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宗教精神与科学的关系
2012-08-15许天羽
许天羽
谈宗教精神与科学的关系
许天羽
宗教与科学是两种共生的重要文化现象,两者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分别遵循着各自不同而又相关的发展路线,都是影响和指导人类的两股最为巨大的普遍力量。只有具有宗教精神指引的科学体系,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科学。
宗教;科学;宗教精神
由于牛顿对科学的巨大成就,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被普遍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24年。晚年的牛顿用自己发明的数学方法和他的高度智慧试图去证明神的全能和伟大,然而至今,学者们仍然无法获知牛顿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做了什么。另外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似乎也陷入了怪圈,他曾经说过:人生的最后境界只能在宗教找到答案。
事实上,牛顿对神学的研究是贯穿其整个科学研究生涯的。物理等基础学科本来就与哲学、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体系内的学科。一个大师级的物理学者有着广阔的知识体系,必须对数学、地理、化学、生物、进化、经济学等基本原理都得通晓。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学者惊讶于这两位科学巨人,尤其是牛顿在晚年成了唯心主义者,甚至有个别学者认为:一位名高天下的大科学家竟为伪科学助威呐喊。
一、宗教与科学的定义
(一)宗教的定义
我国学界普遍将宗教定义为:根据人类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或者根据人类对于某种用于整合人们生活超验他者的承诺来定义的。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实质上是以心理的现实代替实在的现实的一种幻想。笔者认为,宗教是由于人类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超自然现象的畏惧与崇拜,结合生活现实所创立的哲学。
(二)科学的定义
主流观点认为,科学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的系统知识。笔者将科学定义为:用于解释自然、社会等客观存在现象以及事实的哲学。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以科学的发展为标记的。科学是人们为满足欲望和梦想,而对物质世界进行观察和发现的行为。科学的目的和作用是看清物质世界的机理,来提高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和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两股文化力量,始终贯穿于人类全部的发展历史,两者对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西方社会。
对于二者的关系,主流观点有三种:(1)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根本冲突,认为科学是完全并永久正确的,而宗教是永远无法被证实的虚幻的玄学,如罗素所言: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科学将最终战胜宗教。(2)宗教和科学在本质上互补,其关系更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3)科学与宗教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都是致力于对人类的关怀而做出的精神和学术努力。
根据盖洛普氏对西方社会300位科学家的宗教信仰统计,仅有20%为无神论者。在15-18世纪,一大批神学家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自然去认识上帝,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中心思想是理性与信仰的高度一致性。
科学作为一种以实验和事实为基础的哲学,从其认识角度看,存在着“眼见为实”的局限性,而这种先天的缺陷导致科学无法消除宗教力量的存在。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的存在正不断被驱逐出人类的认知,但是,随着科学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的未知领域也逐渐变大。所以,宗教可以对这种“科学盲区”给出有力的哲学解释,如永恒、无限、超自然现象存在等,而这些领域就是目前科学的极限,也是“神”给科学设置的障碍。
宗教以精神力量作为人类的最高尚信念,以精神满足与道德为终极目标;科学以一定程度的理智为人类探索自然与社会的标准,以理性认知为其发展目的。两者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故不具备存在可比性的条件,即两者在本质上不相冲突,甚至存在互补与从属的关系。
西方自然科学先驱中,笛卡尔、伽利略、牛顿、波义耳等人都是忠实的基督徒。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是佛教徒。在近现代数百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者中,难觅无神论者。
一定程度上,科学只能是宗教的一个不和谐的分支。可以说,科学是宗教的“逆子”,人类最初对于科学的探索是为了寻找神灵存在的证据,然而探索至今,科学的发展道路似乎已经与其创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果可以否认神灵的存在,但是宗教带给人类的精神是不可忽略的,由于宗教以人类遵循神的教诲和道德为目的,故对减少所有人类可掌控领域的混乱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作用,这甚至是法律都无可匹敌的,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正因为科学先驱们出于对宗教的敬重和对神的尊崇,带给他们在科学探索领域无尽的精神力量。科学与宗教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对所有现象和事物给出完美的诠释。
三、宗教精神缺失带给中国科学的问题
(一)东西宗教特点及其精神作用
东方的宗教精神是理解与宽容。佛教与道教是中华宗教文化甚至整个东方宗教文化的代表。佛教注重修习者的内心觉悟以及精神层次的提升,与现世的事物与行为没有过于明确的解释,故佛教与现代科学体系间几乎没有抵触。且佛教属于典型的多神论宗教,对于其中一位神祇的信仰与信仰另一位神祇之间并不抵触,故佛教本身就具有显著的包容性,这个特性从佛教徒的行为准则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辩禅”,每个僧尼都可以对某一佛家典籍或者理论提出自己的解读。道教具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特色,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炼丹”这一典型的道家行为就说明了道教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与佛教类似,道教也属于多神论宗教,且道教内部派别众多,历史上也无大规模的互相倾轧事件。
从佛教和道教两者的共同点来分析,东方宗教几乎不具有明显的“征服”意识,各宗教内部以及各宗教之间,共存与包容是主旋律。其次,东方宗教对于信徒思想与行为的约束显得较为温和。
西方的宗教精神是服从与追求。基督教(含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的上帝被奉为宇宙间唯一的真神,至高无上,全知、全善、全能、全在,是宇宙自然和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支配者,其余宗教均被认为“异教”,例如“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以上帝的名义鼓动下,对于地中海沿岸的“异教”国家持续约200年的宗教征服。对于人类,上帝是万能的支配者。换言之,上帝是世界之根本,尤其是人之根本,一切都是从上帝出发的,也都是以上帝为最终目的的,人类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服从上帝的教诲并为实现上帝的意志而付出不懈的努力。这种鲜明的神本主义色彩给西方科学家带来了追求人类未知事物的义务感。对于宇宙的宗教情感乃是近代西方科学家推进科学前进的最高驱动力,牛顿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划时代的天才发现,也是依赖于对于宇宙理性机构的信仰,依赖于对理解宇宙的理性渴望。其次,基督教对于客观事物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就造成基督教在西方科学的飞速发展下显得比较被动,在自身权威遭遇挑战时容易采取比较极端的措施。例如意大利自然科学家、哲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由于捍卫尼古拉·哥白尼的 “日心说”,以及批判经院哲学而被罗马教廷认作“异端”并残酷杀害。
从基督教的特点来看,西方宗教重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坚持,但缺乏包容意识,对于信徒思想上的约束也较为苛刻。
(二)宗教精神的缺失
新中国成立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传统宗教屡遭破坏,尤其在“文革”时期,“破四旧”给中国传统宗教以及整个传统文化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的中国学界,有一股孕育着和第二次“文革”一般的疯狂,反对伪科学的打击面被人为地、无意识地扩大,甚至堪为科学界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与本意为反修防修的“文革”的初衷一样,学术打假的根本目的是清除学术垃圾与揭露学术造假,然而,由于潜藏在国人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总会使原本应当具有限度和边界的行为变得疯狂甚至不可理喻。
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中医,被某位留美归国生物学博士和中科院某位物理学专家认定为 “伪科学”,另有气功也被许多国内的学者斥为“伪科学”,此类案例举不胜举。
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近现代受到西方科学思维冲突后带来的宗教精神缺失现象:一是丧失传统东方宗教的宽容精神。对一切与己见相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种现象本身就源于一种不科学的态度。在这些学者们看来,一切无法用目前科学知识来解释的学说都是“伪科学”,是“毒草”。确实,按现行的科学思维以及目前的科学认知领域,中医的确无法用这种西式科学来解释,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对于西医的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有其极为出色的治疗方法。二是对于西方宗教精神的错误理解和吸收。自清朝末年,国运衰微,西方科学与宗教同时进入我国,国人对于西方科学思想体系与知识的吸收明显优于对西方宗教精神的理解。然而,西方科学与宗教是一对无法割裂的“孪生体”,西方宗教对于西方科学有着无与伦比的指导性。
四、呼唤宗教精神再次来临的必要性
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工作方针,这与理解宽容的东方宗教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故,再次振兴且提倡东方宗教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国学界是非常必要的,从而使我国科学与东方宗教精神共同发展。
西方科学与西方宗教长期并行发展,所以在吸收西方科学体系和知识的同时,应当合理地吸收西式宗教精神,一个没有西式宗教精神为指导思想的西方科学体系是不完善的。
[1]胡孚琛.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J].探索与证明,2005(2).
[2]刘素民.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
[3]冯爽.从物理学角度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B08
A
1673-1999(2012)01-0023-02
许天羽(1988-),浙江舟山人,理学硕士,英国劳氏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上海200001)员工,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
201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