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语言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分析

2012-08-15吴军群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转码语码顺应性

吴军群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一、引言

语码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一种符号。它可以是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也可以是一种语体或语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化是指使用者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之间的选择和切换以达到交际目的的行为。黄国文教授在对语码转换进行语言学分析时认为,从语言结构角度看,语码转换有轮换式(alternational)和插入式(insertional)之分。插入式转换属于分句内(intra-clausal)转换,而轮换式转换则属于分句间(inter-clausal)转换[1](P277)。语码转换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具有社会意义。说它是个人行为,是因为语码转换是个人语言输出过程中的复杂而深刻的表现;说它具有社会意义,是因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带来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形式变化,更多的是起到了社会学领域方面相关的功能。由于微博具备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作为新的通讯手段,微博具有原创性、快捷性、公开性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手段快速地发布消息与“粉丝们”一同分享,满足了网民对于即时传递信息的需求。本文将以语用学中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构,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2大微博平台为背景,摘取其中的部分语言为语料,探索语码转化现象的顺应性。

二、语言顺应论

语码转换研究的一位代表人物是Carol Myers-Scotton,她于1993年在Duelling Languages中提出了框 架语言 模式[2](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这一概念,其核心特征是不对称性(asymmetry)。它旨在应用于无法相互理解的变体中。她认为框架语言(Matrix Language)是在一个双语的句子中支撑形态句法结构(morpho-syntactic frame)的语言。非结构化语言(non-ML)也叫嵌入语言(embedded language),它在复杂成分中提供内容语素。顺应论最早由比利时语用学家Jef Verschueren在1987年提出。根据这一理论,语言有3大核心属性,分别是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是指语言可供选择的范围。由于语言本身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也就决定了这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并非限定停滞,它仍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商讨性意指语言的选择是一种高度灵活的手段,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严格的模式做出的。顺应性是指人类可以从可能选择的范围中做出商讨性的选择,以满足人类基本的交际需求。语言只有具备了变异性和商讨性,其顺应性才成为可能[3](P72)。语境因素的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环境。其中,交际语境作为核心包含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以及交际双方。于国栋随后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本文将结合两者理论分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三、微博语言的顺应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以及人们表达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它的内容组成改变了以往传统博客长篇大论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语言片段,相对省去了很多需要仔细斟酌文字的过程。因此,微博上用户的语言也更加生活化、个性化。微博早已脱离了个人化发布与交流的工具范畴,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粘合剂,正在把虚拟和现实、个人和群体、空间和时间,用微博独有的小巧、灵便的方式串联起来[4](P13-14)。

(一)顺应语言现实

从语言顺应性的角度来说,含有语言现实的顺应是指完全因为语言本身而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一般来说,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甚至语句在本族语言中存在与影响的范围很小或者根本不存在,那么,这种形式的语码转换就弥补了本族语中的词汇空缺,也可以使得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提升。例如英语中word一词与汉语中的“单词”、“话语”比较可以发现,word显得较为笼统。

例1:月底除了presentation还有很多要做的!心里总是忐忑。

例2:昨天参加了一个workshop,讨论到很多关于BRT,MRT,LRT的东西,顿时觉得我们当时的知识受益无穷啊!而且那个主持的人他讲的很多东西葛博士都跟我们讲过了!觉得有种温习我们交通课题的感觉啊!

例3:[据说一个公司的工资排名规律]:用Word的不如用Excel的,用Excel的不如用PPT的,用PPT的不如讲PPT的,讲PPT的不如听PPT的,而听PPT的往往是连Word都不会用的……

现在经常能在大家口中提到如presentation,workshop,PPT等词,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形成在同学们的主观意识中,留下固定刻板的印象,以至于脱口而出。上面3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对语言现实的顺应。不同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语言现实中,有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更加符合语言需要,尤其是当本族语中找不到对应的概念时,就会涉及语言借用(linguistic borrowing)现象。此外,某些词汇在另一种语码中表达将更为精确时,也常常会出现转码现象。如果说成“演示”、“讨论会”、“幻灯片”等词,反而使得听者觉得不太适应。

(二)顺应心理动机

对心理动机的顺应主要是指交际者在使用转换语码后的目的或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交际者对心理动机的顺应而使用语码转换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创造幽默

在选取的语料中,能找到很多创造出幽默的微博。如:

例4:还没到香山正门,已经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啦!

这条微博是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某游客发布的,其中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是典型的Chinglish,是汉语“人山人海”的字对字翻译。这位游客弃用汉语中“人山人海”的表达采用了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虽不是正规地道的说法,却也不失很好的话语幽默效果。

2、缓和话语

在发布微博的时候,由于字数限制(通常为140字以内),但即使无需过多思考,有时话语如何恰当地表达也是需要考虑的,良好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得话语婉转,易被接受。此外有时会经常面对面子危机(face-threatening)的问题,采用转码的形式可以收到良好的双赢效果。笔者找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例5:·﹏·对于刚刚摔了我右边的前面的同学的c5(手机,笔者注)我向你表示诚恳的歉意...我只是觉得太熟悉才把它拿起来...然后顺手用甩我手机的力度想把它甩到桌子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i Apologize!

这条微博发布者想诚挚地向对方同学道歉,最后用了一句i Apologize!将意思表达出来,且在用词上将I小写,apologize的首字母大写,或许是想表达一种深深的歉意。这就是典型的涉及面子危机问题。这种表达法不仅在微博中常见,很多时候在口语中我们也经常会脱口而出sorry之类的话。使用这种交际策略,经过了语码转换之后的句子既表达了道歉的含义,也使道歉人不至失掉面子。此外,在对方盛情难却又因各种原因不得已需要拒绝时,也常常会收到缓和语气的效果,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6:magicbox_2012:刚接到某位老师的电话说要给我推荐就业岗位,有点惊讶,有点感动,有点受宠若惊,但是自己的坚持不会改变,老师,I am afraid to let you down….

这位同学由于某些原因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心里有些愧疚,在最后用了英语口语中经常用来委婉拒绝对方的句子,一方面显示出对师长的尊重,另一方面,这样的表达在发布者同学的心里也更容易被接受。若直接说:老师,我让您失望了。虽达到了语义效果,但相对于转码后的表达,委婉的说法更容易让人心里接受。

3、标志身份

有时候用转码词汇是为了某种身份反映的需要,或表达身份地位,或体现教育背景、文化修养等。

例7:财经中国:[硅谷想念史蒂夫·乔布斯]人们仍然想念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你会听到同乔布斯一起创办云计算公司的贝尼奥夫,呼吁该公司9万雇员努力弥补乔布斯走后在见识方面留下的真空。苹果团队成员谈到他们如何想念史蒂夫·乔布斯时,包括他生前对人吼叫的习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很多公司或企业已经用惯了用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来指代企业中的最高行政官员。类似的头衔还有很多,如CFO(首席财政官)、COO(首席运营官)等。此类语码转换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并广为使用,这些词反映的是身份的认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标识身份、反映职位高低的作用。

4、趋吉避讳

本族语中一些不吉利的字眼需要表达时,有时候会采取转码的方式。如下面一个例子:

例8:最近在门口老是碰见一个被母亲用轮椅推着的女孩,告诫女儿对待任何disabled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她,不要去多看她一眼,再想也要克制住;如果能自理就不要强加“帮助”给她,那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强者对弱智的施舍”,谁是强者还不一定呢!女儿似乎很理解赞同,甚感欣慰。

这条微博的发布人把“残疾人”用“disabled”来代替。虽然在美国已不再使用disabled而更多地使用physically challenged指代这一群体,但在本族语环境下选择如上的说法,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这一群体的尊重。

(三)顺应社会规约

对社会规约顺应即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考虑到某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所采取的尊重态度而使用转码的语言现象。顺应社会规约有时可以说是顺应全社会共有的道德准则,对于社会规约的违背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无法修复和弥补的,即使进行了修复和弥补也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5]。

由于微博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和超强的传播性,因此,用户在发布信息前一般都会对某些不合乎规约的词句进行修正。这样虽然合乎了规约,但也可能产生意义不明的现象。为了表达出同样的意思,便选择了转码这种较为折衷的方式。这种极为重要的顺应规则在微博中不胜枚举,在此我们仅列举几个加以说明。

例9:今天在路上有个老外问我 WC在哪儿,无奈英语太poor了,说了半天,他晕了,我也晕了。

这条微博出现了两处插入语码转换现象。开头为了避免直接说出令人不雅的“厕所”一词,使用转码形式来替代,显得话语委婉,符合社会规约,在动态的语言形式中避免社会性尴尬(Social Embarrassment)。由于受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人形成了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在交际时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女性交际者中更为常见。

例10:剧周边:《Will & Grace》是第一部以GAY为主角的美剧,在美国电视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Will &Grace》的播出为以后所有以GAY为主角的电视剧播出扫平了障碍,并对整个美国社会对GAY的态度起到了极其深远和积极的影响。想看看不一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么?

上述微博中提到的GAY统指“同性恋者”。虽然近些年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多了一层包容和理解,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这种仍然饱受争议性的话题不适宜直言,同时也是为很多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因此在分享这部美剧作品时,作者为了顺应社会规约,故意使用了语言转码,避免产生负面效果。同样地,很多时候在对话中,为了交谈的顺利进行,规避尴尬,除非不得已,一般也不会直接所指。

四、小结

参照语用学家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以及于国栋教授提出的语言顺应模式理论,对时下流行的微博平台语言进行了顺应性分析。笔者发现,虽然微博交流形式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不像网络聊天那样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回复,但是随着国民文化程度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微博语言在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心理动机方面还是反映的相当突出。尤其是充分将微博的特性与人们的心理动机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生动的话语,但相对后两个方面而言,微博语言在顺应语言现实方面则不太显著。

[1]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Myers-Scotton C.Duelling Languages: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 [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

[3]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5]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87

[6]Coulmans,F.Sociolinguistics:The Study of Speakers'Choic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7]Fasold R.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4.

[8]Gumperz,J.J.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9]Muysken,P.Bilingual Speech:A Typology of Codemix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0]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11]姬建国,蒋 楠.应用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于国栋.汉语言语不礼貌的顺应性研究[J].中国外语,2007,(4):23-28.

[13]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22-27.

猜你喜欢

转码语码顺应性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天津台新闻云系统外来视频文件转码方案
视频转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视频转码软件的需求和框架分析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