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载与雍乾“野趣”诗人交游考

2012-08-15程日同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翁方纲野趣金农

程日同

(菏泽学院中文系,山东菏泽274015)

钱载是雍正、乾隆时期的诗歌“大家”[1]326。从诗歌个性的角度看,“比起沈德潜、翁方纲来,钱载高明的多”[2]897,以“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3]1的诗歌特质沾溉诗坛,并因此成为道光、咸丰时期宋诗派的“先驱”[4]491和同治、光绪时期宋诗运动的一个渊源。钱载诗歌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知人论世的角度看,交游情况是研究的内容和基础。

钱载 (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浙江秀水 (今嘉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诗、文、词、画兼善,著有《萚石斋文集》二十六卷 (末卷为《万松居士词》)、 《萚石斋诗集》五十卷等。其思想、心态和审美趣味,有朝、野两种性质。限于篇幅,文章主要考述钱载与“野趣”诗人的交际情况。所谓“野趣诗人”主要有性灵诗人袁枚、赵翼和蒋士铨,浙派诗人厉鹗、吴锡麟,“扬州八怪”诗人金农、罗聘,以及由盐商入仕的程晋芳等。他们或没入仕途,或虽及第为官,但中途又脱离官场,总之,他们的思想和作品都有或显或隐的在野色彩。

袁 枚

乾隆三家尤其是袁枚的所谓“性灵”,主要指性情、个性等。无论是唐宋畛域、门户家数,还是卷轴学问,都在挣脱之列。三家之中,袁枚、赵翼被朱庭珍颇具道学气地贬作“风雅之蠹贼,六艺之罪魁”[5]2367,属于性灵诗人,没有问题。但蒋士铨性灵诗人的身份有人提出了质疑。他有“夫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 (《边随园遗集序》)[6]2002等较为正统的观点。他的诗集也命名为《忠雅堂诗集》,且收录了大量“忠雅”之诗。但是,他于诗又有主张性情的一面:“性情出本真,风格除脂韦”(《说诗一首示朱缃》)[6]1245。他也有不少表现个性和性情的作品,洪亮吉说:“蒋编修士铨诗,如剑侠入道,犹余杀机。”[7]5诗有 “杀机”,不属于所谓的“雅正”。张道源《忠雅堂文集序》说:“每得太史诗笔,余诵之不能释手,间举良工辛苦处,谓是空诸依傍,独抒性情。太史颔之,许以知言。”[6]2505

袁枚 (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地知县。十四年,辞官卜居随园。著《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等。

钱载与袁枚虽各属“秀水派”和“性灵派”,但他们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如摆脱时俗,追求创新,吴仰贤说他们:“惟不肯蹈袭古人则同。”[8]34他们的作品也有类似的地方,方东树说: “立夫(吴渊颖)伧俗,乃开袁简斋、赵瓯北,钱萚石等派,不可令流毒后人。固是才气纵宕为主,而不知古人用笔法,用意不能深诣,一往便成。此种粗才,惊俗眼而已。求其以古人深韵,不可见。”[9]342把钱载与袁枚、赵翼归为一类。其相似点在于“伧俗”。所谓“伧俗”,从引言中推知,主要指任性使才、少受束缚、风格直露一类的特征。虽说方氏的观点,透露出卫道者的迂腐之气,也不符合钱载诗歌的整体情况,但对钱载率意而为、自由表现的作品来说,还是适宜的,看到了与性灵派诗人相近的一面。

钱载与袁枚的交往是密切的。钱载曾两访随园,袁枚也两到嘉兴看望钱载。钱载说:“乾隆乙酉秋,奉命江南。试事竣,至随园谒简斋前辈。时以送文端公、望山相国还朝于淮上,不得见。今岁庚子,复蒙恩秋试江南。重九日,始得谒见前辈于随园……此为清福,此为真境,盖乐此者三十年矣……而简斋先生岿然杖履,著作成家……秀水同徵后进钱载并记。”[10]12乾隆三十年 (乙酉),钱载一访随园。当时,因袁枚送其师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人回京,到了淮上,二人没能相见。四十五年 (庚子)重阳日,钱载再次访问袁枚,宾主得以相见。于是,同游随园,共赏古物,抚今追昔。如果钱载自列“后进”,称袁枚为“前辈”,是因他晚于袁枚中进士,出于惯例和礼貌的话,那么,钱载长袁枚八岁,又在乾隆元年一起参加了博学鸿儒科的考试,是同征的关系,那么,称袁氏为“先生”,主要表达的,应是一种尊敬的态度。而且,钱载称赞随园的生活是“乐”享“清福”,感叹随园为“真境”,也是真心话。钱载在精神上与袁枚是相通的。

袁枚的《钱坤一少宗伯典试江南榜后过访随园即事有赠》[11]514,也记载了这次聚首的情况。诗中袁枚追忆四十六年前,二人在朝堂之上应试的情景,又叙写了眼下之事。袁枚原本打算去看望钱载,不想钱载的车马已到门前。接着,写游园、赠画等情况,主客甚为相得。

钱载退休在家,袁枚前往嘉兴两访钱载。钱载《茶舫歌八首》序说,与袁枚“庚子秋金陵别后,丁未冬见访不值。”[12]365这是袁枚第一次来访。“丁未”年,即乾隆五十二年。钱载在诗中反复致意,期盼着与袁枚同茶、共饮和一起游玩。乾隆五十五年,袁枚第二次来嘉兴。袁枚说:“五月,相访嘉禾,则已中风,半身不遂。年八十有三,犹能醰醰清谈。家徒壁立,卖画为生,官至二品,屡掌文衡,而清贫如此,真古人哉!”[13]575主要记录了钱载的身体状况,年事已高犹能健谈,以及生活的清贫等情况,其中有感叹、有钦佩。

钱载卒后,袁枚有《哭钱萚石先生》诗,其中有句说:“岂料别来成永诀,但留诗在即长生。临风一奠君知否,彼此都应老泪倾。”[11]643钱载将因诗而长存,他的去世使袁枚老泪倾面。

姚鼐在《与鲍双五》中,不无迂腐地称袁枚是“诗家之恶派”[14]卷四,钱载却与袁枚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可见,钱载精神的在野色彩是明显的。

赵 翼

赵翼 (1727-1814),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 (今武进)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广西兵备道。后因故乞归,不复出,以著述为务,曾主讲安定书院。有《瓯北全集》等。

从相关资料可知,赵翼是钱载京师交游圈子里的成员。如赵翼有诗《三月十三日,程蕺园舍人招同钱萚石、辛楣两学士,曹来殷编修,王述庵比部,吴白华庶常,陆耳山、家璞函舍人,各携壶榼陶然亭为展上巳会分赋二律》[15]210,题目中,记录了钱载与赵翼一起参加陶然亭集会的情况。乾隆三十一年,赵翼出任广西镇安府知府,钱载有《赵编修翼出守镇安属题其所谓瓯北耘崧图即以送别》诗。[12]247赵翼对自己包括此次外任在内的一系列遭遇,深表不满与无奈。其《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便道归省途次纪恩感遇之作》注说:“为中书六年,可迁部曹,而成进士;官编修今六年,可得坊局,而又出守。每垂成辄易地,殊不可解也。”[15]246此时,赵翼的心情是黯然的。钱载在诗里表示惜别之外,主要是规劝赵翼,要克己以奉国事,一片良苦用心。

蒋士铨

蒋士铨 (1725-1785),字心余,号清容,又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等书院讲席。有《忠雅堂诗集》等。

蒋士铨与包括钱载在内的秀水诗人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乾隆十一年,金德瑛视学江西,在铅山见到了蒋士铨的诗卷,赞赏有加,补弟子员。蒋士铨因此终生视金德瑛为恩师,在家里,绘金德瑛的像以祀之。金德瑛是秀水诗派的先驱,钱载成为秀水诗派的领袖,与金德瑛的提携分不开。乾隆十二年,蒋士铨乡试中举,座师是钱陈群。钱陈群是钱载从叔祖。这些构成了二人成为好友的条件。

钱载与蒋士铨在乾隆十二年相识。据蒋士铨的《清容居士行年录》记述,金德瑛这年“置酒百花洲,邀香树师再从侄坤一载先生及士铨小集,分韵各为二诗。”[6]2474当时,金德瑛为江西学政,设宴招待前来江西主持乡试的钱陈群,钱载与蒋士铨作陪。钱载与蒋士铨也有师生之谊。蒋士铨成为进士的那一年,钱载担任会试同考官。钱世锡说,钱载“丁丑,充会试同考官。所得如蒋编修士铨……,共二十七人,皆知名士。”[16]13在京师,钱载与蒋士铨有密切的交往。钱载的《集蒋编修士铨寿萱堂分赋得摄山》[12]239,记录了钱载参加了在蒋士铨家里举办的集会。蒋士铨的《集萚石先生独树堂次竹井院长韵二首》[6]1690,则记录了蒋士铨参加了在钱载家里举办的集会。蒋士铨离职南归,钱载有句: “馆职壮盛才,如何去犹逾。……虽欣得莱衣,终怅失鸿羽”[12]239,“著我特为先至客,撩愁翻对欲归人。”[12]238钱载对蒋离职深感惋惜,对其南归也表现出不舍之意。相别后,蒋士铨时常思念钱载,其诗《寄别金桧门先生塞外》有句说:“每日重思二三子,尊前孤负小团圞。”自注“二三子”“谓坤一、康古”[6]390。其中,坤一,是钱载的字。可见,二人关系非同寻常。

厉 鹗

厉鹗 (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为人狂狷,不谐世俗,潦倒一生。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

秀水诗派,广义上属于浙派,同类相聚,钱载与以厉鹗和杭世骏等为代表的中期浙派诗人自然有交往。乾隆九年秋天,钱载同征汪台,因其杭州复园池上的红板桥竣工,便招集钱载等人聚会以示庆贺。会上,众人分组赋诗,写出来结成集子,画家释明中并作画于其上,是为《复园雅集唱和诗画册》。朱休度记录了这次活动的情况:“册中有穆门、敬身、樊榭、江声、寿门、堇甫、萚石诸老宿以下二十家诗。”[17]586其中有厉鹗、杭世骏、周京等“浙派”诗人,以及“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他们都是钱载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同征。

钱载与厉鹗的关系较近,其师桑调元与厉鹗是朋友,厉鹗有诗《送桑弢甫独为天台雁荡之游》[18]1354,题目中的“弢甫”,是桑调元的字。更重要的是,钱载曾批点《樊榭山房诗》,即现存的《钱载批<樊榭山房诗>》[19]。钱载对厉鹗的诗,有深切的体会和认同。如评《题方正学先生双松图》说:“一接真是老笔”;评《海岳庵》末联说:“有老气”;评《哭吴尺凫》说:“第四句之对,才是老笔”,等等。老骨硬健,是厉鹗诗歌的一个特点,也是钱载诗歌的一个特征。 《钱载评翁覃溪诗》中,也有不少涉及厉鹗诗歌的话,如:“看樊榭诗,觉得清深密微实不可及,其传乎,得无疑也。”[20]萚批又三

吴锡麟

吴锡麟也是与钱载有交往的浙派诗人。吴锡麟(1746-1818),字圣徵,号谷人,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后辞官归里。有《有正味斋诗集》十六卷。

吴锡麟是厉鹗之后的浙派后劲。时势和翰苑际遇,使吴锡麟的诗歌消减了厉鹗诗中的“苍荒野逸”的成分,代之以散淡,但又留有“野趣,以消去些翰苑腔”[2]887。吴应和《浙西六家诗钞》说他:“五七律之极自在者,多近樊榭,虽尚辞华,仍归清峭。”[21]卷六吴锡麟的诗歌,虽然有所变化,但仍具浙派诗的本色面目。

吴锡麟是钱载京师雅会圈子里的重要成员。翁方纲有诗《竹井相国招同黼庭大司马、萚石阁学、耦堂侍御、蓉裳编修、谷人吉士集檀栾草堂看海棠》[22]卷十二。题目中的 “谷人”,即吴锡麟。乾隆四十三年,他与钱载一起参加了在英廉檀栾草堂观看海棠的集会。吴锡麒《有正味斋诗集》卷八有《秋怀诗四首》,所怀念的第一个人便是钱载,小标题是《钱箨石侍郎载》。其中,有句子评价钱载说:“千诗盘郁此胸襟,长水侍郎才调深。老作江湖耆旧长,情兼骚雅美人心。”[23]448吴锡麟认为,钱载诗歌“才调深”,是“骚雅”的,切合钱载诗歌的主要特征。

金 农、罗 聘

钱载与“野”味十足的“扬州八怪”,如金农、罗聘也有交往。金农 (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乾隆元年,参加博学鸿词试,不售。足迹半天下,终无所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续集》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书画皆以奇逸自喜,诗亦如之”[24]4750。张仲谋先生说他是“‘扬州八怪’中的浙派诗人”[25]283。

金农与钱载的老师桑调元也是朋友,如他有《章丘绣江亭寄杭孝廉、桑贡士调元》[26]39诗等。上文已述,钱载与金农一同参加了汪台复园的雅集。乾隆三十六年,金农的弟子罗聘进京,投帖拜访钱载。翁方纲《朱草诗林集序》说:“晤罗子两峰于钱萚石之木鸡轩。眸子炯炯,有旷古之怀。手冬心前后集,迪然作鸾啸声。萚石笑曰:‘如见冬心复生矣。’”[27]381-382罗聘前来拜见钱载,是基于钱载与金农的关系。钱载所笑所言,表明他对金农的音容笑貌是熟悉的。

罗聘 (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江苏江都人。布衣。除绘画外,也善诗,有《朱草诗林》、《香叶草堂集》等。罗聘诗歌的一个特征是“清鑱”[28]卷九七,即清新峭拔,是一种体现在野者不平情绪的格调。

钱载携翁方纲曾到京城的万明寺僧舍访问罗聘。翁方纲《两峰画二首》之一《绿萼梅》自注说:“予与萚石访两峰于万明寺僧舍”[29]137。这年,罗聘为钱载画《探梅图》,钱载作《罗山人为余作<探梅图 >题以谢之》,以“百年难得几探梅”[12]270赞誉罗聘。

罗聘在京期间,包括钱载、翁方纲等京师显达,纷纷题写其《鬼趣图》。 《鬼趣图》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了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钱载有《题罗山人聘画鬼二首》,其一说:“画鬼画烟云,犹堪米敷文。曷不学阮瞻,一空此纷纭。”[12]269有赞许,又有所规劝。阮瞻 “素执无鬼论”[22]卷九,“学阮瞻”,则是说鬼怪之相毕竟不属雅正,不作也罢。

罗聘将要离京,作《归帆图》答谢众人的热情接待。钱载作《题<归帆图>送罗聘归扬州》以赠。“……可怜芜城客,不羁人不及。圣世拙无用,枯肠出遗骚。只恐过樊榭,终为来者知。归归方校刊,慰君心所重。钱塘江上山,碧草没孤冢。冬心殁于扬州三竺庵。乙酉九月归葬于临平黄鹤川。依依师与友,落落古至今。君自挂君帆,我自写我心。平山见大江,药畦近香界。他日归道经,剡藤再乞画。”[12]273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罗聘的诗,实又兼咏金农,钱仪吉甚至说:“诗为冬心作也”[30]卷三二。“可怜”以下六句,主要写罗聘不羁的性格、困顿的人生,并评论其诗有楚骚的哀怨、厉鹗的清逸,这也切合金农的作品。接下来的六句,由罗聘萦心金农遗集的刊刻,想到去世的金农,及其萧索的孤坟,感叹其遭遇。最后六句,写送别罗聘。诗中有同情、有安慰、有称许、有悼伤,又有惜别之意。钱载有长期在野的经历,感情和趣味,与“扬州八怪”多有惺惺相惜之处。

程晋芳

程晋芳 (1718-1784),字鱼门,号蕺园,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家世业盐,殷富,好施与,晚年家贫。有《勉行堂诗集》、《勉行堂文集》等。

他的诗 “如白傅作诗,老妪都解”[7]4-5, “善言情,缠绵往复”(翁方纲《皇清诰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加四级蕺园程先生墓志铭》)[27]480,通俗易懂,又抒情性强。这与他相应的诗歌观念有关。他说:“逆则成文,非有无憀不平即不能出奇以警世”(《卧云山人诗序》)[31]312,近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主张诗歌的抒情功能。与此相关,他提倡侧重抒情的“诗人之诗”,他说:“夫诗有诗人之诗,有学人之诗,有才人之诗,而必以诗人之诗为第一。” ( 《南堂诗钞跋》)[31]332程晋芳的作品,与“学人之诗”异趣,但又警惕了无拘牵、放纵性情的“才人之诗”,而推重介于二者之间的“诗人之诗”。这与钱载“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3]1的观点有相通的一面。

程晋芳是钱载的密友之一。首先,他们是京师同僚诗友雅集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乾隆三十一年,钱载有诗,题目是《纪侍御复亨,查太守礼,程舍人晋芳,毕侍讲沅,曹编修文埴,家学士大昕集小斋分韵》[12]247。同年九月,钱载同程晋芳等人,在钱载进士同年查礼家里,观赏桥亭卜卦砚,并赋长歌。程晋芳《谢叠山桥亭卜卦砚歌》自序说:“同秀水钱宫詹载等观于宣南坊之澹安居”[32]222,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钱载与程晋芳之间的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乾隆三十八年春,钱载写《题程选部三长物斋》,其中有“愁他砚墨随佳客,只是先生不善书”[12]278。从钱载的诗注中可知,“三长物”是程晋芳收集的古人书法和砚墨。这两句诗是说程晋芳不善书法,徒有这些珍物。程晋芳读到此诗时,很恼火。翁方纲说:“程兄是日得诗颇怒。”[33]卷三四但这并没有影响二人的密切关系。三年后的乾隆四十一年,程晋芳和冯敏昌还劝请翁方纲选辑钱载诗歌,并因此引起翁方纲的不满。翁方纲《晚凉二首》[22]卷十其二将“好事谁比程鱼门”和“程子丐为钞七言”比对来看,程晋芳劝请翁方纲选钞钱载的诗歌,应是他获得“好事”名号的一个缘由。

总之,钱载与雍、乾诗坛在野、或具有野趣的诗人有着广泛交往,这对钱载思想、性格和诗歌的在野色彩来说,既是环境、条件,又是一种结果。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M]//张寅彭.民国诗话从编:第6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严迪昌.清诗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3]陈 衍.近代诗钞: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 [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蒋士铨.忠雅堂集校笺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8]吴仰贤.小匏庵诗话:卷四[M]//续修四库全书:17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0]袁 枚.随园雅集图题咏[M]//罗振常.邈园丛书.蟫隐庐印行,1936.

[11]袁 枚.小仓山房诗集[M]//续修四库全书:14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钱 载.萚石斋诗集 [M]//续修四库全书:144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袁 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4]姚 鼐.惜抱轩尺牍[M].清同治12年刻本.

[15]赵 翼.瓯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6]钱世锡.钱萚石行述 [M].台北:台北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刻本.

[17]朱休度.俟宁居偶咏:卷下 [M]//续修四库全书:145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8]厉 鹗.樊榭山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9]钱仲联.明清诗文研究资料辑丛[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0]钱 载.钱载评《翁覃溪诗》[M].北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21]吴应和,马 洵.浙西六家诗钞.紫微山馆,道光七年刻本.

[22]翁方纲.复初斋集外诗[M].嘉业堂丛书,1927年刻本.

[23]吴锡麟.有正味斋诗集:卷八[M]//续修四库全书:14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4]纪 昀.四库全书总目[M]//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25]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 [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6]金 农.冬心先生集: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7]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M]//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8]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天津退耕堂刻本.

[29]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五一 [M]//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0]钱泰吉,顾列星.钱泰吉,顾列星等评《萚石斋诗集五十卷文集二十六卷》:卷三二[M].北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31]程晋芳.勉行堂文集 [M]//续修四库全书:第143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2]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十八 [M]//续修四库全书:第143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3]钱 载.萚石斋诗集四十九卷[M].北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猜你喜欢

翁方纲野趣金农
长城野趣
“吾斋正有兰亭癖”
——翁方纲定武《兰亭》的收藏问题
清代文人的“东坡热”
——以翁方纲“寿苏会”为中心
夏日荷景
「印象派画家」金农
咏钓
哪一笔是自己的
12316金农热线助力“星火燎原”计划
金农热线为农日夜守候
辽宁12316金农热线的远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