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职业教育浅议
2012-08-15杨琴
杨 琴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
影视制作职业教育浅议
杨 琴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
当前高职院校的影视制作专业教学普遍忽略了影视制作作为艺术类课程的特性,导致学生技术操作与思维层面的某些脱节,缺乏创新意识和整体策划能力。高职院校的影视制作专业教学应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建构主义;影视制作;职业教育
影视制作专业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它涉及电视媒体等领域,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影视制作专业课程面临很大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许多职业院校对艺术类课程学生的培养都倾向于技术操作人员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给予大量的节目制作操作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对影视制作前后期工作的机械操作。影视制作专业一些相关的课程,如非线性编辑软件FINAL CUT PRO,AFTER EFFECTS等课程都在教学中得以加强和重视。学生学会了多门影视制作后期制作软件的运用,但是真正有自己创作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影视制作专业是一个需要灵感和创作发挥的专业,在思维与操作之间,创造思维常常居于核心地位,机械化的操作不适合影视艺术创作的工作人员。如果只偏重操作技能训练,将直接导致电视制作人员在编导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后劲的欠缺和发展潜力的不足。
第二,影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缺少融会贯通的整合与疏通,学生学习的某一课程往往是某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不能对影视制作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学生完整驾驭一个节目、作品的能力相对较弱,当然就缺乏创新意识和整体策划能力。[1]例如,电视节目如何运用FINAL CUT PRO等软件进行后期编辑,用AE软件进行特效合成,如何使各部分有机统一起来,如何让影视制作的前期后期通力合作,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学生还有所欠缺。
一、影视制作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
传统的电视制作课程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验证训练的单一模式,内容也偏重于验证和效仿,使学生练就了一种实际模仿的能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惟一的办法是看他是否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宰者。[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同学探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有目的地获取资源和材料,使其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努力培养高超的节目制作技能和睿智的思维调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视制作的教育、教学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教育。它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掌握制作技术只是整体教育的基础成分,对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创造性运用影视媒体,切实发挥影视媒体功用,使之在影视领域显现其特色的专门人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中西方大学影视专业学习情况。中国影视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学生学习了若干电视编辑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影视制作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对影视制作只能得其形而不能通其神。而西方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
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明显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影视技术专业应有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考察,电视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课程教学中,在充分把握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应力求将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知识和信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同时,再引入发展性和延伸性成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开放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影视制作理论和技能。
根据这一思路,可以采取阶段化课程内容设置,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分成初级阶段、核心技术阶段和自我定位阶段三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包括影视语言、脚本编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导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电视基本理论。
第二,节目制作核心技术阶段,包括FINAL CUT PRO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影视制作专业后期编辑合成软件的学习,这是作为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第三,节目制作自我定位阶段,包括电视专题节目编制、电视新闻节目编制、电视广告制作、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电视音乐创作、演播室节目录制等,这是一个发展模块,可以提供给学生,使其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点选修。
总之,培养能够设计、开发、制作电视节目的专业人才,是影视制作专业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实践上看,其教学改革的目的应是以更高效和优化的方式开设出影视制作课程,以为影视制作人员培养创造一个理论平台和实践基地。
[1](英)M·威廉斯,R·布尔登.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周军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
[3]阎平.论电视教育的个性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0(7).
责任编辑 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424.1
A
1673-1395(2012)08-0149-02
2012-06-28
杨琴(1975-),女,重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媒体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