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习型班级的特性与构建策略

2012-08-15沈华梅钱春霞

文教资料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个体

沈华梅 钱春霞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班级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最基本的教育组织,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发展的最基本场所,是教师工作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绩效、教师的成就和学生的未来。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方式、标准均有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班级必须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要求,进行创新改革[1]。学习型班级是一种全新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它的目标是实现学生、教师和整个班级的共同发展,与传统班级相比,它具有学习性、协同性、发展性和自控性的特性。学习型班级的构建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班级的含义及其特性

(一)学习型班级的含义。

学习型班级指的是:由学生和教师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统一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自我管理和系统思考的方法,使得班级及其成员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呈现出和谐、持续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我们认为可以从构建基础、主体、方法和目的四个方面对学习型班级的含义进行分析。

首先,从构建基础上看。学习型班级构建的基础是存在共同愿景,这里要说明的是“共同”一词是辩证的,即既包括差异又包括统一,差异存在于班级各个体的自我目标,统一是整个班级发展的共同规划、方向、目标。学习型班级中的个体目标与班级目标往往是相通的,个体目标的实现与班级愿景的成真是相互促进的。

其次,从主体构成上看。学习型班级应该由学习的两大主要参与者学生与教师组成。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型班级的存在与发展也必然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学习型班级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在教学和管理上适应新的变革,不断学习是唯一合理且有效的办法。

再次,从学习方法上看。第一,要统一个人学习与班级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班级化、班级个人化。所谓个人班级化指的是通过个人学习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再通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增强个人学习效果。第二,要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通过班主任权力的下放,由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团队实现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使班级成员学会系统思考。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要学会从整体出发,正视要素的关联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最后,从目的上看。学习型班级是“以人为中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自我超越。这里的“人”包括组织中全体成员,发展的内容有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学习型班级的特性。

学习型班级作为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群体组织,其在学习性、协同性、发展性和自控性四个维度,与传统班级相比较,有着突出的自身特性。

1.学习性

学习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人”假设的视角下,他们都是不断成长并具备自我超越属性的 “学习人”,每个人都具有通过学习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并且每个人都是乐学、善学的。所以在学习型班级中,学习是作为一种渴望和动力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学习活动对于班级成员来说,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自主、主动的行为,行为始终不存在任何外在强迫力量。

应当指出的是,愿景在学习型班级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愿景既包括个体目标又包括共同班级愿景,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个体目标的达到有利于共同愿景的实现,共同愿景的实现为个体更高目标的达到提供了条件。

2.协同性

“学习人”具有双赢意识,具有分享和共建共同愿景,将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辩证统一的战略能力[2]。学习型班级中每位成员作为“学习人”,都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较高层次的心智模式,他们更善于从全局、整体出发看待、解决问题,往往更具有合作和团队精神。为了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愿景,班级成员能够克服重重阻力,自觉、自愿地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做到“个体组织化,组织个体化”。“个体组织化”指的是组织共同目标的实现为个体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条件和舞台,组织的目标是个体在共同参与中确立的,往往具有极强的被认同性。“组织个体化”指的是个体不管自己成绩优劣、能力高低,都能够将自己置身于组织之中,能够同组织中其他成员一起交流、探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一起分享成果,以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学习型班级就是在这样的协同机制下不断成长的。

3.发展性

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学习型班级中的每位成员都是渴望实现内心愿望,具有不断自我超越的需要。所以,显著的动态、持续发展特质是学习型班级从产生就应该具备的。它总是能够在动态发展的环境中,持续适应、发展、超越和创新,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

学习型班级的动态、持续发展必然以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前提,既要求整体学习能力,又要求个体学习能力。判断学习型班级学习能力的高低,从整体上看,应包括班级的整体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部分上看,应包括个体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能力不断提高。

4.自控性

学习型班级强调管理权力的下放,能够自我管理中自主确立自己的愿景,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贯彻自己的科学理念、价值观念,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自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学习型班级的自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型班级中成员的分享与合作在自控能力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习型班级在“自治”和“自决”的过程中,“共同愿景”、“班级规范”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日益显现出来,班级的凝聚力在“自觉”中形成。

二、学习型班级的构建策略

(一)改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我国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严重制约了教师、学生的发展,也从思想上约束着学习型班级的构建。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的新型教师观

传统教师观看来,教师是班级的绝对权威,其言行往往带有专制、命令色彩。新型教师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生活中,教师和学生是好朋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充分相信教师,两者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学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本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2.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的新型学生观

传统的学生观把学生当做无生命、思想的信息接收体,倡导学生被动、灌输式学习。而新型学习观认为,学生作为有生命、思想的个体,能够主动地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在学习中,更愿意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本源与实质。

3.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的新型学习观

“学会”指的是灌输式、机械的传统学习观,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会学”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观,它要求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学习;参与合作学习,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营造氛围,发展新型学习机制。

浓厚学习氛围、新型学习机制的形成,是学习型班级构建的关键,学习氛围的形成是学生“乐学”的开始,新型学习机制的形成是个体、小组、班级有效学习的保障。

1.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长期的远大学习目标和短期的阶段目标,科学地以学习成绩为导向,促进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取向,形成一种尊重学习、鼓励学习和崇尚学习的班级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对班级舆论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使得班级舆论在学生的相互影响中,朝着积极向上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2.形成班级新型学习机制

班级新型学习机制强调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的统一。首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表现和需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帮助,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班级学习小组作为一个小团体,是班级内部合作学习的最好平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的理念下,按成绩、兴趣、个性等条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教师要做的是为每个小组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适当帮助各小组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实现班级的各小组的和谐发展。最后,要保持整个班级在学习中与外部的沟通,通过适时地与外部沟通,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比如:通过学兄弟班级的比较,使班级成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不断改进学习;通过班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运用和领悟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三)共同参与,实现班级自我管理。

学习型班级由于其自控的特性,必然要求学生对班级自我管理的实现。在当前“教师中心”班级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实现“学生中心”模式转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唤醒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

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自我管理的主题班会,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从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得到满足和成就感。

2.教师开明地“放权”

“放权”并不意味着无权或不管,而是为了实现更好地管理。教师将一些学生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交由学生自己管理,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班级的发展。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使班级的自我管理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对班级自我管理的实现,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较高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组建一个能力突出的班干部组织。班干部组织是班级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中具有管理才能和潜力的学生,将他们吸引到班干部组织之中。在管理实践中要不断给予指导和沟通,不断提高该组织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非班干部组织成员参与能力的提高。非班干部成员是班级自我管理的参与主体,既要引导其以科学的方式参与管理,不断提高参与能力,又要为班干部组织培养新的成员。

(四)设立愿景,促进班级超越发展。

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期望和意象。共同愿景是班级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使命感、奋斗目标相互交融的结果。它使全体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努力方向,并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3]。马卡连柯说:“如果一个集体没有目标,那就找不到组织这一集体的方向。”设立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个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个体目标的实现是班级共同目标实现的基础,个体的发展是班级共同发展的条件。个人目标的迷失与停滞不前使得班级共同愿景只能是空中楼阁。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型班级的引导者,必须对学校、班级的具体实际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估,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共同认可的班级愿景。共识下的班级愿景背后往往存在着强大的实现动力。

最后,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可操作化处理。一方面,从整体来看,要将班级总的愿景阶段化,例如:从时间维度出发,可将班级共同愿景划分为学期目标、学年目标、毕业目标。另一方面,从个体和部分来看,要将班级愿景同学生个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里可以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将班级的阶段目标进行划分,使总目标精确地个体化,达到个体目标,实现班级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只有准确理解学习型班级的含义,在质性上把握其特性,明确构建策略,从实际条件出发,才能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班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

[1]黄雅芩.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D].[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俞文钊,吕晓俊.学习型组织导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85.

[3]饶红,王莉.学习型班级:理论内涵与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8):40.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个体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