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基础教育体制探析
2012-08-15陈春杰
陈春杰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一、研究背景
1.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受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影响,美国一直奉行“宽松教育”政策。美国的基础教育旨在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到20世纪80年代,公众日益关心的两个问题引起了对“宽松教育”的讨论和质疑。一是,美国的经济似乎在走下坡路,其民主影响力和国际力量与其他国家相比,一直在弱化,而民主影响力和国际力量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是否卓越。二是,美国的公共教育具有某些不良趋势,如较低的考分,学生回避科学和数学科目,许多学校的教职员工士气低落,软弱涣散。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的中国、日本则引起了许多美国学者的注意,他们开始探索如何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学习期望值和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夯实基本功,改变美国学生的“文盲”和“半文盲”的现状。
2.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钟摆”现象。
1976年,日本在反省以考试为中心,填鸭式教育,知识灌输,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状况的基础上,要求恢复对相关的教育原理的认识,重新思考生活经验、生活文化和地域社会之间的整合关系,建议打破领域、科目之间的绝对壁垒,设置综合课程,开展综合学习,并以丰富人性、开放性格、追求价值、实现自我表现等概念为改革课程的指导方针。1977年修改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学生和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1998年颁布的指导纲领(2002年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更明确地打出了“宽松路线”,其中包括许多课程的变化使宽松教育达到了高潮。1999年3月26日出版的《周刊朝日》刊登了一篇名为“东大、京大学生学历崩溃”的文章,轰动一时。大学生的学历下降问题使学习纲领中的“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并引发了新一轮的“学历问题”的讨论。随着舆论的不断升温,2008年3月,文科部学省对学习指导纲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增加了数学和科学的课时数,充实了学习内容。由此开始纠正“宽松政策”,出现了从“新学力观”到“扎实学力观”的转变。其改革如钟摆一样来回摇摆。
3.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虽然政策、体制、改革背景有诸多不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美国、日本却都在同一战线上。美国在其宽松政策的前提下,也不断向亚洲国家学习,确保发展个性的同时夯实基础。中日两国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两国教育大同小异,但是日本却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由宽松政策到扎实学力观。我国要借鉴两国经验教训,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减轻学习负担,培养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的学生,找到两者平衡点,避免日本教育改革中的钟摆现象。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
二、美国的基础教育体制的特征
1.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许多美国基础教育的教材,都把幻想→推测→检验作为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美国教师从不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不用教科书,他们喜欢在教学中设难点,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一起解决难点,回答疑问,从中求得认识和创新,对回答问题有新意的同学,教师往往会加以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美国学校的硬件建设突出了实用原则,设计科学合理,不追求奢华。学校的校舍从外表看很简单,也没有高层建筑,多数是低层楼房或平房,但里面布局很实用,而且教学仪器设备配置非常完善。从教室的布置来看,没有统一模式,完全由各学科教师自己确定。每个教室都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教室内桌椅的摆放也很随意,有圆形的、长方形的、梯形的、三角形的,一般要分成12人一组,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从教学的课堂气氛来看,非常宽松。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很多,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其教学过程很少是灌输式的,而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讨论、辩论、交流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感受的过程中进行的。
2.美国特色的家校合作。
近年来,美国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公众参与学校教育的程度。教育儿童不仅仅是学校围墙里面的事,而已扩展为整个社区的行为。美国中小学一般也是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时间大概安排在期中考试后。其目的是,注重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其形式是家长单独到学校与孩子的主要科目老师见面。家长与每个任课老师有五分钟交谈时间,老师将孩子在课程中的学习、作业、考试等情况给家长作简单介绍,在交谈过程中,老师与家长之间能得到较好的交流,时间虽短,但都是在谈论学生,这种交流是直接、高效的。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的复杂性。家长可以随堂听课,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讨论,参与课外活动,在学生餐厅就餐,等等。家长在活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就可及时向学校反映,提出建议,并与学校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日本基础教育体制的特征
1.扎实学力观的提出。
1976年起,日本开始实行宽松教育政策,在其指导下,日本基础教育压力不是很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平意识很浓,升学意识很淡。在学校生活中,综合能力训练被摆在突出的位置,目标是让学生各展其长,各得其所。2008年,对学生学力下降问题的讨论不断升级,文科部学省开始纠正“宽松政策”,对学习指导纲要进行全面的修订,出现了从“新学力观”向“扎实学力观”的转变。新学力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和个性,重点考虑的不是保障学生的“知识、理解”而是“兴趣、志愿和态度”。强调要通过“掌握性教育”和“探究性教育”的综合,培养扎实的学力。
2.日本的家校合作制度。
近年来,日本强调,学校要和家庭、社会有机联系起来,要求各自承担责任,加强合作,努力创造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培养儿童基本生活习惯方面,更强调学校要和家庭充分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机能。“临教审”的咨询报告指出,家庭教育至少应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婴幼儿期亲与子的依赖关系,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习惯。建议继承社区的传统文化,振兴各种例行活动,开展社会服务、体育运动、文化活动等,加强儿童体验自然的学习,家庭、学校和社区必须相互合作,三位一体地培养儿童。为此,特别强调使家长与教师联合会成为全体家长和教师共同商讨教育模式的机构,积极举办社区恳谈会、夜间碰头会、父亲班等。
四、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1.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学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年。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广大中小学尚未出现实质性突破性和转型性变化。广大教师的观念行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突破,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组织与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与动力等方面基本上还处于传统框架之内。
美国的教育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是:他们把学校作为学生掌握本领的地方。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竞争性、适应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现代教育目标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围绕培养人来展开,而不是培养人才。因此要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重在引导、激励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确定好方向。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校合作制度。
我国家长会存在的问题:学校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到时每个班的家长挤在自己孩子班上的教室,或全年级几个班的家长集中在学校礼堂里听班主任、年级长、校领导讲话;内容不外乎学生考试情况,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的情况,孩子在全班或在全年级的排名情况,表扬优生,批评后进生。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个别交流基本没有,很难真正沟通。
家长是学校的“顾客”,因此需要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应主动向社区宣传自己的计划和政策,家长就可以从学校获得更多关于课程、学校计划、学校就业情况方面的信息,加深对学校及学生的了解;学校对于家长来说是开放的,应设有专门的家长接待室,里面备有介绍学校及其有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资料,供家长翻阅;编写家教指导手册,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办理网页,其内容涉及学习指导方法,增强记忆力的手段,以及一般的字词书写常见的错误及纠正,应试技能,解题步骤,减轻焦虑的方法,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寻找机会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和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家长,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印在校报或张贴在学校宣传栏里。
[1]王智新,潘立著.日本基础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1.
[2]钟启泉选编.日本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汪征嬗.美国基础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哈尔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4]陈夫义.日本基础教育观感[J].海南:NewEducation,2010.01.
[5]徐永祥,初礼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5.