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2-08-15龙兰邬毅王蕾刘莉莎谭婕左宁
龙兰,邬毅,王蕾,刘莉莎,谭婕,左宁
简析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龙兰,邬毅,王蕾,刘莉莎,谭婕,左宁
阐述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相关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建议。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被视为现代经济赖以发展的高新科技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经济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和运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培养成为在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统计等领域从事金融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因此,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越来越引起各高校和授课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笔者及带队的课程教改小组在多年的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对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一、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单薄,缺少背景特色
传统的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对高等数学(工科)教材的一种精简与浅化,在结构上仅是将其内容进行重排和拼凑,少数教材还颠倒了原教学内容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其他非经管类相关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并无明显的区别,有些概念或结论的引入缺乏实际的背景作铺垫,应用型问题或教材举例与学生接触的知识背景、生活实践缺乏联系,课程内涵略显枯竭。
(二)教学内容轻重失衡
鉴于上述课程体系的弱点,目前大部分经济数学教材的内容都存在“重数学理论,轻经济应用”、“重知识灌输,轻方法培养”的问题,没有做到“经济”与“数学”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学习乏味、主动性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某些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不能从经济的立场抽象数学思维。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按照“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模式进行,除了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反复讲授的例题之外,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提高,教学中没有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缺乏现代化手段的教学辅助。
(四)生源与师资结构的矛盾突出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一方面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经管专业学生同时兼收文、理两类考生,入校后又混合编班,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另一方面,部分在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教师数学素养欠缺,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数学教师因缺乏相关的经济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未能体现出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与结合,师资的水平有待提高。
二、对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教材
教材作为联结“教”和“学”之间的桥梁,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在改革时应该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创新,突出其实用性和创造性。
首先,在保证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固有的体系基础上,大胆摒除与经济方面完全无关的内容以及计算性较强,对计算技巧要求高、计算过程比较繁琐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有代表性的经济应
G642.3
A
1673-1999(2012)01-0180-02
龙兰(1963-),女,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副教授。
2011-10-07
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