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文化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影响探析

2012-08-15王碧英

关键词:谐音制约交际

王碧英

语言交际是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交际是否得体要受到社会和人的影响和制约。研讨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使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语言交际

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团体不同,创造出的文化也各有不同。不同的文化在各自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表现出来,从而对语言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1.社会的地域、物产和习俗文化使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语言名称。如颜色词,全社会只能统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颜色词,其他小类颜色词在各地方言中很难统一。颜色词的差异是由地域物产的差异造成的。如“橘黄”与“柿子黄”在色调上很像,北方不产橘子,造词时,北方人就不能把黄色与橘子联系在一起,只能用常见的柿子来类比。“栗色、茶色、棕色、米黄、茄子紫、苹果绿、桃红、葡萄灰、耦合色、雪青色”等等很多颜色词,都是由植物或植物的花果作修饰性语素,这些植物产地有着很强的地域性。

2.社会的地域、物产和习俗文化使某一类语词在这个地域的分类特细。例如,山西的北部和西北部紧邻蒙古草原,是养马牧羊的好地方,在古代,山西一直是北方少数游牧部族如戎、狄、羌、匈奴、鲜卑等入侵中原的过度地带,游牧部族长期居留山西,与当地汉人杂处,以牧羊为业。因此,在山西方言词汇中,“羊”这一类词语分类特别丰富。按羊的种类分,有“绵羊、山羊、奶羊”;按羊的性别分有“母羊、公羊”。“种山羊”叫“骚胡”,“种绵羊”叫圪羝。被阉过的羊,不论“山羊、绵羊”都叫“羯子或羯羊”。母羊中,不会生育的叫“羯母子”;按羊的年龄划分,初生羊叫“羊羔”。根据出生季节,又分“春羔子、热羔子、冬羔子等。还根据羊毛的粗细和颜色分为“细毛羊、粗毛羊、灰羊、青羊、黄羊、褐羊、杂毛羊”等等。绵羊尾巴比较特别,又有“大尾巴羊、长尾巴羊和秃尾巴羊”等叫法[2]。反映出社会文化对地方语言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3.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词的理性意义。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一种文化,要想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学习表现这种文化的语言。反过来说,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便不会真正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民族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是由许多种要素整合而成的复杂整体。民族语言就是民族文化的模式体现。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词的外延与内涵都会有所差异。在英语中,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分别合为一词,不分长幼,这是由西方民族宗法观念淡薄决定的[3]。在汉语的亲属称谓词中,兄与弟,姐与妹的区别严格。这是汉民族尊卑长幼的宗法文化的反映。

4.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语言的色彩意义。语言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不同的语言色彩。如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不同,对同一种动物的好恶之情不同。同样是“狗”,汉民族的文化中,人们对狗怀有恶意,就有“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皮膏药,疯狗、走狗、狗腿子、丧家狗、落水狗”等等词语。但在西方文化中,狗却是令人喜爱的动物,例如英语中“l am a lucky dog”,意思是“我是个幸运儿”,直译却是“我是条幸运的狗”,这种说法让中国人无法接受。在俄罗斯,人们把狗当作家庭成员。俄罗斯人把最忠实的朋友比喻作狗。但如果这样来评价一位中国朋友,再好的朋友也会翻脸,因为在汉民族文化中,把人与狗联系起来是对人的一种侮辱。

5.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语言的修辞特色。马庆株在《从<国际歌>词看修辞的民族特色》一文中,把法语原文和英、德、俄等语种的《国际歌》词分别直译为汉语,然后和通行的汉语《国际歌》词作修辞对比,从而观察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修辞特色的影响:在汉语中,表达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在法语中,表达为“世上被打入地狱的人!起来!饥饿的苦役囚犯……”;在英语中,表达为“起来,饥饿的囚徒罪犯!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在德语中,表达为“觉醒啊,世上被打入地狱的人,经常挨饿的人们!……”在俄语中,表达为“起来,被诅咒的全世界饥饿的人和奴隶!……”这五种引文的内涵是一致的,但它们所属的语种不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其余四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因而语言修辞手段大不相同,民族韵味明显有别。这些表达手段的差异,综合表现出汉语着重写内心感受,而法、德、英、俄等欧洲语言的角度是客观的。这是汉族与欧洲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的语言体现,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语言修辞风格。

6.不同的社会文化使不同的民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交际准则。中国人喜欢听好话,在各种场合都是好话不断。但在赞扬对方时,赞扬之词越多越好。英语国家的人往往注意分寸,赞扬之词多了太过分。但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的赞扬话说得还很不够。日本人在称赞别人时,他们从不怕费口舌。中国的讲演者发表演说之后,听者为表示尊敬,总会称赞讲演者的水平真高。但如果用这种话去赞扬日本的演说长者,则是失礼的。在日本,听者夸奖演说者,实际上意味着“我比你懂得多”,把自己置于优越者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只能一边鞠躬,一边说“谢谢你”,这是最得体、最礼貌的做法。

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语言交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工具,文化对语言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样,语言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种文化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民俗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有丰富底蕴的人类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语言[5]。

1.同一个词由于不同方音,产生了不同地方的谐音词,出现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一定条件下,方言对各地人民不同文化习俗和心理状态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如在方言中,有一些忌讳词和吉利词,这些词靠谐音的办法,使本来不相联系的词语之间产生一种特殊关系。由于方言语音各不相同,使得一些词在一个地区是忌讳词或吉利词,而在另一个地区不一定是忌讳词或吉利词。这种差异反映出各地人民的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的差异。如“八”谐音“发”,是来自粤语的吉利词,但在山西晋南临猗县,“八”却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八”在当地谐音“盼”(“盼”读如“八”),当地有句俗语:“生八不死八,死八阎王撵着拿刀杀。”在吕梁一些地方,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七”谐音“气”,“八”谐音“不”,都是不吉利的词。“猪”在晋南一些地方谐音“福”,所以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属猪哩是有福哩!”(属相是猪的人有福气)但“猪”在忻州河曲县却谐音“阻”,因此当地人认为梦中见猪是不吉利的。

2.特定的地方语音造出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十里不同音,三里不同俗”,各种风俗习惯因地而异,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差异除了地域、历史和约定俗成等原因外,与各地方言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方音的不同和词汇的差异使各地产生一批特殊的谐音词,这些谐音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人的心理与习俗。如山西晋北一带,“灰”谐音“坏”,在静乐县就有“灰人灰鬼灰不尽”的俗语,因此产生了一个习俗,当别人扫地时,不要从扬起的灰尘中走过,以免成了“灰人”(坏人)。在吕梁的一些地方,照镜子叫做“瞅镜子”,“瞅”又谐音“愁”,因此,即将结婚的新人,不许“瞅镜子”,以免给今后的日子里留下了“愁”。

3.特殊的言语交际反映出特殊的文化时代。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与政治制度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定的经济生活中。在言语表达中,人们就会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能够如实反映其面貌的言语表达方式,包括词、句和各种习惯表达法等等,如古汉语词汇系统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的时代也不同的文化特色,一定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面貌,一定的生活状况。这些都通过一定的语言交际特征反映出来。时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的差异上。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语言通过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以及词的使用频率的变化,全面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更。文革中特有的词语,如“走资派、造反派、保皇派、红卫兵、革命样板戏、割资本主义尾巴、牛鬼蛇神、又红又专”等等,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在改革开放时代,一些新词层出不穷。城市交通工具就有“大巴、中巴、小巴、空中巴士、面的”等新词。另外,如“炒股、菜篮子工程、中外合资、三资企业、经济开发区、市场经济、联营、星级饭店”等等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语境学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生活本身就构成了制约言语表达的语境。当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变革时,言语表达必然会改变。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却仍恪守旧的表达方式就会使言语活动陷入不得体的境地。顺应时代变化才会使言语活动永远保持得体。

4.言语交际反映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社会文化的差异现象。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人们的文化背景有可能相同,又不可能绝对相同,只能说大体相同或类似。这就是说,人们的文化背景差异是客观存在。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不同,用不同的语言交际反映其社会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阶层在语言上有所差异。农民的语言与大学生的语言、工人的语言与知识分子的语言、清洁工的语言与市长的语言都会有明显的差异。我们经常感受到的“干部腔”或“官腔”、“学生腔”、“油腔滑调”等等都反映其阶层。文化程度高的阶层言谈中书面语多一些,文雅一些,含蓄一些;文化程度低的阶层,俚言俗语多一些,说话粗俗一些,直率一些。

对词汇成分的选择也反映职业。各职业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做同样工作的人互相接触的机会要多一些,不同职业的人接触就少一些,因此不同职业之间在用词上就出现了一些差别。中国民谚有“三句话不离本行”的说法,就是社会职业语言的一个反映。

社会语言的运用差异也反映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性别差别。在汉民族传统文化中,女性的语言,从语音、语气到选词都较文雅。如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当诗人被冠晓荷出卖让日本人抓走后,诗人的妻子在悲愤到极点时也只会骂冠晓荷“他不是人!”这已经是她最刻毒的骂人话了,她的性别和教养使她不可能骂出更难听的话。诗人的亲家是个屠户,他对日本人破口大骂,他的骂人话简直不堪如耳。骂人话在传统文化中有鲜明的性别差异。

语言交际在词语的选择、语法和语音上都会反映出不同年龄的人的差异。如果我们把“苹果”叫“果果”,把“狗”叫“汪汪”,我们就知道对方是个小孩。如果我们听到有人在说“酷毙了!帅呆了!爽!”这样的感叹句时,就知道对方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

总的来说,社会文化与语言交际相互影响制约。社会文化作为首要的因素,在语言名称、词的分类、理性意义、色彩意义、修辞特色、交际准则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语言交际。语言交际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习俗、时代特征、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准确的反映社会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潘家懿,李小平.山西的羊文化[J].语文研究,1993(2).

[3]史秀菊.从汉英亲属称为词的差异看文化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修辞学研究,第八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4]曹志耘.语气词运用的性别差异[J].语文研究,1987(3).

[5]史秀菊.从方言词语的文化意蕴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雁北师院学报,1997(3).

猜你喜欢

谐音制约交际
情景交际
勇闯长龙阵
交际羊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绝妙的数字灯谜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