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2012-08-15李玉立
李玉立
医生为病人治病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治疗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和疾病,在治病的同时,还必须要治疗患者精神上的创伤。妇科的患者因其治疗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时往往承受很大的压力,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因此,人文关怀在妇产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1.妇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很多患者总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到妇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到妇科诊断的人来说,常常会让他们焦虑、恐惧,对自己的病情也羞于说出口,一些做人流、阴道出血、宫颈糜烂的患者,因为对病情病理的不了解,常常会觉得很无助和茫然,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患了无药可救的病,心理上的压力无形而至,害怕熟人、邻居或同事笑话自己,因为是妇科病,很多女性都觉得难以启齿,觉得患这样的病,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性生活不洁或者为人不检点,常常是一拖再拖,导致治疗的延误产生其他的变化,而且妇科病很多病症需要做手术进行切除,这更让患者忐忑不安,觉得要从自己身上拿走一些东西,就算明知是坏死的东西,心里还是会产生缺失感,进而产生怀疑和烦躁不安的症状。
2.人文关怀的护理形式
(一)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人文关怀
在护理的时候要保证人性之间应有的平等和尊重,不能因为患者有些病症的特殊性就歧视或者用恶劣的态度对待,要充分揣摩患者的心理,转换角度的体会,在护理过程中要仔细倾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病人讲解相关病理,告诉病患治疗的方案及预期效果,从心理上消除病患紧张、焦虑的心理,同时应该用积极、认真负责、耐心的态度,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和病情,进行巧妙的情感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产生信任感和平衡感,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病患,用热情的态度让患者有被尊重和安全的感觉。
(二)以病患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经济实施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应该时刻牢记要以患者为中心,要切实解决患者所需,使自己的护理工作具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医护过程中面对的是各类人群,护理中也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实施不同的护理工作。在面对一些经济条件稍微宽裕,有文化知识的妇科患者,她们住院是关注的是住院环境,医疗设施,在护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尽量的满足其外在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要是不能满足,应该对其耐心解释,面对她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也应该温和的回答,让她们能在较舒适和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对一些经济条件并不那么好,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她们可能来自农村或者知识结构比较薄弱的患者,她们往往在患病之后不知所措,就算来到医院也很茫然,主要关注的就是治病需要花多少钱,对治疗效果和环境并不那么在乎,而且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常常因为这些物质上的问题焦虑忧愁,看到治疗稍微有点效果,病情有所好转就迫不及待的要办出院手续,这时候护士应该用心去交流,用通俗的话语和患者进行沟通,告诉患者病情治疗的重要性,不要刚有点好转就间断治疗,要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患者相关的病理知识,告诉她们这样提早出院的危害,从多方面的分析经济固然重要,但是身体健康更重要,要是连健康都没有了,生命还有生命意义呢,早点把病治好,才能重新开始挣钱的道理,告诉其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消除她们因为无知产生的孤独感,在精神上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用温馨的服务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
护士要用友好的肢体语言来强化礼仪服务的意识,会察言观色,敏锐的接收患者传达出的需求信息,让患者在舒适的同时感到简洁方便,提高自己的的效率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在周到的护理中和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学会倾诉来减轻心理压力,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态,护士要尽量的多给患者精神鼓励,了解患者所需并且尽力提供帮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一些病情特殊的患者,比如人流,性病患者,护士不应该讽刺或者歧视,要尊重患者,保持其人格尊严,不要对其指指点点,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不要用眼神或者手势“特殊对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给患者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四)根据患者的年龄实施不同的人文关怀
一些患者年龄结构不同,多面对的问题也就不同,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不同的对待,但是都要做到耐心。比如一些年轻孩子患了妇科病,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常常是想起什么就问什么,护理应该理解家长的心情,就算是再简单的问题,也要耐心的一一解答,同时告诉患者一些青春期妇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也不会产生心理阴影;对于已婚的患者,她们关心的多数是治疗时间的长短,治疗费用以及治疗后会不会对夫妻感情有所影响,思想负担重,有沉重的心理包袱,对这样的患者,应该多和她们谈心,告诉她们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主动为其提供帮助,让她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疾病,进而早日康复。
1 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
2 卢建敏.《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制度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