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影响下的陕西

2012-08-15吴亮

关键词:军政府辛亥革命陕西

吴亮

辛亥革命影响下的陕西

吴亮

一百年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列强的蹂躏之下,不甘沉默的国人奋起反抗发动了辛亥革命。革命精神迅速传至中国大地,陕西成为首个响应辛亥革命的省份,这与革命人士长期的宣传和正确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为响应辛亥革命的号召,陕西进步人士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当地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成立了陕西军政府,并采取了一些巩固政权的措施,支援了南方的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陕西军政府;哥老会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不断反抗外来侵略与国内封建势力、赢得民族独立的抗争史。一百年前,陕西成为首先响应辛亥革命的省份之一,推翻了清政府在陕西的封建统治,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管理陕西政务。辛亥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改变了陕西的政治局面,为陕西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并有力地支援了南方革命党的反清斗争。

一、辛亥革命影响下的陕西革命

同盟会成立后,陕西地区革命党人在新军和群众中的长期宣传与动员,加之陕西地区哥老会的反抗斗争,使得陕西地区革命热情高涨。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同盟会会员与新军、哥老会已初步组成联盟,着手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酝酿在新军内发动武装起义。不久,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消息迅速传至陕西,进一步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士气,同时也使陕西的封建官僚紧张起来,决定清除隐患,提前剿灭革命势力,便准备在城中搜捕革命党人,调离新军至城外驻扎。鉴于当时的危机形势,起义首领们在小雁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发动新军起义。1911年10月22日黎明,同盟会、新军、哥老会主要首领钱定三、张伯英、张凤翙、张云山、万炳南等30余人秘密在林家坟开会,推选张凤翙、钱定三为总、副指挥,领导起义。张凤翙当众宣布:“大家叫我干,我就担当起来干吧。我对大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听我们的话。……要同心协力,不分彼此,今天听到‘午炮’(当时12点放一声炮报时)就行动起来,第一步先占领军装局。”[1]95按照预先的计划,趁留守清军无察觉的情况下,占领了军装局,夺取弹药并武装了起义队伍,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回民在马玉贵的带领下,组成队伍支援革命,加入起义行列。革命进展顺利,除满城外,其余各处皆被革命人士所控制。西安将军文瑞带领数千旗兵死守满城,为尽快结束战斗,光复西安,张凤翙在军装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军装局设临时司令部,统一政令;第二天登发布告“各省起义,驱逐满人,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宗旨正大,第一保民,第二保商,第三保外人。汉、回人等,一视同仁。特此晓谕,其各放心。”[2]38并制定了攻占满城的作战部署。以此战略部署,黎明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了满城,取得了初步胜利,摧毁了清政府在陕西的中枢系统,为全省的光复奠定了基础。省城局势已定,各方均已安定后,军政府便印发“大统领檄文”和“告三秦同胞文”,传至全省各地,以传递革命信息。由省城各学堂学生携带檄文和文告,迅速回各州县宣传革命,并协助地方光复各地。各地革命党人、哥老会和广大群众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从临潼、富平、同官等关中地方各县起,到陕北的榆林、神木、府谷、延安、陕南的兴安、汉中府等县逐渐发动起义,光复了县城,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至此,陕西全省光复。

二、辛亥革命后的陕西军政府对政局的巩固

省城西安光复后,为稳定动荡局面,首要任务是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来替代战时成立的临时秦陇复汉军司令部,恢复正常的行政秩序。1911年10月24日,临时军政府在军装局召开会议,商讨新政府的组织机构及其人选问题。由于战时哥老会的积极响应和扩张,在实力上已超过革命党,因此在领导人上发生了分歧,他们极力推举哥老会首领万炳南任大统领,反对革命党人提出的由张凤翙为大统领、钱定三为副统领的方案。万炳南的部下叫嚷:“我们只知有万大统领,不知有什么张大统领。”[3]43后在郭希仁和张瑞玑的多方调解下达成一致,将新政府迁至高等学堂,张凤翙任军政府大统领,钱定三、万炳南任副统领。军政府设秘书、参谋、顾问等职,下设军政、军需、粮食、民政四司,又设兵马、粮饷、军令三都督,同时还有直属军政府的东、西、南、北四路招讨使。出于调和各方利益的目的,新的军政府在机构与人事安排上有所重叠,但在维护新生政权上作用甚大。新政权的成立,标志着新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陕西诞生,在促进全省光复,稳定局势,及抗击东西两路清军的进犯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各省的政权组织未达成一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将军府和民政两府撤销,设总务府统揽一切,总务府内设参政处、参议处、秘书厅、铨叙局。下设军政、财政、民政、司法、外交、实业、教育、交通等八个部,分别处理各项事务[2]42。军政府的重新整合,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得到了人民的普遍认同。11月22日,新政府收到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新印信,即“中华民国政府秦省都督印”,陕西得到了新政权的认可和保护。12月9日,军政府召开会议,决定:“(一)改秦陇复汉军大统领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府分府大都督;(二)各县码头未立着概行截止,已立者归于民团,消去码头字样,由该县节制,并不准干涉地方公事。”[4]578此举具有统一政令的作用。为巩固新政权,防止清政府从东、西两面的夹击,加之原革命军成分复杂,政令难以统一,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和封建政府的反击,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进行了军事整顿和军队扩张。将各路起义军整编为6个标,每标各辖3营,每营500人左右。之后又陆续扩编到30多个标,还成立了19个独立营,组建了炸弹队、敢死队,从而使“陕西民军迅速由起义初的不到一万人,扩编到七八万人。”[1]106并对这些军队进行专门的训练,加强了军纪,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因此在东、西路战斗中,与数万装备精良的清军进行了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不断获得胜利,保卫了新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对全省及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权的巩固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援,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来支持新的军政府。为此,在驻军之地均设立粮台,驻军日用伙食皆由当地粮台核实按规定供应。粮台筹粮收钱,主要从当地公仓及富户大户囤粮中征用,暂不向民众征取,以稳定军心民心。军政府为了调控粮价,安定民心,从10月25日开始,在城内粉巷设立粮食平粜处,将接收的清朝库存粮食十几万石,开仓平粜。同时,规定市价,公平交易,规定每市斗大米售制钱一串二百文,小米、小麦、豌豆每斗售五百文。开仓平粜,既能防止奸商囤积居奇,抬高粮价,又能活跃市场,防止粮价暴涨,既解决了城内人民的吃饭问题,又稳定了社会秩序。陕西军政府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陕西的政局暂时得到了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南方的革命派与清政府对抗的力度,对革命火种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陕西军政府与清廷的对抗

辛亥革命在陕西的初步胜利,进一步加剧了清政府的危机,犹如芒刺在背。清廷也深知:“陕西省为西北门户,兴汉与蜀地毗连,商洛与鄂接壤,潼关一隅,近连晋豫,稍有不慎,则串合纠结,不可收拾。”[5]104陕西的辛亥革命,消除了清廷在西北重镇的堡垒,为挽救败局,清政府采取“先靖西路之乱,以固根本”[6]3,然后在图回复东南的对策。因此调动河南封建势力进军陕西,来“认真防堵迎剿”[6]13。而当时正值军政府成立不久,副大统领钱定三依据形势判断,潼关乃陕西的东大门,清军自河南进军陕西,倘若潼关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进逼西安,那时形势危也。于是,他请求率兵东征以抵御进犯之敌,得到了张凤翙等人的认可,派其率部前往。由于刘刚才部不服从指挥和渭南知县杨调元的叛变,使得钱定三等遇害,潼关失守。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派军政部副部长张伯英为东路军征讨都督,命第三标标统郭锦涌为副都督,率军东征。并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收编了刀客严继鹏部,至渭南平定叛乱,除谋杀钱定三的韩映坤,会和当地的团练千余人,至华阴布防,又派兵光复了大荔。10日,陕西民军分三路进攻潼关,先占西原,11日攻入城内,清军溃败,潼关光复。后几经反复,潼关仍牢牢把持于革命党人手中。最后于清帝退位后,双方在潼关议和,东路战争结束。

西安起义时,清廷卸任陕甘总督升允逃至甘肃平凉,纠集党羽,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集结甘军40余营,进犯陕西镇压革命。在北部地区,由马国仁率领千余人进犯长武。长武守将石得胜仅一营之兵,加之“因娶妻宴会,疏于防犯”[7]P88,导致长武失陷,而后彬县失守。省军政府派张云山部前往阻截,途中有富平、耀县、高陵等县人士闻声来投,实力大增,夺回亭口、冉店桥两处重镇,后因种种原因,最后败退咸阳。但苦撑待变直至清帝退位,南北和解,最后赢得了胜利。在南部地区,清军从平凉出发,取道陇州,与北路清军相呼应,进犯陕西。陕西军政府派万炳南率部至凤翔城,会和当地革命武装阻击来犯之敌,进一步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待北路和谈的消息传至,张行志摔清军撤出陕西。到3月底,清军全部撤离陕西,两路战事结束。至此,陕西军政府带领陕西人民展开的为期数月的反清斗争取得了基本胜利,在陕西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结语

辛亥革命影响下的陕西,在革命激情高涨的形势下,以西安起义为起点,迅速向周围扩展,进而在短短数日内诸县光复,最后宣告了陕西革命的成功。西安起义的成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陕西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并参与革命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早已深恶痛绝,一经号召,作为革命骨干力量的革命党、新军、哥老会、刀客等便蜂拥而起,积极响应。其次,陕西革命党人长期的宣传和准备。近代以来陕西有许多人参加了同盟会,回省后成立了陕西同盟会分会,进而发展会员,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和组织革命活动,为西安起义的爆发做了组织上的宣传准备工作。最后,近代陕西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加之封建思想较深,以至于清朝统治者对陕西的防范也相对薄弱,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条件。陕西辛亥革命的起义,支援了南方革命党的反清斗争,振奋了其他省份的革命信心,推动了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1]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

[2]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西北革命史征稿(上)[M].上海书店,1990.

[3]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4]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在陕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5]吴玉章.辛亥革命(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6]宣统政纪:卷63[M].沈阳:辽海书社,1934.

[7]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集[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

K257

A

1673-1999(2012)01-0144-02

吴亮(1987-),男,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10-27

猜你喜欢

军政府辛亥革命陕西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与军政府关系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美担忧特朗普内阁成“军政府”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