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2012-08-15崔业钿周建龙沙永涛
崔业钿 高 升 周建龙 沙永涛
(江苏省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22635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以往常采用非手术的牵引治疗或丁字鞋外固定治疗,保守治疗有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1]等缺点。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本院自2005年6月一2009年5月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3.8岁。致伤原因:跌伤32例,车祸8例,高处跌落2例。按Evaus分型:I型4例,II型8例,Ⅲ20例,Ⅳ型10例。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以减少疼痛。常规行术前检查,对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内科会诊后积极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稳定后手术治疗。一般在入院后3—10天。
1.2.2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仰卧于骨科牵引床,患侧臀部垫高,在C臂机X线机指导下将患肢外展、内旋,正侧位透视显示复位满意后于大粗隆向远侧作稍偏后的外侧切口,长约8—14cm,显露股骨大粗隆下及股骨上段,在大粗隆下2—3cm,在定位器引导、C臂机的监视下打入导针,三联扩孔器扩孔,通过导针置入测量好的加压滑动鹅颈钉头钉,拔除导针套入鹅颈钢板,钢板以皮质骨螺钉固定,置入加压滑动鹅头钉加压钉帽,冲洗术区,放置皮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3 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术后尽早行患肢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一天即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4天起活动髋、膝关节,14天拆线,术后4—6周扶双拐下地,伤处部分负重行走,对粉碎严重及骨质疏松患者,适当推迟下地行走时间,定期复查摄片,待X线显示有骨愈合征象后方可扶拐行走。
2 结果
本组42例随访均完整,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Harris疗效评定标准,屈髋正常,无跛行,无疼痛者为优;稍有跛行,无疼痛者为良;跛行明显,有疼痛者为差。评定结果:优8例,良2l例,差l例,优良例97.6%。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1例因患者骨质疏松,术后锻炼欠佳影响关节功能。
3 讨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以往的保守治疗需长期牵引和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还可并发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
3.2 DHS是A0/ASIF组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改进设计的内固定材料。它通过髓内拉力螺纹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和侧方套筒的钢板,使股骨头颈段与骨干固定为一体,能有效防止髋内翻,并使粗隆间骨折有一个可靠的支架。髋螺钉可在套筒内轴向移动,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其钉板结构符合髋部生物力学要求,且有动力加压、静力加压和张力带作用,不易发生髋内翻及旋转畸形,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目的。权日等[2]认为DHS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标准内固定器。
3.3 DHS内固定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头钉切割与退出股骨头颈,头钉断裂,钢板级螺钉折断、松动,髋内翻,骨不连等。上述并发症发生于应用早期。随着人们对DHS认识的加深合手术技术的提高,这类并发症已明显减少。多数学者认为DHS抗旋转能力较弱,特别是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这种不稳定更为明显。我们认为预防这一类并发症,一是严格按手术规范操作,复位和导针经C型臂X线机确认满意后方可安放内固定;二是股骨头颈部前上区骨质较疏松,应尽量避免髋螺钉固定在此区域;三是在行内固定治疗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液循环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四是对于粉碎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应用DHS内固定的同时,可在偏上1/3股骨头颈区域打入一枚中空螺钉,髋螺钉,中定钉形成子母钉,分别位于股骨颈上下边缘,使整套内固定系统抗旋、抗压能力进一步提高,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王亦思.骨与关节损伤[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5.
[2]权日,徐国洲,等.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l,1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