障。恰恰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多了,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具有自身特点。这时,大学生们就像一群“放出笼子的鸟儿”,急于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乐享美好季节。渴望亲密接触自然是人之天性,往往此时却不觉进入了旅游事故的易发期。作为高校管理的顶层设计者,亦无须“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作为当事学校和同城院校,做短期的集体静思,无可厚非。其他更多的高校,要做的是前移教育关口,而非搞一刀切;要做的是变堵为疏,而非集体“关禁闭”;要做的是找到处理问题的过渡区间,而非粗放的行走在两个极端。要做的不是沉浸在悲伤中难以自已,而要积极反思以免同类事件再度发生。只要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便可对症下药。安全风险尽管事实存在,但高校可借助缜密的教育组织和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减少学生出游风险。

(二)一线辅导员不必抱怨沮丧,而要善于转危为机

高校管理者要对90后大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是负责任、明事理的一代,可以充分发挥有智慧、有朝气、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力量,把“防微杜渐”的安全工序做在前头。通过与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对话,分析利弊、亮出观点。一是辅导员要给学生留出成熟的时间,但不能坐等学生成熟,方法需得当。可“先行先试”催熟出一批思维缜密的学生骨干,通过他们继而以点带面的去影响和覆盖全体学生。例如通过辩论交锋、主题班会、论坛沙龙、网络跟帖、博文发布、微博互动等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权衡利弊。如果有了未雨绸缪、预防在先,无形中便减少了“秋后算账”、“亡羊补牢”的概率。二是辅导员要在制度层面完善学生出行规章,厘清责任界限、学会“自我保护”。如出台“动态化管理制度”:学生春游请假报告备案制、学生出游目的地请示报批制、出游班级安全教育记录制、学生集体出游教师跟队制、学生春游返校登记制等。真正做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还应注意定期查找和修补学生因“不明蒸发”而形成的危险漏洞,规避个别学生因“不按常理出牌”所致的风险。三是辅导员要与学生真诚沟通,“做前做足做好”人文关怀功课。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也如防火防盗防骗教育一样,要善用案例进行宣讲,可定期收集和更新安全教育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学生出游事故警示教育。案例教育说理效果佳,更易触动学生心灵。同时要及时做好安全教育的台帐记录,这样做并非要为划清责任留伏笔,而是出自对生命的珍视大爱。此外还要做好出游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做到有备而无患,最好不出意外,一旦事故发生可以第一时间高效处置。四是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算出游“成本账”,将感恩孝道牢记心间。不论是春游还是宿舍禁用违章电器,都是教学生珍爱生命、拒绝玩命。辅导员要带领学生在“生命、快感、亲情、未来”等关键词前做选择,究竟孰轻孰重?警示学生“生命非网游,无法重来一次”。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主动放弃中高等级风险的出行计划。要将“孝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出游安全教育中,借助《慈母吟》等经典诗文的力量去浸润大学生略显躁动的心灵。

(三)大学生群体不必集体宅居,而要学会智慧避险

在“全民旅游时代”,精力充沛的大学生群体,不应该、不可能也无理由缺席。旅游益处众多,是大学生体验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生动课堂、是见风见雨见世面的社会实践、是共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的便捷渠道。缺乏宽广前瞻性视野、不会运用现代工具、宅在象牙塔中死读书的大学生,势必与社会发展脱节,也将拉长融入社会的适应期。旅游所观瞻到的多元地域文化、社会文明、科技魅力,是大学校园内较少接触到的。大学生要善于在旅游中寻找理性和激情的平衡点。既要积极的接触社会,体察社情,观察民情,又不能将生命安危置之脑后。大学生要尽快成熟起来,理解和读懂师长们的真心真情真意。需懂得生命安危不只关己,还是维系一个家庭“幸福领土”完整至关重要的纽带。所以,当大学生选择登山、蹦极、潜水、漂流、横渡等风险项目前,首先需评估有无相应的身心素质?是否恐高、晕水、有无心脏病史?大学生不应只想自己,还应念想父母亲人;大学生不应只顾身心快感,还应念想养育之恩;大学生不应只重挑战自我,还应掂量个人实力。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从国学经典中找回渐被淡忘的孝道思想,善于赋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古训新的时代意蕴,做到心中有父母,这样每当濒临“忘乎所以”时可点醒自己。再次,大学生要学会缜密思考、评估风险、懂得取舍,主动放弃危险系数高的旅游线路。学生党团干部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关键时刻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学生骨干要有责任、有义务、有勇气、有质量地为同学们撑起、撑住、撑稳、撑好“安全保护伞”。尤其是在班级“集体无意识”时,更应果断否决不安全的出行计划。第四,大学生要不断更新升级旅游理念,跳出“游山玩水”的传统旅游格局,静心品味不同城市的人文内涵,变“刺激性”游玩为“优雅式”游玩。利用旅游的机会跨学科学习,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规划馆、文化创意街区等城市文化地标,滋养心田,润泽心灵。

(四)家长亲友不必诚惶诚恐,而要顺势警醒子女

作为90后大学生的家长,要善于把握子女的心理,遵循“因势利导”原则。首先,家长要把握“亲情提醒”的火候,点到为止即可。有时过分唠叨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起反作用。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对话弥漫着“火药味”。家长越是三令五申不让子女去某地旅游,孩子就偏不听、非要去。家长要做的是提升孩子自我保护、避险自救的能力。其次,家长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出行安全。例如在清明、五一、端午、十一等集中出游时段来临前,更要做到警钟长鸣。再次,家长要抓住抓牢教育机会,善于举一反三。家长要在头脑中储备学生出游酿成惨痛教训的案例,当孩子忘乎所以时,提醒其切莫冲动,避免重现“白发人送黑发人”悲剧。最后,90后大学生的家长还要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家长可“潜伏”进大学生社交网络,如人人、腾讯等,掌握子女的动向行踪。这并非窥探孩子的隐私,而是将涉世未深的孩子纳入到安全视线之内。家长要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估孩子的能力,既不低估也不高估。总之,家长和高校要“里应外合”的共同编织好孩子的生命防线,合力筑牢孩子的安全防线。

[1]顾秋萍,罗晓娜.太湖游艇事故4名大学生遇难 [N].扬子晚报.2012-04-06(2).

[2]密西根学院.不能忘却的纪念——上海交大苏州太湖遇难学子追思会 [EB/OL].(2012-04-10)[2012-05-12]http://umji.sjtu.edu.cn/News_View/?NewsID=3505.

[3]屠 波,蒋洪沙,孙 婵.大学生旅游安全管理问题探究[J].决策与信息.2008(9):135.

猜你喜欢

出游事故旅游
你出游,我出油
学中文
未来出游大作战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旅游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