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方谈话》的哲学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2012-08-15秦朗
秦朗
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既是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也是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生。他的诸多文章、谈话中,都闪耀着智慧的哲学光芒。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同志晚年最重要的谈话之一,它不仅是小平同志一生治国理政经验的思想总结,也是小平同志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堪称全面反映小平同志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在《南方谈话》发表20年后的今天,再次学习这篇谈话,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南方谈话》产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要对其做全面的理解,首先必须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较全面的了解。《南方谈话》产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关头,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世情危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期。一方面,由于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原因和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席卷着全球的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解体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遭受重创,地处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艰巨的考验。另一方面,新的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一定提高,国内矛盾也有所缓解。而幸存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均十分低下,与资本主义国家差距明显。这一危殆局面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国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改革开放是否能够发展中国,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国情动荡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1984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共创造了工业生总产值60000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7%,使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前进中也充满着问题,比如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过快,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挤兑和抢购风潮。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境外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比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丑恶、腐败现象在许多地方不断发生。此外,1989年的政治风波和1991年的华东水灾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也需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坚定大家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在此情况下,如何评价改革开放,怎样维护和发展好开放的成果,很现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党情复杂
虽然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党和国家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统一,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衷心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但在当时世情、国情的影响下,国内“左”的思潮又开始抬头,一些政治家、理论家甚至一些老干部就改革开放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尤其极左派人士把改革开放看作是发展资本主义,认为西方“和平演变”的危险主要就集中于经济领域。一时间,极“左”言论甚嚣尘上,扰乱了人民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于是乎,如何维护党内团结,如何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小平同志全面统摄世情、党情、国情,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发表了《南方谈话》,为我们继续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指针。
二、《南方谈话》体现的哲学特色
《南方谈话》作为展现邓小平同志思想的辉煌之作,其中包涵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了许多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概括来说是“一个根基,四个统一”。
(一)一个根基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他就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并把这本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著作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而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在这一时期播下种子。因此,所谓“一个根基”,就是指邓小平哲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他的其他哲学思想都是在这个根基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根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实事求是的唯物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把实践看作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这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毛泽东同志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首次将“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并对其做出了具有哲学意味的科学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号召全国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3]67,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3]126,这样就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在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同时,他有力抵制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而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重申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4]382他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382,不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要讲实事求是,现在改革要获得成功也必须实事求是。此外,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还强调要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4]377并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作出了辩证的理解,“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364正因如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视为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
2.讲求辩证的认识论。在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他们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具有科学形态和彻底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全面、联系、运动的看待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坚持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贯彻辩证法,并在《矛盾论》一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其革命的一生中,也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这在《南方谈话》中多有体现。比如,在面对党内“左”和右分歧的问题上,他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4]375;在评价1989年治理整顿的成绩时,他指出,我们不但要算“稳”的功劳,也应该算“五年加速发展”的功劳,“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4]377;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问题时,他指出,我们应该注意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4]377。 他又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4]378;在看待苏东剧变的现象时,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必须看到这条道路的曲折性,因此“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4]383可见,小平同志在工作、生活中,在思想、行动上都时刻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3.开放发展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总体上处于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中,但在发展过程中,上升与前进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它还伴随着下降和后退的过程。人类社会始终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一方面,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4]383同时也认识到这是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奋斗过程,“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4]383另一方面,抓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强调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4]370同时指出我们不应该只强调发展生产力,还应该强调解放生产力,把两个都讲全。此外,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4]377不难看出,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不仅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还对其作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4.尊重群众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表示主客体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特定关系的一个哲学范畴,它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属性。在具体实践中,评价其是否具有价值,要看是否实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还要重视人民群众的诉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重视发挥群众力量和首创精神,“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382同时,努力维护群众利益,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373并把群众利益作为评价工作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372由此可知,在小平同志心中,人民群众始终置于重要位置,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应当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强大根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继毛泽东哲学思想之后的第二次伟大飞跃。
(二)四个统一
邓小平哲学思想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根基,还具有四个统一的特点,这在《南方谈话》中也有体现。
1.语言的简明性与意蕴的深刻性的统一。邓小平的一生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也没有传统意义上晦涩的哲学概念。但他深刻的哲学意蕴却随处闪现在那质朴、简明而又生动的语言中。比如我们熟知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等,这正是小平同志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正如他在《南方谈话》中所说:“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4]381“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 ”[4]382“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4]382
2.思想的继承性与理论的创新性的统一。邓小平哲学思想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同时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发展,又对某些思想作了大胆而科学的创造性发挥。比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本质说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确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明确“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4]379;在改革的性质上,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4]370,所以一定意义上,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步骤上,提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4的“共同富裕论”和“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台阶论”等。
3.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统一。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在涉及社会主义、党、国家、人民的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但是在如何实现目的上,小平同志却不拘泥于陈规,而是充分运用辩证思维,因时因地而变,体现了方法上的灵活性。这在《南方谈话》中,突出表现在对于姓“资”姓“社”问题的争论上。小平同志要求“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4]374,并开创性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373
4.内部的决定性与外部的条件性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始终将利益点和目标着眼于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上,在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上。他始终贯彻着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主张一方面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强自身竞争力,“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4]380因此,需要全国人民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要具备国际视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全面吸收其他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为己所用,“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383社会主义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4]373
总体看来,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充分吸收列宁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结合自身学习、工作、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以四个统一为特点的具有独特理论品质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三、《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南方谈话》作为邓小平同志晚年经过深思熟虑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突破旧思维,引发新思考,是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速发展的号角
产生于关键时刻的《南方谈话》,冲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对国人的长期束缚,引发了我国新一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热潮。《南方谈话》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束缚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二是突破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经典性的阐发。”[5]这使得国人在时局动荡的历史关口,对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把握,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有了坚定的信念,从而全面推动了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加速发展。
(二)提出全新观点,丰富理论宝库,是邓小平哲学思想达到新境界的标志
纵观《南方谈话》全篇,邓小平同志重申了他过去强调过的一贯思想,但绝不是对过往思想的简单重复和叠加,而是表现得更加凝练、鲜明、深刻和成熟。同时,结合时代新情况和长期的理论、经验积累,小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观点,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阐述,使其更具理论说服力和哲学思辨色彩,因而是邓小平哲学思想达到“‘海纳百川’式的新境界”[6]的标志,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当代哲学的理论宝库。
(三)继承前人精髓,启迪后人思想,是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灵魂
在《南方谈话》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被全面吸收,实事求是原则贯穿全篇,许多新观点以此为沃土全面生长。《南方谈话》深入式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创造式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启发式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而现实的理论问题。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的诸多基本观点也得以在其中成熟完善。也正因此,199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南方谈话》作为十四大报告的指导思想,要通篇体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这在完全意义上将《南方谈话》视为了党的十四大的灵魂,为十四大上正式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为今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的提出和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李捷.一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乾坤之作[J].科学社会主义,2012(1).
[6]卫炜,刘客.邓小平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