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形象的矛盾分析
2012-08-15寇洋
寇 洋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51)
普罗米修斯形象的矛盾分析
寇 洋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51)
紧 扣黑格尔的观点,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普罗米修斯形象的理解。首先提出黑格尔的矛盾分析法,进而分析在作品中所包含的矛盾,从而提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普 罗米修斯;形象;矛盾分析
虽然古希腊的悲剧有其倾向定位,但是各个时代的文人、哲人对悲剧都有自己的看法。柏拉图认为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实的应该给予抛弃,当然,这也包括悲剧在内;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悲剧是模仿的模仿,但是却肯定了其价值;鲁迅认为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们看”。但是笔者不可能采用全部的观点,所以在美学分析部分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之后将主要采用黑格尔的矛盾分析法,配合对文本剧情的分析并将渗透作者个人对美学的观点。
探讨普罗米修斯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数都是把普罗米修斯的形象阐释为一个战士,埃斯库罗斯如此,马克思也是如此。在博士论文序言中,马克思借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提出以哲学反对宗教,建立人自我意识的自由。马克思选择伊壁鸠鲁作为研究对象,接续了伊壁鸠鲁的立场,摒弃了柏亚路向的遮遮掩掩,以启蒙斗士的姿态力主反对宗教的束缚,为人类争取自由。战士固然符合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特性,但是笔者认为却并不是普罗米修斯形象所蕴含的全部。论文的这一部分将主要利用黑格尔的美学观点进行分析,并且将在美学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解构主义多角度阐释。
黑格尔的观点是:“悲剧的产生缘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的、静穆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的使命。”《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文本中包含的矛盾是非常丰富的,在下文中将逐条分析。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人类的创造者,教会了人类诸般生存本领,最后因为盗取天火得罪了宙斯,而被锁在高加索山上,饱尝无尽的折磨。所有这一切看似荒诞的情节背后,其实包含着人类的原始状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不可协调,才产生了悲剧的效果。
原始社会中人类处于蒙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类解释不了自然界中的很多问题。所以全部的经验和偶像化成了一尊万人敬仰的神祗,希腊神话中这个代表着人类共性和愿望的神祗就是普罗米修斯,他和中国的女娲在某些地位上是等同的,譬如是人类的创造者。而普罗米修斯所做的全部,包括教会人抵御疾病、造房等等,这一切表面上看是神所完成的事业,其实际上是人类自己为了适应自然所做的努力。只不过是因为时间的久远,具体的形象变成了抽象的神。
在这篇悲剧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为了溯本还原,在解释文本的时候要抛开普罗米修斯神的身份,还其人性。原始社会中在人类学会取火之前,火这种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有许多部落都保存火种。而火种是从何而来,当然,火种是从“天”上来的,在人类学会取火之前,只有雷电能为人提供火种。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天”已经不可能完全制约人类,而人类为了得到火种就自然而然的要与“天”产生矛盾,这在中国的神话中表现为纪实性的钻木取火,但是在希腊神话中却表现为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普罗米修斯本身就是那团火焰。文本中说普罗米修斯用大荤香茎来盗取天火,可能正是古希腊人的取火方式。如果从这个角度解释,宙斯无疑象征着无所不在的自然之力,而普罗米修斯正是人类对自然的反抗。
但是,普罗米修斯最终却遭受了厄运。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从自身角度解释,普罗米修斯是火神,火的概念对人来说就像罗马的门神贾努斯一样是双面的——繁荣和毁灭。而作为火神的普罗米修斯自身也应当蕴含着这种双面性。也就是说在带给人类繁荣的同时,应该也包含着毁灭,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罹难的根源。但是,普罗米修斯除了具有神性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的代表,那么在文本中神祗的罹难,其内在含义是人类因为反抗自然而受到了自然的“惩罚”。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否可以透视出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自身所具有的荒诞和面对自然的无助。但是,人类的生活终究是离不开自然的,所以人类和自然间的矛盾就交织成了一首唱不完的咏叹调,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当然,它也是文本所包含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君主和臣民之间的矛盾
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在戏剧中,还体现了君主和臣民间的矛盾。而这个问题是双重的。一个是在作品中,一个是在作品外。
首先,在文本中虽然和普罗米修斯直接对话的是赫尔墨斯,但是,赫尔墨斯充其量只不过是宙斯的鹰犬而已。真正和普罗米修斯对话的是藏在赫尔墨斯背后的宙斯。而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关系正是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在文本中我们可知,普罗米修斯三番五次地同宙斯作对,先是在选择祭品的时候欺骗了宙斯(这是个重要问题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会详细论述),紧接着又盗取了天火送给人类,最后导致了宙斯对人类的报复(潘多拉的盒子)。宙斯是否是暴政暂且不论,但是普罗米修斯和宙斯这种臣民的和君主间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在作品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宙斯被描写成了暴君的形象,而普罗米修斯则是反抗暴君的战士,在作品中遍布着对宙斯的谴责之声:除了宙斯任何人都不能自由自在;不相信朋友是所有残暴的个人专制者的通病;现今是不受权力约束的暴君当政;宙斯对所有的事情都一样的残暴[1],等等。而所有这些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相信是和作者反对暴政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从文本角度讲。
结合现实,文学作品总是包含作者的内在倾向,在分析作品的时候不能抛开作者所处的时代带给作者的影响。埃斯库罗斯生活的时代希腊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雅典正处于奴隶民主制城邦建立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斗争。
作者于公元前510年参加了推翻希庇阿斯斗争,之后雅典加强和扩大了与小亚细亚地区的商业联系。在城邦内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运动促进了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而在统治阶级内部则爆发了先进商业阶层和保守的农业阶层的斗争。所有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埃斯库罗斯的社会政治观点和戏剧创作。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几乎参加过所有抵抗波斯入侵的著名战役,例如马拉松战役和萨拉弥斯海战。总体上说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雅典的繁荣时期。所以热爱祖国反抗侵略、拥护民主反对暴政是埃斯库罗斯政治观点的主要方面。通过这些推断,埃斯库罗斯的这部作品中应该隐含了现实中的臣民对暴政的反抗,这是作品深层次所隐含的矛盾。
综上所述,无论是作品文本中所体现的宙斯和普罗米修斯间的表层矛盾,还是深层次的在现实中对社会的反映,都是不可调和的。从文本角度讲,宙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泰坦①泰坦神是希腊古拉的神族之一,他们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母盖亚的子女,总共有12人,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就是其中的领袖。。三番五次地戏弄自己,而普罗米修斯也不会看着宙斯将自己的作品(人类)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从现实角度上在君主一方将不管自己是不是暴政,无论用任何方法,总是要维护其统治,如果臣民一方认为是暴政,在君主那里很有可能认为臣民就是暴民;而针对臣民而言,如果暴政达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臣民们也会揭竿而起。这样,无论如何化解这个矛盾都不可调和。所以无论是文本中神和神的冲撞,还是现实中人和人的对抗,都足够产生悲剧效果。
三、规则和道德之间的矛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每一个观点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阐释作品。如果仅仅将普罗米修斯这个形象理解成为反抗暴君的战士是片面的。因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及《带火的普罗米修斯》虽然遗失,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道在后两部的剧本中,普罗米修斯最终和宙斯达成了和解。除了在作品中表达了调和倾向之外,埃斯库罗斯本身的宗教观点还有政治观点就是复杂的,并不完全是一个批判现实的作家。这样我们就更加不能简单地看待埃斯库罗斯的文本,笔者认为这里面还潜藏着另外一个矛盾,就是规则和道德之间的矛盾。
如上文所说,普罗米修斯和宙斯的关系是臣民和君主的关系。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在神话中还是在现实里,君主都是拥有绝对的权威的,或者说统治集团是有绝对权威的。不论是什么所谓的民主制还是君主专制。现在单就神话而论,在神话中宙斯就象征着规则。
规则也是有正反两方面的:从正面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任何事情没有约束,人就会变得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驾驭,社会就会呈现无政府状态。但是,从反面讲,规则是由统治阶层所设定的,他们决定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永远占有真理。所以说,不把天火给人类是规则,让人类受到各种各样的苦难是规则,即便是发动洪水,让人类遭受灭顶之灾也是规则,这样的规则雷打不动。针对规则来说即便是有再多的小民丢了脑袋那也是“死有余辜”,有再多的百姓遭受苦难也是理所当然,但,规则依然不变,这是亘古的真理。在文学作品中,同这种不合理的规则冲撞的是人的道德,而道德是以人类生存的自然公理为根本的。以文本为例,普罗米修斯是创造神,他带给人类福祉,而宙斯则千方百计的要给人类送来种种苦难,这是普罗米修斯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宙斯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普罗米修斯只是一个落败了的古老神族的遗民,一个泰坦,普罗米修斯如果要维护人类的利益,就一定会和宙斯发生冲突,而宙斯本身就是规则的象征,所以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报复也是规则对道德的报复。普罗米修斯其实就面临这样的窘境,就是保护人类得罪宙斯还是顺从宙斯而让人类遭受苦难,是顺从规则践踏道德还是维护道德抗拒规则,伟大、果敢、坚毅的普罗米修斯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还有很多文学作品来描写在这种状态下人类的窘境,比如《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中,就把主人公李铜钟放在了“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触犯规则,还是不开仓但是百姓却要遭受苦难”的境地中。
但是,人类的道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脆弱的,生存的公理也永远胜不过人为的规则。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冲撞往往以主人公自身的罹难结尾。
四、两个阵营(父系和母系)间的矛盾
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代表的奥林匹斯神族和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神族间的争斗被认为是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间的斗争,最后失败了的泰坦神族被打入塔尔塔洛斯深渊。而大多数文论中认为奥林匹斯神族代表父系氏族,泰坦神族代表母系氏族这种观点应该是正确的。笔者在这里再次强调普罗米修斯的身份——一个泰坦,他是属于那个古老的神族的。
神话很多时候是现实的记录,只不过是由于时间的久远而发生了变形。这在希腊神话中更是有很好的例证,譬如一开始人们认为《荷马史诗》是神话体裁,但是,最终特洛伊城的遗址被发现却印证了荷马史诗中的记载,这可见荷马史诗并非全是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本文中,宙斯虽然是在普罗米修斯的帮助下在诸神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普罗米修斯始终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身份,他始终都是母系氏族的代表。我们可以联想现实来解释这个问题,譬如宙斯就是推翻母系氏族体系的父系氏族的首领,而普罗米修斯则是背叛母系氏族投靠父系氏族的旧的部族的遗民。针对普罗米修斯而言,其自身的地位和处境就是复杂的,虽然帮助宙斯推翻了自己的部族的统治,但是自己却属于泰坦神族,这一点是不可能改变的,而自己在新的部族中又难以融入其中,通过12个主神中没有他这件事可以看出,为宙斯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新君那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荣誉。或许是古希腊人的自由精神的作用,普罗米修斯总是竭力地表现自己,比如创造了人,以及和宙斯三番五次的对抗,这样就更加容易遭到宙斯的报复。
不过这终究是神话传说,在神话中母系氏族在失去权杖之后对父系氏族的反抗是被妖化了的。先是有盖亚和塔尔塔洛斯的儿子提丰向宙斯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接着地母盖亚又派出了一群丑陋的巨人和诸神为敌。在神话中,母系氏族对父系氏族的反抗就化成了怪物和丑陋的巨人,这不得不让人感慨“时也异也”。而作为母系氏族的“余孽”普罗米修斯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虽然在神话中如阿特拉斯、提提俄斯等都是因为犯了种种错误遭到了宙斯的惩罚。但是,这些传说其实和被妖化了的母系氏族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任何统治者的本性都是相通的。所以说,就算是普罗米修斯不努力表现自己,相信宙斯也会用另外的办法将他“肃清”。
而深陷“两个阵营”又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的普罗米修斯本身就蕴含着悲剧性的上面更加多了一层悲剧色彩。
:
[1]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7:15.
I 106
A
寇 洋(1982-),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