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述评
2012-08-15黄华平王方根
黄华平, 王方根
(皖南医学院思政部,安徽芜湖241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思政课能否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给大学生,并促使其认可、接受,进而践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的战略任务以来,就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引领思政课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等问题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取得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的地位、思政课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实效性等三个方面。
一、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地位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接受、认同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自觉地转化为其内在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和人民事业的代代相传、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强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必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学界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思政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2]。学者邱秀华指出高校四门主干思政课程应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思政课教育的引领作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才能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3]。
思政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为根本目标,其教学内容应以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题,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意识中的主导作用,以达到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及思政课自身性质的要求。
思政课之所以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研究者指出这是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与教学宗旨共同决定的。思政课的性质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它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就决定了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的体现,并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思政课这个主阵地来实现;思政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动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提供新信息、新思路,完整、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德育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然进入思政课堂,从而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课堂[4]。
当然,研究者在强调思政课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关注到思政课之外其它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郝宇青在《充分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载体的资源》一文中指出,当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传播可分为思政课、校园媒体、网络和交往等四种载体,它们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
二、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面临的难题
尽管研究者对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有充分认识,但是当下思政课能否担负这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其实效性是不容忽视的。据身处一线的思政课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调查,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比较有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了解,但存在许多问题。田霞在对思政课教育调查中发现,有高达94.1%的受访学生对目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价为“一般”和“不强”,就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有近33%和38%的大学生对是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说不清。通过调查,作者指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模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效不足等[6]。由此可见,思政课教育现状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总体向好,但不能盲目乐观。
思政课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所面临的这些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研究者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有学者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两方面分析,指出包括思政课在内的主体与内容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大学生面临的现实之间存在部分脱节;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各种媒体采取的形式不断翻新,甚至花样迭出,以至陷于形式主义的误区;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过于追求崇高理想、拒绝日常生活的倾向,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从而影响传播的效果。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客体来说也同样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苦难意识的消退与理想的退场,二是大学生悠闲感的消失和现实压力之下的功利主义倾向,三是日常政治下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等[5]。学者齐卫平则从大学生的身份场景入手,指出大学生由于群体生活的交往生疏、自我意识的强固、竞争压力的心理负担沉重以及多元社会背景下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造成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7]。而众多研究者都关注到全球化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影响,如苏洁撰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8]。
由上可知,研究者既认识到思政课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也注意到导致这种现状的出现在于目前多元社会思潮下的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思政课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思政课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课要切实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所接受、认可,并应用于实践,必然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而思政课也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及与现实脱离等问题,致使其实效性大打折扣。为此,研究者普遍关注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主体和以思政课为主的教育介体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同时提倡结合教育客体的实际需要,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部分实践成果。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探索。
在教学理念上,赵野田分析了思政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过程,从更为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进一步明确思政课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以求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做有益的探索[9]。在具体的教学理念方面,研究者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应该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路琴从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指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契合点[10]。齐卫平关注大学生的身份场景,指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契合点[7]。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黎开谊提出要建构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使生活范式进入知识与价值世界。要注重课堂话语体系的生活化,创设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境界;重视思政课作为显性载体的主渠道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1]。吴宏亮提出在课堂教育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差异[12]。覃世艳提出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组织专题教学内容,既解决思政课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性、趣味性的矛盾问题,也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专题性教学,不仅彰显思政课的深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实现培养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根本目的[13]。
一些学者则提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入手,结合思政课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唐莲英提出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14];邱秀华则从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出发,提出各门课程应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方面[3]。
在教学手段上,研究者重视探讨利用新兴媒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何修猛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应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方法,积极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及时吸引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传播的高新技术含量。如开发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和影视资料,设计教育方案和互动模式等。
研究者虽然从思政课的各个环节提出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但没有将各个环节截然分开,而是提倡应将多个路径结合起来。黎开谊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所掌握,并内化为稳定的价值信仰、思维范式和行动指南,就要根据变化的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及教育主体,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进行科学的路径选择,把多种路径有机结合[11]。李元峰则提出应将思政课改革的动力机制、课堂教学的活力机制、教研互动的长效机制以及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结合起来,从思政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与现实相联系的教研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15]。
人们除关注推进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外,也非常重视新形式、新路径或者新载体,延伸思政课的有限课堂教学时间,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如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利用新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互动式交流,拓展思政课教育的时空、领域和渠道等。
四、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者对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在研究数量与质量、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对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处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有明确认知,对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危机感,对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多种路径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这为以后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权威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调查和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存在对思政课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盲目乐观情绪。二是在探讨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过于注重理论说教,轻于从课堂教学的实践论证,多数论文的内容大同小异,方法手段花样迭出,形式主义泛滥。三是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与思政课的主干课程有机契合,大多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没有有效融入思政课的具体课程。
以上不足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大力加强对思政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的实证调查,通过权威性的数据把握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思政课的教学情况,有利于认清形势,制定对策;从注重理论探讨,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由注重专家的论道变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所有思政课,又侧重于将具体的价值观融入不同的课程;加强对思政课内容的改革,提高科学性与合理性。总之,思政课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刘延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07-01(1).
[3]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72-75.
[4]金春姬.论高校思政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1(2):128-129.
[5]郝宇青.充分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载体的资源[J].思想理论教育,2011(5):45-46.
[6]田霞,王永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143.
[7]齐卫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需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场景[J].思想理论教育,2011(5):36-37.
[8]苏洁,苗厚国.全球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16.
[9]赵野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76-78.
[10]路琴,叶飞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97.
[11]黎开谊.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多维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38-39.
[12]吴宏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44.
[13]覃世艳,邵春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照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78-81.
[14]唐莲英.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1(5):40-41.
[15]李元峰,李晓伟.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制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