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nm激光治疗不同类型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
2012-08-15王兵
王兵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低视力率为23.1%,致盲率为15.9%,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应用半导体532nm激光机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9例(49眼),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3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共49例(49眼)。男25例,女24例,年龄38~74(平均58.3)岁,发病时间1月~3月,非缺血型28眼,缺血型21眼。颞下支静脉阻塞17眼,颞上支静脉阻塞23眼,鼻上支静脉阻塞2眼,鼻下支静脉阻塞1眼,黄斑分支阻塞6眼。
1.2 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采用徕特美半导体532nm激光机进行激光治疗。激光参数:输出功率:90~200mW;光斑直径:150~300μm;曝光时间:0.1~0.3s;光斑密度:0.5~1.5个光斑直径间隔。灌注区采用II级光斑,无灌注区采用III级光斑,有渗漏或新生血管不退者,补充III级光斑;黄斑水肿格栅光凝,光凝后3~6月复查FFA,根据光凝部位和范围以及屈光间质清晰度,适当调整光凝参数,达到II~III级光斑。
2 结果
激光治疗后,非缺血型28眼中,视力好转24眼(86.4%);有效4眼(14.6%);缺血型21眼中,视力好转7眼(36.4%),有效12眼(57.2%),无效2眼(7.4%)。发病1~3月与4月以上激光治疗视力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49眼中41眼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新生血管消退,FFA显示渗漏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消失41眼(83.7%),7眼新生血管较前减少,FFA仍有荧光素渗漏(16.3%)。
3 讨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根据不同程度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Hayreh等提出了区分缺血型和非缺血型的6条标准[1]。张惠蓉等认为6条标准中应该加上动脉变细[2]。缺血型又称出血型,有广泛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和细胞死亡;非缺血型又称为静脉淤滞型,很少或无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本病多因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及并发症而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激光光凝是治疗其并发症的最佳选择[3]。
激光波长的选择直接影响激光治疗效果[4],眼内不同组织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不同,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最宜吸收的光的波长是400nm~600nm,对蓝、绿、黄、红光的吸收随波长增加而减少,绿光处于它吸收的最高峰。本组病例使用的是绿光532nm,因此适宜用绿光进行眼底血管病的光凝治疗,能达到治疗目的[5]。缺血型激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防止新生血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光凝的方法是播散光凝,光斑以Ⅲ级光斑为主,以消除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非缺血型激光治疗的目的则是减少视网膜水肿,改善视力,光凝的方法是格栅光凝,光斑以Ⅱ级反应为主,以促进水肿出血的吸收。无论是缺血型还是非缺血型,激光治疗都能达到缩短病程,保护和改善视力的作用,缺血型激光治疗后预后视力比非缺血型差[6-7],而且缺血型发生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的机会明显高于非缺血型[8]。
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何时激光治疗,则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主张发病3月后对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激光治疗,即允许视网膜有一自行吸收,自我修复的过程,如通过血栓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达到减轻水肿、提高视力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在视网膜大量出血、广泛水肿的情况下实施光凝,产生过度光凝的危险,减少对视网膜功能和视野的永久性损害[9]。我们则持早期激光治疗的观点,原因如下:①早期采取视网膜光凝术,破坏了感光细胞内耗氧量多的大量线粒体,代之以产生耗氧很低的胶原组织,从而尽早改善了视网膜的缺氧情况,且光凝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弥散至视网膜内层的氧张力提高,使视网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并减少视网膜水肿和血管渗漏[10]。②早期光凝还可以通过向外疏导和内部节流两条途径加速出血吸收,使水肿而脱离的视网膜感觉层及早靠近脉络膜而得到丰富的血液供应,并使水肿通过脉络膜引流[11]。③早期光凝,屈光间质未受到眼底病变的影响时,屈光间质较清晰,采取较低的能量即能达到满意的光凝效果,能量散射相对较少,对视网膜、玻璃体、晶状体的不良反应也较少。故早期光凝可以加速视网膜出血和水肿的吸收,有利于视力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532nm波长实施视网膜光凝术对两型分支静脉阻塞均能达到治疗效果。
[1]Hayreh SS,klugman MR,Beri M,et al.Differentiation of ischemic from non-ischemic central vein occlusion during the early acute phase[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thalmol,1990,228:201-217.
[2]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1-2235.
[3]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94-705.
[4]朱菁.激光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5.
[5]牛俊波,朱彦洪.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的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8,30(7):588-589.
[6]熊毅彤,叶纹,孙莉.倍频固体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2):158-160.
[7]王秀芳.激光光凝治疗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57-458.
[8]张惠蓉.眼循环及相关疾病[M].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3-127.
[9]刘丽娅,马景学,李素芬,等.联合疗法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3):262-264.
[10]王康孙.眼科激光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4-310.
[11]王润生,杜善双,程娟,等.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上海,2003,19(4):202-204.
[12]孙美奇.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J].当代医学,201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